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19 16:37:22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产业大势2018.4.14

 

药业论道

 

中国医药创新迎黄金时期,资本布局生物医药“独角兽”

  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药企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弱。如今,随着国内药企从“仿制药战略”向“创新药战略”转型,加上国家推出的系列优惠政策,这一切正在发生微妙而迅速的变化。

  2015年以来,国务院、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等多个国家级部门密集发布医药研发相关政策,重点体现于五大方面:临床试验数据核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鼓励优质创新药品与国际接轨,配套政策提质量促创新。这一系列给予创新药诸多优惠政策的推出,终于让中国迎来医药研发创新的黄金时期。

  紧接着,3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下称《试点意见》),意味着证监会“创新企业上市”方案获批,国家为了鼓励创新,开始修改IPO办法,破除盈利门槛,首批圈定试点企业范围要求符合国家战略、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生物医药被列入其中,其他还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利好东风,带动资本开始布局创新医药领域,抢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今年,被称为国内创新药公司登陆资本市场高潮开启的一年。

  抢占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上海迎来新一轮创新发展浪潮。尤其是海外已经在生物医药科研领域作出了一定成就的科学家,其回国发展往往选择上海。只要人才、资金、激励等要素快速落地,上海无疑在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浪潮中,将占得领先地位。

  一系列利好信号的释放,验证了专业机构的判断——2018年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大年。

  去年全年,张江生物医药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今年初,“张江药谷”对园区内发展潜力较好、估值在5亿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梳理。结果令人兴奋:包括复宏汉霖等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达60家。

  市场对生物药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一份来自亿欧智库的报告显示,从全球医药市场的总体销量看,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6%,预计20172021年间将保持5%的增速。其中,化学药仍是市场主导,但生物药于20122017年的复合增长率达7.7%,高于化学药4%的增速。

  相比全球医药市场,中国医药市场2012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2.7%,预计未来五年间将保持7.5%的增速,总体高于全球增速。其中,化学药占市场主导,其次是中药和生物药。然而,生物药在20122016年增速达26.5%,中药为14.4%,化学药仅9.3%

    创新医药投资需要专业与专注

  专利药研发的成本持续走高,是全球新药研发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德勤测算,单个创新药研发成本从2010年的11.88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17年的19.92亿美元。上世纪70年代至今,单个新药研发费用从1.79亿美元增加到了26亿美元。所以,对很多创新药投资来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中国启动的药审改革旨在全面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促仿制药达到原研药的标准,鼓励药企研发国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为创新药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伴随中国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这使得国内燃起药物创新热潮,资本更是闻风而来。

  一个新药从靶点确定、化合物筛选,到临床前毒理,到上市前临床,再到递交新药申请,每一步都有风险。中国真正能够进行医药创新的人太少,而且人才梯队也存在问题,虽然创始人或许能力比较强,可是往下走的人才就跟不上,这给医药的创新研发带来障碍。

  医药行业一直都存在很高的壁垒。这个壁垒不仅仅是资本和时间,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虽然中国医药领域在国家政策和国际环境方面,都给中国的医药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可是中国医药创新仍然处于初步阶段,新药研发一直都偏弱,这不仅缘于政策原因。

  在PD-1火热之后,CAR-T再成热点。“美国目前为止批了两个CAR-T疗法,用过的病人屈指可数,而我国同时在研的CAR-T20个,正常吗?根据既往经验,如果同类型产品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全球原研药市场容量能容纳5个已经是极限了。而现在整体的投资方式还很粗放,从业人员水平不高。虽然现在资本很热,但是真正懂医药的投资人不多,很多资本是从微信圈里找项目。所以只能等待大浪淘沙。”

  可是这些行业特点依然抵挡不住资本的热恋。经过互联网的百团大战,共享单车的群雄割据,狂热的医药板块投资正在步入大浪淘沙的阶段。所有的资本都不想被拍在沙滩上,那么根据二八原则,资本如何筛选出只有20%的成功率的企业?资本的专业和专注显得尤其重要。

  专业人才有赖于行业生态圈的建设。“我们最初的投资逻辑就是想建一个生态圈的投资。医药行业是一个复杂的流程,从早期科学发现到把药放到市场上,整个过程非常长。在这个链条上,没有一个全才。早期发现、药物开发、临床试验、生产销售需要的技术禀赋各部相同。我们只能期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却无法期望专才与全才两全。所以,我们布局了医药投资的生态圈,通过投资布局上下游,让企业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医疗领域哪些方面会跑出独角兽

  对比全球,中国药企在医药研发方面的投入占比较低,创新意识较弱。结合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的相关政策,亿欧智库在《2018中国医药研发创新研究报告》中披露,未来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将快速走高,20162021年预计将达到22.1%的年复合增长率。全球单个专利药的研发成本持续走高,推出新药的平均时间延长。中国新药的平均临床研究时间比美国稍短,研发成功率远超欧美,主要受中国药企Follow-on式创新,监管部门扶持民族创新药企而采取政策性倾斜,国家食药监管理部门审批压力小、速度相对快等因素的影响。

  作为医药研发新生力量,生物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较快。2013年起,全球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额和IPO数量明显上升。2014年融资额达到往年峰值,超过63亿美元,IPO数量也呈现历史最高,达87起。

  中国未来几年在医疗领域哪些方面能够跑出独角兽?创新药是领域非常广的领域,每个领域可以跑出一只或者几个独角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独角兽,关键还是看企业是否拥有优秀的产品。在创新医药行业,最终产品决定一切。

  纵观目前中国情况,最先跑出独角兽的领域是肿瘤免疫,比如百济神州、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等。第二个领域是生物类似物,比如复宏翰林,广州百奥肽等。当一个细分领域技术突破的时候,在这个领域就会产生一个或者一批独角兽。强静认为。

(信息来源:医药网)Top

 

医药产业:发展态势整体向好,创新政策效果显现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在其网站发布《2017年医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外贸易总额、利润总额保持较快增速,主营业务收入恢复至两位数增长,医药创新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重回两位数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826.0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较201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比较8个子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三位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生产和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收入分别为8340.6亿元、5735.8亿元和4991.7亿元。增长最快的3个子行业为中药饮片加工、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分别同比增长16.7%14.7%13.5%

  医药产品进出口实现双增长

  根据海关进出口数据,2017年我国医药产品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6%;贸易顺差49.2亿美元,同比下降34.6%

  在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拉动下,医药产品进口额为55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3%。与此同时,本土企业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也带来了出口的快速增长,实现出口额608.0亿美元,同比增长9.4%,增幅达近5年来最高值。

  发展动力来自高附加值产品

  受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工作接近尾声、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加速推进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医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986.3亿元,同比下降3.0%。而随着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效益稳定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19.7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提高。

  8个子行业中,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的利润总额最高,为1170.3亿元,数值约为第二名中成药生产(707.2亿元)和第三名生物药品制造(499.0亿元)的利润总和。而从利润增长来看,生物药品制造业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利润增长居前列,同比分别增长26.8%22.1%,医药产业发展动力不断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制药专用设备制造是唯一负增长的子产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8.1%

  创新产业化成果更加突出

  医药创新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医药创新投入持续增长。“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竞争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继续加大对医药创新研发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与此同时,行业内涌现出一批研发投入大、创新成果显著的领军企业。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恒瑞、复星、海正等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10%左右。大量资本涌入医药创新领域,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顺利融资,有效推动了高风险、长周期的创新药研究。

  而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创新药品审评审批速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优化药品审评审批流程等一系列举措快速推进,大大提高了审评审批效率,医药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产品可及性有所提升。2017年我国独立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在全球首家获批,硼替佐米、富马酸替诺褔韦二吡呋酯等一批重磅首仿品种以及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等一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填补了各领域国内空白,为提高群众用药可及性、减轻疾病负担发挥出重要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Top

 

政策法规

 

国务院《关于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暂停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暂停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决定(国发〔201810)48日公布。

《决定》内容如下:

为进一步支持海南省试点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相关产业,国务院决定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暂停实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先行区内医疗机构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实施进口批准,在指定医疗机构使用。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规范批准条件和程序,细化相关进口医疗器械的使用规范、不良事件监测、进口口岸等内容,明确监管责任,确保进口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Top

 

国办《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1820号),43日公布。

《意见》纲要如下:

一、促进仿制药研发

(一)制定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

(二)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

(三)完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

二、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

(四)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

(五)提高药用原辅料和包装材料质量。

(六)提高工艺制造水平。

(七)严格药品审评审批。

(八)加强药品质量监管。

三、完善支持政策

(九)及时纳入采购目录。

(十)促进仿制药替代使用。

(十一)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激励作用。

(十二)明确药品专利实施强制许可路径。

(十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和价格政策。

(十四)推动仿制药产业国际化。

(十五)做好宣传引导。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Top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揭牌

国务委员王勇410日出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揭牌仪式。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全力做好新时代市场监管和药品监管工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王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充分认识深化市场监管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大市场、大监管理念,整合优化职能配置,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创市场监管事业新局面。

  王勇强调,要全面加强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队伍。要全面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改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强化综合监管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全面提升工业产品、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水平,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

(信息来源:新华社)Top

 

《关于做好机构改革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公告》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做好机构改革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公告,410日公布。

《公告》全文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组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不再保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目前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期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方案公布前,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承担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审评审批、监督检查、检验检测、稽查执法、投诉举报、信息公开等事项仍按原有规定办理;各类批件、证书、文书等暂沿用原有格式,所使用的业务印章和文本格式暂不改变、办理程序暂不改变。机构改革到位后,有关事项另行告知。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Top

 

卫健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85号),49日公布。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原文如下:

甲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配置管理)

一、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

二、质子放射治疗系统

三、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英文简称PET/MR

四、高端放射治疗设备。指集合了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复杂动态调强、高精度大剂量率等精确放疗技术的放射治疗设备,目前包括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英文简称Cyberknife)、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英文简称TomoHDHDA两个型号、EdgeVersa 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

五、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3000万元人民币(或4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型医疗器械

乙类(省级卫生计生委负责配置管理)

一、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英文简称PET/CT,含PET

二、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

三、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CT

四、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5T及以上MR

五、直线加速器(含X刀,不包括列入甲类管理目录的放射治疗设备)

六、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包括用于头部、体部和全身)

七、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

(信息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Top

 

行业动态

 

最新动向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跨国药企调整在华研发布局

礼来“归来”!2017年关闭了上海张江研发中心的礼来制药,日前又在上海成立了礼来中国创新合作中心。礼来制药称,该中心将聚焦于通过与中国本土协作,推动早期新药研发工作。

  在前一时期数家跨国药企相继关闭或裁撤在华研发中心时,方恩(天津)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丹就预测,以礼来为代表的跨国药企不是要离开中国市场,而是要更充分地利用中国资源来服务其全球发展策略。如今礼来“归来”印证了他的观点。

  “跨国药企正谋求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张丹认为,近两年,我国药物创新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药物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随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药物研发环境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更广,这些都让中国市场向跨国药企展现出巨大吸引力。

  事实上,中国本土研发力量的快速崛起,也越来越受到跨国药企的重视,并成为他们可以利用的研发资源。

  研发中心建设潮落潮起

  20178月以来,葛兰素史克(GSK)、礼来等跨国药企裁撤在华研发中心的消息频传,有人曾发出“一个时代结束”的感慨。对此,张丹评价道:“这更像是企业基于自身情况所做的选择,并不反映中国市场健康与否。”

  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曾一度在跨国药企中成为潮流。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此前曾表示,尽管跨国药企在华所设研发中心的定位不同,但考虑的无非是研发成本、销售市场和研发资源几方面因素。该观点用于揣摩跨国药企裁撤研发中心依然适用。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2015制药行业研发创新回报评估》报告显示,研发创新回报率排名全球前12位的药企,平均研发回报率从2010年的10.2%跌至2015年的4.2%,研发投入越来越高,但药品平均销售额峰值却呈断崖式下跌。如何节约研发费用、提高研发效率,是跨国药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核心管线和研发外包,成为一些跨国药企的新选择。

  调整在华研发中心是GSK和礼来所做出的新选择的一部分。按照GSK在其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出的处方药研发产品线调整方案,神经疾病用药研发已不是其核心线路,所以,被定位为全球神经科学基地的GSK张江研发中心进行了业务调整。而礼来关闭位于张江的中国研发中心,也是为了“省钱”。该公司在201797日发布于官网的全球优化业务公告显示,礼来希望通过在全球裁减3500个岗位、关闭中国研发中心等措施,自2018年起每年节省约5亿美元。

  张丹认为,礼来关闭中国研发中心,是因为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投资其他更具创新力的公司,然后与CRO(合同研究组织)合作,创造了一种更有效的药物研发模式——“VC+IP+CRO(即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服务)”模式。这是一种更省钱、更有效、更适合在大中国区发展的新药研发模式。

  礼来中国官网信息显示,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自20076月成立以来,已投资百奥维达、浙江贝达药业等30余家公司。“中国CRO的快速崛起,各路资本投资生物药的热情,特别是商业化风险投资的兴起,催生的上述新的药物研发模式,使得跨国药企有了‘瘦身’的抓手。”张丹说。

  跨国药企选择有退有进

  “在GSK和礼来选择‘瘦身’的时候,我们也看到有的企业在扩张。”张丹观察发现,扩张的企业,基本上是对肿瘤或中国特有或高发疾病有改善手段的企业,“这说明这样的企业在不断获得市场回报”。

  罗氏就是其中之一。早在2004年,罗氏就在上海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2014年,根据中国乙肝高发的情况,罗氏将乙肝定为该中心的主要研究课题。该中心在乙肝新药开发上已颇有斩获:截至2016年底,该中心已提交160多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一半获得授权;在国内有两个品种进入I期临床。2016年,罗氏投资8.63亿元用于升级中国研发中心,升级后的研发中心被称为“罗氏创新中心(上海)”。名称的改变显示了其研发策略的微妙变化,“工作重点聚焦,更具有挑战”,罗氏创新中心上海负责人王在琪博士如此描述这种变化。

  “我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说,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国民健康和药物创新极为重视,将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推行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药物创新营造了良好生态;另一方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突破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此同时,创新体系建设也将吸引大量海内外顶尖创新医药人才涌入中国。这些都坚定了罗氏在中国进行药物创新研发的决心。

  同样,诺华集团(中国)副总裁张炜去年10月也曾对媒体表示,诺华中国会继续投入并扩大在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

  在今年2月《以创新药物应对癌症的挑战》报告发布现场,诺华肿瘤(中国)肿瘤医学部副总裁赵燕说,跨国药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初衷是,就近对中国和亚洲的高发疾病进行研究。诺华在此方面已投资10亿美元,相关研究工作促进了诺华对中国高发疾病的了解。

  中国创新人才需求激增

  中国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创新力量的迅速加强,无疑是导致跨国药企调整在华研发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据了解,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人数从2004年的2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约150人,其中80%为中国本土人才。礼来也表示,其中国创新合作中心工作的开展将更多倚重中国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

  面对需求的急剧加强,我国药物创新高端“智力”资源供给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们在临床药物研发、支持国际化大公司全面运行方面尚存挑战。”张丹指出,我国CRO的高质量供给还不能满足整体市场需求。“我国急需培养出一批熟知国际药物临床开发准则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能力参与创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与执行的团队,且全行业亟待加强对ICH标准的理解。”

  周虹则希望加快临床试验进程,真正激发临床研究机构与医生参与临床研究的热情,保证临床研究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培养高质量研究队伍,以匹配跨国药企对在华研发的期待。“我们希望中国临床机构有更多机会接触国际多中心早期临床试验;希望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从而锻炼出大量具备早期研发能力的临床研究人才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临床研究者;希望推动建立PI(注:试验主要研究者或项目负责人,多由医生担任)、‘首席科学家’或‘科研项目带头人’模式的科研管理机制。”周虹认为,中国药物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多部门协调行动,还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包括在华外资药企的推动,“跨国药企应与中国本土企业分享先进研发经验和管理理念,共同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Top

 

 

商务发展

外资药店进军中国路线图

20171130日,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全球最大的医药保健企业沃博联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将作为增资主体,以人民币276670万元的价格认购国大药房40%股权,一举成为国大药房的第二大股东。

作为外资企业,沃博联进入国大药房的路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因为这与国内药店今后面临的形势、外资进入的密集度以及可能出现的竞争状况等密切相关。但也应看到,与搞清楚外资进入国内药品零售业路径相比更重要的,是在“洋狼”进入中国后,国内药店如何“与狼共舞”?

这次“狼”真的来了

实际上,这不是外资第一次进入中国药品零售市场。

早在20026月,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就以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方式,与当时国内药店翘楚海王星辰合作开办了美信专业药房;200510月,贵州一树与荷兰GRI零售投资集团合作,推出舒普玛药妆店;20108月,日本Segami与上海百龄药业合作在上海设立第一家日式药妆店;20129月,国际保健美容集团英国联合博姿通过定向增发,以5600万英镑获得了南京医药12%的股权;2013年成大方圆与日本Cocokara-fine、伊藤忠商事、Alfresa三家公司合办日式药店“康心美”;2013年,美国医疗保健服务商康德乐并购广州百济新特药业并于同年10月成立康德乐大药房……

这是一份外资药店进军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的路线图。它清晰无比地说明,国外药店巨头早已进入我国药品零售领域,只不过大部分外资药店是以合资、合作的方式曲线进入:资本合作的方式绝大多数是参股而非控股,或者与国内药店进行产品、技术、管理等层面的合作,所考虑的无非是借助国内药店的牌照、渠道、人脉等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尽快融入国内市场。标新立异者康德乐公司采取的是收购国内药店方式,但着眼于DTP模式与药品流通市场,而且康德乐中国的全部股权现在已经转让给了上海医药。

沃博联香港收购国大药房股权之所以引人侧目,除了投资额高达27.667亿元,持有了国大药房40%的足够多股份,还在于沃博联进入国内药品零售市场的时机与之前不同:其一,我国近期先后发布多个政策与规定,支持扶持药品零售业发展,可谓政策、环境暖风频吹;其二,国家大力推动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一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国外资本以从未有过的力度、强度收购大型企业的股权,他们的动机与目的昭然若揭,资金优势与平台高度、渠道优势等结合在一起,其未来竞争力不容小觑。

与狼共舞胜出有道

“洋狼”既来之,必然要从国内药店这些“土狼”口里抢食。如何与“洋狼”共舞,应对跨国巨头的竞争,是对国内药店的严峻考验。当然,经过这些年市场竞争的洗礼与磨练,国内药店也不再是往日羸弱模样,在与“洋狼”竞争中,国内药店照样胜出有望:

首先要苦练内功,练就与“洋狼”面对面竞争的本领。与狼竞争的最好方式,是让自己也成为“狼”。在与外资药店的竞争中,国内药店应该有顾客自信、体制自信、文化自信,毕竟在政策、资源、人脉、本土化以及会员等方面,国内药店比洋药店有明显优势。即使洋资本傍上了国内大型药店实力更胜一筹,但船小好掉头,国内药店仍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其次,以开放的心态直面国外药店的合资与合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与国外药店进行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是大趋势。央企混改都能引入国外资本,其他资本在与外资合作方面就更灵活了。合资合作的步子不妨大一些,在股权比例等方面不要过于保守,只要对药店有利、价格合适,让出药店控股权甚至100%全部转让股权也是可以的。

第三,外资进入国内药店圈的初期属于“和平共处”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内药店要抓住机遇,主动向跨国巨头学习,消化吸收其先进模式、成功经验。“师夷长技以制夷”,跨国药店在多元化发展、产业链协同、经营模式创新以及物流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方面超出国内药店一大截,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国内药店结合国情及自身实际,针对性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可少走弯路有效降低风险。这是后发优势的应有之义,也是与狼共舞能否胜于狼的“天机”。

外资纷纷进入我国药店是一种表象。与进入我国药品零售业同时进行的,也有选择性的退出。20171221日,距“276670万元认购国大药房40%股权”曝光不足一月,沃博联与广药集团达成协议,拟由后者旗下上市公司广州白云山以109410万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Alliance BMP Limited 所持有的广州医药30%股权——显然,外资一方面在忙着进入,一方面也在谋划布局,我国药品零售业的“洋狼”“土狼”大戏刚刚开始。

(信息来源:21世纪药店)Top

 

 

 

竞争监测

 

投资动向

 

华南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技术服务联盟在广州成立

44日,由广州医大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广东艾贝珐生物医药研究院和广东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联合举办的“华南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技术服务联盟成立仪式暨高端学术报告会”在广州举行。

该联盟的诞生,不仅意味着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医药制药企业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的成功率,还将加快我国新药研发的步伐。

形成华南片区名片效应

据介绍,成立“华南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技术服务联盟”,其目的是为海内外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机构等提供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创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高质量专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联盟的发起者——广州医大新药创制药物分析检测中心,已率先通过国家级第三方评估认证。

目前,国内BE临床研究与生物样本检测的资源极其短缺,能够开展BE/I期临床试验的机构不到200家,生物样本检测机构多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地,远远无法满足华南地区药企的需求。

如今,华南地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此有利条件下成立该联盟,形成了华南片的名片效应。

联盟提供三大推动力

据了解,在联盟运作的具体分工上,各个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独立负责项目临床研究的实施,广州医大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广东艾贝珐生物医药研究院)负责生物标本的药物浓度检测,广东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负责组织协调与数据分析管理。研究资源调配由联盟秘书处(设在广东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内)协调,技术规范的制订由联盟专家委员会负责。

该联盟成立后,将为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三大推动力:

一是有利于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根据国务院要求,全国首批需要在2018年底前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物289个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而截至2017年底已通过CFDA审评的品种只有17个,任务十分艰巨。该联盟将按承接中国、美国、欧盟三个地区目标市场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标准规格建立,起到推动华南地区制药行业生物等效性试验和I期临床试验的质量、标准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区域名片效应,更好地为中国制药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国产药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同时,联盟将优先帮助华南地区药企相关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帮助医药企业占领市场先机。

二是有利于推动华南地区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就广东的企业而言,需要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及品规均较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前往北京、上海、江浙、四川等地做评价,不但排队等候时间较长,而且路途遥远,试验过程中的全程监查较困难,数据出了问题也难以后续跟踪,如能就近实施项目,将大大节约时间、人力与物力成本。通过联盟的集群效应可以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来广东投资,提高国际合作能力、药品研究能力,聚集一批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人才,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逐渐改变“广东是医药大省,但不是医药强省”的现状。

三是有利于提升华南地区整体临床生物样本检测水平。生物样品的药物浓度检测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变异的研发工作,是获取精准药代动力学参数、保证仿制药一致性质量的最重要环节。通过联盟的协调管理,可以开展科学、规范、精准的体内药物分析研究、逐渐形成自身的药物分析优势和市场品牌竞争优势;同时能够培养一批严谨、科学、规范的高素质药物分析人才,有效扩大临床试验的医疗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制药企业能结合药物定量分析制定出最优化的制剂研发和生产策略,进而推动新药创制能力,造福人民群众。

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

 “华南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技术服务联盟”的成立,可以为企业搭建整体生物医药的临床研发渠道,交流学习及发展创新技术,为我国完成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大分子药物研发、细胞与免疫治疗等早期临床试验的高难度技术攻关贡献力量。

在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也是医药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子行业之一。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行业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中国生物制药产值将以不低于15%的速度蓬勃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可见,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

医药生物技术产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生物技术产业60%以上,而且生物技术在制药技术上的应用也最成熟。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在医药产业中所占比例不足10%,但由于传统的新药研制方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在世界较大的制药公司中,有70%的项目是使有70%的项目是使用生物技术开发。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面临使用生物技术进行更新改造。

虽然生物药与化学药、中药的来源不同,但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许多技术平台,如动物中心、安全评价中心、药理药效研究中心、结构测试中心、化学药中试车间、生物制药中试车间、中药中试车间、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医疗器械测试中心等是通用的,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与其他医药产品面对共同的市场。因此,将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结合在一起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通用技术平台,合理的共享相关资源,促进两个产业共同发展。

(信息来源:米内网)Top

新药研发

 

新药上市

 

FDA正式批准Rubraca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

近日,Clovis Oncology宣布美国FDA批准Rubracarucaparib)片剂用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这些患者接受铂类化疗后有完全或部分缓解。FDA还同时批准了补充诊断测试FoundationFocus CDx BRCA LOH用于确定肿瘤样本的同源重组缺陷(HRD)状态,并将Rubraca的首个适应症从加速批准转为正式批准。

Clovis Oncology带来的Rubraca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可阻断参与修复受损DNAPARP酶活性。当PARP的功能得到抑制,那些同时具有受损BRCA基因的癌细胞的DNA不太可能得到修复,导致癌细胞死亡,并可能减缓或停止肿瘤生长。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博雅推出细胞分选试剂盒X-Mini

美国时间43日,博雅控股集团下属美股上市公司赛斯卡医疗(Cesca Therapeutics Inc.,Nasdaq:KOOL)宣布面向研究市场推出细胞分选试剂盒X-Mini。该试剂盒专为CAR-T及其他细胞疗法的研究与开发而设计,具有高灵活性、低成本、高效率、高细胞回收率等优点。

X-Mini是博雅控股集团旗下专利平台CAR-TXpress系列工具包之一。2018年期间,博雅控股集团还将发布CAR-TXpress系列中的其他试剂套装,包括面向大型中心实验室和非商业化生产阶段临床用户的试剂盒X-Auto,以及GMP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使用的临床试剂X-Clini

X-Mini主要面向普通研究型科研用户,采用博雅控股集团专利技术X-BACS(浮力激活细胞分选法),用于从外周血原始单核细胞群中分离CD3+T细胞,具有灵活性,能够帮助用户分选其他任何带有一级抗体的细胞。

X-BACS取代了传统CAR-T细胞生产使用的磁珠分离法,采用了一种完全不依赖磁珠的浮力分离专利技术,避免了磁珠残留的问题。X-BACS采用带有抗体的微泡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分离出靶细胞,能够实现高效的单一细胞纯化,处理时间降至磁珠分离法的1/3-1/4,细胞回收率提高至90%以上;在分离过程中,通过采用CD3+/CD28+联合抗体,使得纯化步骤和活化步骤一步完成,大大提升效率。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非阿片类局部镇痛药Exparel获FDA批准,用于上肢手术术后局部镇痛

Pacira制药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Exparel(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用混悬液)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扩大该药的用途,作为一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剂来产生术后局部镇痛效果。此次批准,使Exparel成为用于上肢手术(例如全肩关节置换术,肩袖修补)的首个长效、单剂量神经阻滞剂,将消除临床医生频繁使用通常用于延长局部镇痛持续时间的笨重导管和泵的必要性。

Exparel2011年首次获批作为一种单剂量浸润性神经阻滞剂,用于手术部位产生术后镇痛。迄今为止,全球超过375万患者已接受了Exparel治疗。Exparel是将布比卡因与储库泡沫(DepoFoam)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非阿片类局部镇痛药,该给药技术可在所需的时间范围内给药。据称,单剂Exparel可产生长达72h的镇痛效果,并可减少这段时间内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研发进展

礼来新药Cyramza临床结果积极,有望治疗肝癌和胃癌

近日,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布了Cyramzaramucirumab)作为单一疗法二线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3期研究REACH-2的顶线积极数据。到目前为止,Cyramza已经在3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四种侵袭性、难治性肿瘤类型的生存益处,包括作为胃癌和HCC的单一疗法。

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也是排名第三位的癌症杀手,影响了全球50万人,以亚洲和非洲地区发病率最高。大约一半的晚期HCC患者具有高水平的甲胎蛋白(AFP),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AFP是种在胎儿早期发育中产生的蛋白质,也产自肝脏以及各种肿瘤(包括HCC)。

Cyramza是一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完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能够结合并阻断VEGFR2的激活。此前,该药物已经被美国和欧洲批准用于化疗无效或化疗后仍有进展的胃或胃食管腺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Cyramza目前正在全球超过708个临床试验的12000多名患者中进行疗效评估,除了作为单一疗法,还与其它抗癌疗法联合使用,对多种肿瘤类型进行疗效研究。

此次进行的REACH-2是一项全球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比较了Cyramza和安慰剂在对sorafenib不耐受或使用后疾病进展的、并表现出高AFP血清水平(≥400 ng/mL,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标志物)的肝癌患者中的疗效。该试验于2015年开始,在全球20个国家共招募了292名患者,是首个在通过生物标志物检测分类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的3HCC试验。结果显示,研究抵达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次要终点,且安全性数据与之前的结果一致。

礼来公司肿瘤全球发展和医疗事务部高级副总裁Levi Garraway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晚期肝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疾病,而对于那些AFP水平升高的患者,其预后甚至更加糟糕。如果没有进入二线治疗,这些患者在一线治疗后的预期生存期只有几个月。正因为如此,礼来公司对REACH-2的结果,以及Cyramza在这种情况下有益于患者的潜力感到鼓舞。”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肺癌新药poziotinib取得超预期结果,客观缓解率达64%

近日,专注于血液学和肿瘤学的生物技术公司Spectrum Pharmaceuticals公布了在研新药poziotinibEGFR外显子20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2期研究最新数据,该研究由德州大学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科学家领导。

Poziotinib是一种新型口服喹唑啉广谱HER抑制剂,能不可逆地阻断HER家族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HER1HER2HER4)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过度表达这些受体的肿瘤细胞的增殖。该药物目前正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和头颈癌患者中进行研究。

在此次研究中,MD Anderson癌症中心胸部与头颈部肿瘤科主任兼教授John Heymach博士表示,他们很高兴观察到poziotinibEGFR外显子20突变型NSCLC患者中初步证实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潜在无进展生存期(PFS)益处。在前11名患者中,确认的ORR64%,而他们最初预计的结果是20%-30%。令他们备受鼓舞的是,这11名患者的中位PFS在平均随访了6.5个月后还未达到。此外,试验中最常见的两种不良事件分别是皮疹和腹泻,它们都是已知的与EGFR抑制剂相关的毒性。该研究的完整数据将在今年晚些时候的医学会议上公布。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百济神州启动PD-1抗体全球2期试验

百济神州近日宣布其在研PD-1抗体tislelizumab用于先前经过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或肝癌)患者的一项全球2期临床试验实现了首例患者给药。

(信息来源:美通社)Top

 

白血病新药duvelisib获优先审评资格

Verastem近日宣布,美国FDA已经接受了duvelisib的新药申请(NDA),并为其颁发了优先审评资格。Duvelisib是一款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和PI3Kγ的first-in-class口服双重抑制剂。Verastem正在寻求这款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的完全批准和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的加速批准。FDAPDUFA目标行动日期为2018105日。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默沙东抗PD-1疗法KEYTRUDA一线治疗肺癌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近日,默沙东(MSD)公司宣布了一条重磅好消息,其评估抗PD-1疗法KEYTRUDA单药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非鳞状或鳞状组织学)的关键3期临床试验KEYNOTE-042抵达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Pediatrics:发明新型重组流感疫苗,对孩子安全有效

根据一项最新发表在《Pediatrics》上的研究,6-17岁的孩子可以很好地耐受重组流感疫苗RIV4,同时这种疫苗可以提供与非活化疫苗相当的免疫原性。

来自康涅狄格州梅里登的蛋白质科学公司的Lisa M. Dunkle博士及其同事在2196-17岁的孩子身上比较了四价RIV4和非活化性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1599-17岁,606-8岁)。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接受四价RIV4或者非活化性疫苗。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可以很好的耐受两种疫苗。随访的6个月里没有观察到疫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年长一组的孩子身上对两种疫苗大多数抗原的抗体反应相当。但是两种疫苗对维多利亚血统的乙型流感病毒的响应率都很低,这难以解释。在年幼的孩子身上,二者免疫原性相似,但是由于样本量太少,无法区分二者的优越性。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JCI:新型“组合拳”疗法有望治疗大多数肺癌患者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当前两种药物组成的一种“组合拳”疗法或能有效治疗大多数肺癌。

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将一种能靶向作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和一种靶向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药物进行组合或能有效阻断癌症利用TNF作为逃脱路径;对小鼠模型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当TNF也被阻断时,癌症似乎就会对EGFR疗法变得非常敏感。

研究者Amyn Habib说道,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们花费了巨大努力来通过阻断EGFR作为治疗肺癌的新型疗法,但这种疗法仅能在一小部分癌症患者中发挥作用,然而癌症似乎会通过一种旁路途径来进行反击。然而阻断EGFRTNF这两种蛋白似乎就能作为一种有效的疗法来治疗大多数肺癌患者。

2017年美国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肺癌是引发美国人群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所有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中,肺癌大约占到了26%,利用EGFR/TNF抑制剂组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种类型的肺癌占到了所有肺癌的85%;这项研究基于此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论,此前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阻断TNFEGFR的药物进行组合能够成功治疗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

目前研究人员计划进行2期临床试验,因为目前上述两种药物都已经得到了FDA的批准,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一年内开启这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届时他们将会利用组合性疗法来检测其治疗肺癌患者和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Gerber博士表示,如果这种策略证实有效的话,其或许能带来更加广泛的应用意义,而这不仅是表现在抵御肺癌上,还表现在能表达EGFR的其它癌症上,包括脑癌、结肠癌、头颈癌等。

EGFR/TNF疗法的另一项优势就在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良好,EGFR抑制剂和TNF抑制剂属于有针对性的药物类别,意味着这些药物能够影响癌细胞中的特殊分子,因此其副作用较小;从另一方面来讲,传统的化疗药物或许会带来广泛的效应,其不仅会杀灭癌细胞,还会给健康组织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常会造成患者出现不良的副作用。

截止到目前为止,EGFR抑制剂仅能够治疗10%-15%出现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但这两种药物组成的“组合拳”疗法似乎就能潜在有效治疗所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项研究对于研究人员有效改善肺癌领域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下一步研究人员还将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这种新型组合性疗法在治疗其它癌症上的效果。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可以自行注射的绷带用于防止出血

通过使用一种制备点心常用的胶凝剂,来自仿生纳米材料和组织工程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可以注射的绷带来阻止出血并促进伤口修复。

这篇题为“Nanoengineered Injectable Hydrogel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的文章于最近发表在Acta Biomaterialia上,来自德州农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Akhilesh K. Gaharwar博士使用kappa-角叉菜胶和纳米硅形成了一种可以注射的水凝胶以促进凝血,并可以控制释放药物促进伤口愈合。

“可注射的水凝胶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促使内出血和外伤出血凝血的材料,因为这些生物材料可以以微创的形式注射到伤口部位。”Gaharwar博士说道。“一种理想的可注射绷带应该可以在注射到伤口处后自行固化,并促使自然的凝血链式反应。此外,可注射凝胶应该在达到凝血之后启动伤口修复反应。”

这项研究使用了一种从海藻中获得的常用的增稠剂——kappa-角叉菜胶,用于设计可注射的水凝胶。水凝胶是一种3维水溶性高分子网络,可以模拟人体组织的结构。

kappa-角叉菜胶和硅基纳米颗粒混合后就获得了注射溶胶,而纳米颗粒带的电荷赋予了水凝胶的止血能力。特别是血浆蛋白和血小板可以在凝胶表面形成血液吸附物,从而启动凝血反应。

“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这些可注射绷带可以缓慢释放治疗药物用于伤口修复。”Gaharwar实验室博士生Giriraj Lokhande说道。“纳米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可以与药物发生静电反应,从而导致药物的缓慢释放。”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市场分析

 

中西成药

 

最新优先审评名单儿童药亮眼

328日,CDE公布了第二十七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公示名单,涉及26个药品。从申请事项来看,“仿制药上市”5个、“新药临床”14个、“新药上市”7个。其中,儿童用药品优先审评项目有9个,占据三分之一。

  在9个儿童用药品项目中,仅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是报产上市,另外8个项目均为临床试验的优先审评。进口企业的产品有:勃林格殷格翰的利格列汀片、恩格列净片(2个规格);辉瑞的枸橼酸托法替布口服溶液、枸橼酸托法替布片;安斯泰来的他克莫司颗粒(2个规格)。本土企业产品有1个,为南京特丰药业的咪达唑仑直肠凝胶。

  国外企业申报的儿童药

  辉瑞制药:托法替布

  托法替布由辉瑞制药研制开发,201211月美国FDA批准托法替布上市申请,商品名为“Xeljanz”,规格为5mg,剂型为片剂,用于对甲氨喋呤治疗反应不足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患者的治疗。该产品是唯一一个纳入《美国风湿病学会2015年类风湿病关节炎治疗指南》的JAK激酶抑制剂。目前托法替布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20162月,美国FDA批准托法替布缓释制剂上市申请,批准规格为11mg,剂型为片剂。该药是第一个获准上市每日一次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药,适应症同“Xeljanz”。

  托法替布上市以来全球销售额不断攀升。2016年该药全球销售额已达9.27亿美元,2017年突破13.64亿美元,年增长率为46.1%2017年同时获得欧洲和中国上市许可,扩大了其销售市场。与此同时,FDA还批准了Xeljanz新的适应症,专家预测该品2018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173月,辉瑞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获C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尚杰”,规格为5mg,该产品为国内首个新型类风湿关节炎口服靶向药物JAK激酶抑制剂。2017年该产品在国内样本医院已有销售额,但市场规模不大,正处于市场导入期。

  勃林格殷格翰:利格列汀片、恩格列净片

  勃林格殷格翰利格列汀片为DPP-4抑制剂、恩格列净片为SGLT-2抑制剂。据全球畅销药数据统计,2016年,上述两个新靶点为代表的新型药物全球销售额分别为16.85亿美元、2.01亿美元。

  目前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竞争激烈,DPP-4SGLT-2类药物为近年市场热点。据国内样本医院数据统计,勃林格殷格翰的利格列汀片2017年销售额为1898万元,较上一年增长50.5%

  20179月,勃林格殷格翰的恩格列净片获批进口,商品名为“欧唐静”,规格为10mg25mg。该产品可单药、联合二甲双胍或联合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2017年样本医院还未有该品种的销售数据。

  安斯泰来:他克莫司颗粒

  他克莫司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用于预防肝、肾、心脏移植术后器官排斥反应,治疗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原研药由日本藤泽公司开发,现在为安斯泰来,1993年该产品在日本首先上市。19944月经FDA批准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Prograf”。他克莫司胶囊2016年全球销售额为17.07亿美元。

  据国内样本医院数据统计,目前国内他克莫司药物市场竞争激烈,样本医院市场上的竞争企业共8家,2017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已达10.9亿元。其中,进口产品安斯泰来的“普特彼”销售额占据六成以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和浙江海正药业占据35.0%以上,其它几家企业占据近3.0%。近五年来,国产他克莫司用药比例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国内企业申报的儿童药

  沃森生物:13价肺炎疫苗

  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由辉瑞研发,目前全球仅辉瑞一家产品上市,该疫苗2016年、2017年销售额分别为57.18亿美元和56.01亿美元。2009年,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在欧洲获批,迄今已被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201610月,辉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进口,商品名为“沛儿13”,规格为0.5mL,是目前国内唯一可用于6周龄到15月龄婴幼儿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据悉,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是全球研发难度最大的疫苗之一,国际两大疫苗公司均未研发成功,这充分说明其具有非常高的研发技术壁垒。迄今国内只有沃森申报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进入优先审批通道申报生产。

  沃森生物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进度已遥居国内第一。该产品将为我国婴幼儿肺炎球菌疾病的预防提供有力武器,并将大幅度降低我国5岁以下婴幼儿肺炎球菌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CFDA信息显示,目前国内除沃森生物以外,民海生物、北京科兴中维以及兰州生物所都在研发该疫苗。沃森生物的产品此次进入优先审批通道,可望在一年左右获得批文,与国内竞争对手的时间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有分析表示,因13价肺炎疫苗为儿童急需药品,预测沃森13价肺炎结合疫苗有望通过优先审批通道,如进展顺利,预计2018年可上市销售。

  南京特丰:咪达唑仑直肠凝胶

  咪达唑仑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为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1983年在英国首次上市,商品名为“Hypnovel”。198512月,美国FDA批准瑞士罗氏公司的咪达唑仑上市,商品名为“Versed”。本品临床可用于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前给药和全麻的诱导。随着专利保护期满和第三代镇静安眠药物推出,咪达唑仑已转为通用名药物在多国仿制销售。

  1998年国产咪达唑仑率先开发成功后,江苏恩华药业的咪达唑仑原料药及其注射剂、片剂获准上市,商品名为“力月西”。此外,国内还有瑞士罗氏公司的咪达唑仑,商品名为“多美康”;浙江九旭药业和宜昌人福药业的咪达唑仑注射液也已获批上市。

  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催眠镇静药物较多,主要产品有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唑吡坦、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等近20个品种。其中,右美托咪定占据近七成份额;咪达唑仑占据15.0%,排名催眠镇静药物第二位。2017年,咪达唑仑在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已达1.41亿元。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恩华药业、宜昌人福药业、上海罗氏制药、浙江九旭药业等,其中江苏恩华药业占据九成以上份额。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Top

2017单抗药大丰收

经过30多年的积累,单克隆抗体药物从靶点开发到技术改进,从临床研究到商业化策略,各个方面都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医药领域当之无愧的主流分支。

与过去几年相比,2017年全球单克隆抗体药物领域热度依然不减:截至20171231日,FDAEMA共批准单克隆抗体药物10个,全球主流市场获批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包含获批之后因各种原因撤市的药物,不包含Fc融合蛋白)累计已达73个;临床阶段、新的项目源源不断往前推进,新的靶点和新的技术正在进行概念验证,这些概念的逐步验证将使得单克隆抗体药物拥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可以说,我们正经历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新旧年交替之际,本文尝试梳理单克隆抗体药物在2017年里的市场状况和研发情况,并对已经开始的新的一年做一个展望。

二十余年大数据:全球获批数量累计73

本文对全球主流市场获批单克隆抗体新药进行了汇总(见图1)。可以看到,获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数目总计已达73个。一年内获批抗体数目从2014年开始有了一个较大的增加,后面3年稳中有升。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已经从早期的零敲碎打阶段步入大规模的研发时期。2017年全年,全球主流市场获批单克隆抗体新药10个,为历年最高。

73个单克隆抗体药进行分类,从适应症分布来看,以癌症(包括血液系统癌症和非血液系统癌症)和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和外因导致的炎症)为主,针对这两个疾病领域的抗体共有60个,占总数的82.2%;感染、心血管疾病也有涉及,共有7个抗体;另有6个抗体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眼科疾病、罕见病等数量较少。

适应症以癌症和免疫疾病为主的原因,一是因为患者基数大、细分市场众多,二是这两类疾病相关机理的研究较为成熟,且药物靶点适合开发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他领域占比相对较小。但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临床试验的突破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对癌症和免疫疾病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渗透会越来越多。

2017年获批药物:10个创历年新高,且不乏亮点

赛诺菲和再生元合作开发的SarilumabKevzara)为靶向白介素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20175月获FDA批准,6月获EMA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二线治疗。2016年与阿达木单抗的头对头Ⅲ期临床研究SARIL-RA-MONARCH的结果显示,Sarilumab的治疗效果优于阿达木单抗,这意味着阿达木单抗可能会遭遇强有力的竞争。

默克和辉瑞合作开发的AvelumabBavencio)和阿斯利康的DurvalumabImfinzi)均为靶向PD-L1的单克隆抗体,它们的获批和上市使得上市的PD-1/PD-L1抗体增加至5个,肿瘤免疫市场的竞争进一步激烈。

辉瑞的InotuzumabozogamicinBesponsa)是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抗体的靶向性使小分子毒物能够精确杀伤高表达CD22的癌细胞。该药于20176月获欧盟批准上市,是第4个获批的ADC,它的获批使得人们对这一类药物研发的信心得以提高。

罗氏的EmicizumabHemlibra)是2017年最后一个获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靶向凝血因子Ⅸa和Ⅹ,促进Ⅸa和Ⅹ的结合,从而促进凝血过程。Emicizumab的上市,能够帮助A型血友病患者减少用药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该药物也是双特异性抗体在非癌症领域的第一次获批。

可见,这一年获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不仅数量提高,而且不乏亮点。

临床后期项目:适应症“两大类”格局有所变化

从本文检索到的信息来看,截至20171231日,有近60个抗体新药处在临床Ⅲ期研究阶段。从适应症的分布来看,虽然癌症和免疫疾病两大类仍然占据多数,但是其他疾病领域的研发项目比例有所提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阿尔兹海默症和偏头痛。

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上已经多年没有新药上市,市场空间很大,如果有单克隆抗体药物获批,相关企业将会因填补市场空缺而获得巨大收益。不过,从目前的临床试验结果来看,似乎只有Biogen公司的Aducanumab有获批的希望。

偏头痛同样也是长期没有理想的治疗药物,市场空间很大。但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偏头痛相关研发管线进展顺利:安进的Erenumab(靶向CGRPR)、礼来的Galcanezumab(靶向CGRP)和梯瓦的Fremanezumab(靶向CGRP)已经提交上市申请,AlderEptinezumab(靶向CGRP)的Ⅲ期临床数据也是十分积极,公司也准备在2018年下半年递交新药申请。

其他疾病领域如眼科疾病、血液病等,制药企业也有了更多的布局。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向这些领域的渗透,既是得益于基础研究和靶点验证的深入,也是归因于越发复杂的商业竞争。

技术开发和应用:结构改造、筛选方法不断突破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技术层面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体结构的改造,二是新的抗体筛选方法。

结构改造方面,本文总结有3类: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小型化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大家已经不陌生,全世界有很多企业和实验室拥有形式各异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已经获批的双特异抗体药物也已经有3个:CatumaxomabBlinatumomabEmicizumab。早期双特异性抗体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癌症治疗,希望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抑制来提高药物杀伤癌细胞的效果;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推广到免疫疾病、抗感染等其他疾病领域。不过,虽然在设计上可以尽情想象,但双特异性抗体的实际临床效果有待更多的验证,另外生产方面有很大的挑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优化。

ADC的技术核心主要是抗体与小分子药物之间的连接子的设计以及抗体上的连接位点的选择。经过长期的开发,基本问题已经解决,ADC技术已经逐渐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目前,临床Ⅲ期的在研ADC药物约有9个。

小型化抗体包括纳米抗体、小型的类抗体支架蛋白等。对这一类药物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改进标准结构的抗体的一些固有缺陷,包括筛选流程复杂、组织渗透性差、生产成本高等。目前,比利时的Ablynx公司在纳米抗体的研发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它已经有多个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其他的类抗体支架蛋白,如AffibodyDARPins等,也在概念验证的阶段。

筛选方法开发方面,主要是人源化小鼠的逐渐普及和基于单个B细胞的抗体筛选方法的逐步成熟。这两项技术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有通过人源化小鼠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但单个B细胞抗体筛选方法还未有产出,但它是一个明显的发展方向。

热门研发靶点: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一枝独秀

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肿瘤免疫疗法不再只停留在单药靶向性治疗的层面,而是已经成为一种治疗思想,即恢复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利用免疫系统来杀伤癌细胞。

早期的开发主要是针对CTLA-4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单药治疗,通过阻止癌细胞对机体自身T细胞的抑制,恢复T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现在,主流的研发思路是以这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中心,探索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案。

多家企业正在基于PD-1/PD-L1抗体探索与上市的或在研的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默沙东为Keytruda设计了多种与小分子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以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也多达数百个;礼来与信达、新基与百济神州的涉及PD-1抗体的商业合作,也能看出大型制药企业布局肿瘤免疫疗法、以期在未来的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决心。

除了基于PD-1/PD-L1的联合用药之外,更多的免疫检查点正在成为抗体研发的热门靶点。Tim-3LAG-3等靶点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逐渐升温,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联合用药正在被开发;在基础研究领域,免疫检查点的调控机制正不断被挖掘,肿瘤免疫的概念不断被深化。肿瘤免疫正在向系统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而随着2017年数个单药和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遭遇失败,医药行业对于肿瘤免疫的态度也逐渐回归理性。肿瘤免疫这一治疗思想很有前景,但人们需要很多时间去摸索和积累,才能真正理解。

中国迅速崛起:研发度逐渐处于国际前沿

2017年这一年里,国内共有5个单克隆抗体药物申报美国临床试验成功。至此,成功申报美国临床试验的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达到9个。

另外,百济神州、科伦药业、誉衡药业等企业先后将自身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项目授权给国外企业。这些信息体现出,国内企业在单克隆抗体研发领域不仅渐出佳绩,而且研发实力得到了国际认可。

从各大企业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管线和申报情况来看,研发布局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经典药物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仿制对象集中于阿达木单抗(修美乐)、曲妥珠单抗(赫赛汀)、贝伐珠单抗(安维汀)、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等重磅品种。生物类似药研发的最终落地点,是降低成本,继而降低药物价格,使患者的药物可及性得以提高。

另一个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开发。较为集中的仍然是PD-1/PD-L1的抗体研发,目前国内有超过10家企业拥有临床阶段的项目,还有多家企业的项目处在早期开发和临床申报的阶段。除了这两个靶点之外,Tim-3LAG-3等靶点的研发国内也迅速跟进,誉衡药业与药明生物的再度合作,显示国内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研发进度已逐渐处于国际前沿。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企业布局ADC(如恒瑞)、双特异性抗体(如健能隆)等技术。可以看出,在做“me-too”的同时,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微小的创新。

展望2018:哪些新药将获批?有哪些新趋势?

本文认为,2018年全球单克隆抗体领域的发展将沿着我们在2017年甚至更早就已经觉察到的趋势。适应症方面,癌症和免疫疾病之外的疾病领域会继续被开拓,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应用前景进一步广阔;技术方面,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小型化抗体等主要的工程化改造技术将会被持续发展和应用,诸多新的分子设计将被尝试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检验。

临床后期和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药物中,本文预计以下几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会在2018年获批:

台湾中裕新药的TMB-355,一款靶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艾滋病抗体,目前已经在上市审评阶段。一旦获批,它将帮助患者克服传统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治疗偏头痛的3个药物,即安进的Erenumab、礼来的Galcanezumab和梯瓦的Fremanezumab。相信在2018年,偏头痛领域将会从“没有有效治疗方法”一步跨越到“巨头竞争”的阶段。

AblynxCaplacizumab,用于治疗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获批,它将是第一个获批的纳米抗体药物。

艾伯维的Rovalpituzumab tesirine,即靶向DLL4ADC药物,有望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一旦获批,它将是全球第5个获批的ADC药物。咨询机构EvaluatePhama预计该药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2.39亿美元。

另外,礼来的Sirukumab、协和发酵麒麟的Burosumab等也有很大的获批希望。

至于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2018年的研发布局,在靶点方面,会继续向肿瘤免疫领域的“me-too”和“me-better”集中,其他经典靶点也会持续受到关注;在技术方面,ADC药物、双特异性抗体不会迅速成为主流,但是数量上会有所增加。整体而言,国内的新药研发会以“me-too”和“me-better”为主要目标,部分新兴药企会尝试比较大的技术创新;在经历早期的扎堆研发之后,相信更多企业会开始有意识地寻求差异化。

(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Top

 

医疗器械

 

又有177家消失,全国此类械企数量已跌回10年前

42日,国家药监总局发布了《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

  截至201711月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万家。其中:可生产一类产品的企业6096家,可生产二类产品的企业9340家,可生产三类产品的企业2189家。

  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国又多出来了约5000家械企。

  自2007年起,我国历年来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总数量基本上都在稳步增长,增长率约3%,唯一的例外是2015年,这一年全国锐减了2000家械企。

  而在经过了2015年的暴跌、2016年的恢复增长后,全国实有械企的总数量在2017年度又恢复到了2014年的高峰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械企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低风险的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风险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数量则持续减少。

  去年一年,高风险的第三类械企又减少了177家,数量已经跌回到十年前的水平了。

  与此同时,《统计年报》称,截至201711月底,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1.0万家。其中,仅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22.5万家,仅经营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6.1万家,同时从事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12.4万家。

  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全国又多出了七八千家的械商。

  全国实有械商的总数量继在2016年内暴增之后,在2017年又得以快速增长,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械商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经营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仅经营三类产品的械商在去年反而由62220家减少到6.1万家。

  与第三类医疗器械相关企业的减少,或与药监部门对第三类高风险产品的重点整治有关。

  医械GMP规范,第三类械企先行落地,并率先接受了医械GMP飞行检查等工作。整治带来了行业的净化,一部分不合规企业主动或被动淘汰出局,也是必然。

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已经明确,2018年,第一、第二类械企也均须限期医械GMP合规,并将针对这两类械企适时启动飞行检查等工作。这或将带来部分一、二类械企的淘汰出局。

  《年报》同时披露了全国医疗器械注册情况和药监查处医械案件情况。

  2017年,全国共批准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5993件,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867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二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389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189件。批准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7193件,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1616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二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1655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三类医疗器械延续注册1631件。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许可事项变更4584件,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事项变更489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二类医疗器械许可事项变更555件,进口(含港澳台)第三类医疗器械许可事项变更591件。

  2017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处医疗器械案件1.7万件,货值金额1.8亿元,罚款金额4.3亿元,没收违法所得金额1969.1万元,取缔无证经营161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1个,责令停产停业98户,吊销许可证13件,移交司法机关62件。

(信息来源:赛柏蓝)Top

 

综合分析

 

百亿药企大比拼:品种、渠道、医保目录

制剂收入超百亿上市药企越来越多

  2016年制剂收入超百亿的上市公司仅有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步长制药四家(注:华润医药工业部分由于上市公司较多,未合计纳入统计),2017年至少6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A股和H股制药企业2017年年报或业绩发布,目前已有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和华润三九成药收入在百亿元以上。此外,恒瑞医药和步长制药制剂收入超百亿也无悬念。(恒瑞医药三季报已超过100亿,步长制药三季报已超过90亿,由于目前尚未公布全年业绩,本文不纳入分析)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推进、资本运作的成熟及其带来的药企之间的并购的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中超百亿制剂药企未来会越来越多。其中,2016年成药收入近百亿元的复星医药、华润三九在2017年顺利跻身制剂企业“超百亿俱乐部”。目前发展势头强劲的如石药集团、人福医药等公司,总体市场规模早已突破百亿,制剂业务收入也接近百亿元人民币,未来1-2年制剂收入超百亿是大概率事件(注:如石药目前制剂收入约为114亿港币)。

  制剂收入百亿级药企产品线特征大比拼

  ※治疗领域分布特征

  四大制药企业主要产品线涵盖的治疗领域中都包含心脑血管、抗肿瘤这两大治疗领域,这与我国疾病谱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主导地位已经被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所取代,成为当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龄性疾病发病率不断走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凑的加快,与之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吸烟、酗酒等导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四大主要疾病高发。

  虽然四大药企产品线涉及的治疗领域都含有心脑血管、抗肿瘤用药,但总体而言各大药企涉及的治疗领域也各具特色。

  四家药企除了均涉及心血管、抗肿瘤产品外,上海医药在消化系统用药培菲康,全身性抗感染的品种如头孢替安、头孢曲松等品种也为企业贡献了较多的收入;中国生物制药在消化系统肝病用药如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异甘草酸镁等品种为企业贡献了超过65亿元的收入,占企业的收入超过40%;复星医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谷胱甘肽、抗感染药如头孢美唑钠等品种也为企业贡献了较多的收入;华润三九在呼系统用药999感冒灵系列,皮肤用药999皮炎平、顺峰康王等品种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过亿品种大比拼

  这四大制剂收入超过百亿的药企过亿品种的数量众多,均在20个以上。其中,中国生物制药过亿单品的数量达32个,上海医药过亿产品以28个据第二位,复星医药和华润三九的过亿品种都有21个。

 

  ※进入2017版医保目录品种情况大比拼

  在我国医保控费、严抓药占比的大背景下,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是提高药品可及性、药企品种快速实现上量的重要途径。一家药企的医保品种越多,则其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大。

  目前,上海医药数百个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共有646个产品在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中,与2009年医保目录相比新增20个产品。上海医药工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及直辖市,客户包括各类医疗机构、医药商业公司和药店等,主要采取“自营+招商代理”的销售模式,通过各级经销商或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实现对全国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覆盖。

  复星医药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近百个,其中主要治疗领域核心产品中,新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的有5个、调整医保分类或取消限制的有3个;新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的产品中,前列地尔为本集团主要产品。同时,方案中的药品谈判准入机制还有利于本集团创新药的发展。本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有利于本集团药品的销售和市场布局。

  中国生物制药有近百个品种进入医保目录,基药品种超过30个。中国生物制药主要品种销售由正大天晴和北京泰德贡献。据公司官方网站消息,正大天晴设有市场部、医学部、客户服务部、营销管理部、质量管理部等健全的支持系统,为学术化推广、专业营销提供全方位服务;北京泰德建立了一支近千人的高素质专业化营销团队,营销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近1500家医院。

  华润三九有近400个品种进入医保目录,包括公司重点品种三九胃泰、正天丸、壮骨关节丸(胶囊)、骨通贴膏、强力枇杷露、血塞通软胶囊、参附、参麦、华蟾素、益血生、茵栀黄口服液等,入选新医保目录有利于相关产品的推广,为营业收入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营销及渠道大比拼

  营销和渠道是企业实现销售的唯一途径。四家企业均采取自营+代理的模式实现销售,除华润三九外其他企业的产品均以医院为主要销售渠道。

  其中,华润三九由于是我国最大的OTC企业之一,因此除了传统的大多企业采用的自营+代理的销售模式外还积极发展了电商的销售模式及渠道。

(信息来源:赛柏蓝)Top

(2018/4/14 9:06:33      阅读3338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