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19 22:41:37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产业大势 2020年8月6日

 
医保政策调整大幕来开,药品谁走谁留,规则终于敲定。7月31日晚间,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文请见文末附件)。尽管备受关注的乙类OTC药品本轮留了下来,但《办法》规定,不再新增乙类OTC药品。与此同时,八类“神药”调出,为更多价格高、需求大的好药留出了位置。
保留了谁:乙类OTC
对于此次医保目录的调整,业界最为关心的是乙类OTC的去留,也就是可以在便利店、超市买到的非处方药,比如创可贴、板蓝根、阿司匹林等。
而在今年4月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曾计划,将乙类OTC剔除在医保目录之外。
短短3个月,医保目录为何改变了对乙类OTC药品的态度?
“设计乙类OTC的初衷是方便病人自主医疗,同时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也导致了药物滥用的现象。”医药专家赵衡表示,医保政策调整是大势所趋,当前的调整可以称为“走得快”了,但同时,医保调整也要“走得稳”。
赵衡表示,倘若乙类OTC退出医保目录,势必将对药品零售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如果乙类OTC药品无法报销,患者会更倾向于到社区医院就诊,那零售药店将失去了稳定的客流量,打破现有的营销体系。”赵衡说。
而2019年版医保目录共包含药品2709个,其中OTC药品617个,乙类OTC药品121个,也就意味着乙类OTC药品在整个医保目录中的占比仅有4%。
而这4%对于药企,对于市场来说,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开数据显示,在最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中,2019年全国医院乙类OTC药品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57.28亿元,涉及85家医药上市公司。乙类OTC药品医院收入在公司全部营业收入中占比超过10%的有8家,占比最高的新斯顿甚至达到了67.75%。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也提出,建议医保目录保留乙类OTC药品。彼时,全国人大代表、珍宝岛药业董事长方同华就表示:“乙类OTC药品长期以来一直在医保目录、基药目录中占有一定比例,患者对乙类OTC药品认知度高、接受度高。此外,乙类OTC药品安全性强、疗效明确、价格低廉,医保纳入一定乙类OTC药品可以满足我国医疗临床需求,减轻患者的医保压力。”
不过,乙类OTC是否继续留在医保目录,核心还是在医保政策的改革与梳理。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就指出,OTC医保政策改革应从支付渠道和支付方式上去完善,医保目录纳入应遵循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基本条件,不宜将“是否为OTC”作为医保目录纳入的决定因素。
不过,此次《办法》在36条中也明确,原则上《药品目录》不再新增OTC药品。这也就已意味着今后乙类OTC药品也无缘进入医保目录。
■谁被踢出:“神药”失效
乙类OTC保住了医保资格,但预防性疫苗、保健品、治疗脱发、减肥的美容药品等八类则被踢出医保目录。实际上,这八类药品多是“改善型”药品,即效果不明显,成分多相似,万金油般的“神药”。
更为关键的是,《办法》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就意味着,留给相关药企调整的时间不多了,尤其是临床价值不确切并可以被更好替代的药品,将会遭到临床使用受限和医保不予支付的双重打击,被调出医保目录后势必原有市场将会大幅萎缩。
看似突然,实际“清理”早已开始。去年8月,贵州省医疗保障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将健字号保健品调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去年年底,北京市发布《关于调整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中删除的药品达到352个。
进入今年,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已经多次在撰文、讲话中提到,医保目录中的“神药”吞噬医保基金的问题,特别强调了长期以来,这些安全无效的“神药”,“只进不出”,影响群众获得优质药品服务。
近日浙江、云南等11省医保局均在6月发文,明确一批调出地方医保的增补品种。据不完全统计,有超1500个药品自7月1日起调出当地医保目录,不再享受医保报销。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介绍,此次医保政策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可进可出,将市面上先进的、有需求的药品调入目录,“神药”剔除,这对改善我国药品市场的结构,进一步提升药品的疗效和质量,以及未来的医药市场都是利好。
业内普遍认为,此前医保基金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中,这些所谓的“神药”就占据了相当比例。而此番医保目录用药规则的调整,无疑将会有大批“神药”被迫出局,达到腾笼换鸟的改革目的。伴随第三批集采迫在眉睫,更多高价格的罕见病药、抗癌药、慢性病药品将会进入医保目录,此时“踢出”大批神药,无疑是在为上述药品的进入做铺垫。
■新的入局者:第三批集采拉开大幕
大批药品出局,医保目录虚位以待,待的是谁?
7月29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正式文件,意味着第三批全国集采正式开始。
与前两批集采关注抗癌药不同,此次集采更加偏向于时间跨度大、花费高的慢性病用药,如降压药缬沙坦、糖尿病治疗药品二甲双胍等。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公开的56个通用名药品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超过560亿元,其中有23个药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14个通用名药品可参与竞争的企业数达5家及以上。也就意味着,此次集采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从前。
曾在二次集采折戟的二甲双胍本轮顺利进入集采名单,但其“厮杀”也分为几类。作为我国口服血糖调节药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的药,二甲双胍的市场份额占比约19%,2018年度二甲双胍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实体药店等销售终端合计市场规模超过6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二甲双胍原研药厂家为瑞士制药巨头默克,据不完全统计,其国内潜在对手约有16家,其中包括华新药业、石药集团、正大天晴等国内头部药企。
医保目录早早留了位置,而这个位置只给“物美价廉”的药品。
尽管目前无法预测二甲双胍定价,但在去年底,河北省集采5亿片的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最终中标的石药欧意盐酸二甲双胍片(0.5g)每片只有0.043元/片。该价格比其最高限价0.102元/片还要低57.9%。而石药之所以可以这般压价是因为其盐酸二甲双胍原料为集团自产。
除了二甲双胍,奥美拉唑也被戏称为“打凶了”的一组。奥美拉唑是消化道用药的超级大品种,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其全球最高销售额曾经超过60亿美元。
数据显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mg这个品规的产品市场规模在15亿元左右,10mg的也有3亿元。与二甲双胍拥有众多竞争对手的格局不同,奥美拉唑“盘子大、企业少”,当前竞争格局为5进4。据统计,常州四药制药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我国拥有近65%的市场份额。在此次集采中,与常州四药制药直接竞争的将有山东罗欣、海南海灵、扬子江及原研阿斯利康。
(信息来源:北京商报)Top
 
 
45年前,当单抗体细胞合成问世时,生命科学的轮盘已然开始加速转动。当今世界上的十大药物(营业收入排名)中,八个是生物制药,六个是单抗类药物。对于那些弯道超车的企业,艾伯维曾靠一剂阿达木单抗站上1500亿美元市值宝座,雅培分拆了一个部门出来搞了一个生物药,让一个传统企业市值一度增长到1800亿美元。
如今,生物药与创新药的轮盘,开始在国内的资本市场加速转动,中国药企的江湖座次,也因此开始发生变化。
7月30日,因重组新冠疫苗正式开启临床试验,智飞生物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作为首家获得新冠疫苗临床批件的A股上市公司,智飞生物的关注度可谓空前,资本市场已经先行给予反应。
春江水暖鸭先知——7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召开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纳入集采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而7月28日,业内一份关于7月24日集采会要点内容文件在坊间流传,多个生物类药与胰岛素产品包含在内。
无独有偶,三天前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发布,在医药行业的入围榜单的企业中,江湖座次却却悄然发生了变化。2018年,原本占有一席之地的哈药集团、同仁堂在榜单中匿迹,2019年康美药业、步长制药也从榜单中消失不见踪影,这些医药企业都曾经是医药行业的一方霸主,但如今都已经风光不再。而恒瑞医药、石药控股作为榜单“新人”相继进场,比如恒瑞位次从去年的470名升至393名,超越人福医药、天力士,石药集团从462进至418名。财富榜单进出交替之间,医药江湖已是改朝换代。
实际上,不只是财富榜单,资本市场的医药企业市值排名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2017年恒瑞医药、康美医药、云南白药、上海莱士是医药行业为数不多的的千亿市值医药股。如今,上海莱士、康美医药已经跌出千亿市值,云南白药则在原地徘徊,而恒瑞医药已经跨过了5000亿市值,原本的小弟康泰生物、华兰生物、沃森生物、智飞生物、君石生物踏进了千亿市值队列。无论是财富榜还是市值排名,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医药行业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重构。医药行业正在向原研药、生物制药、疫苗方向深刻转变,曾经受到资本追逐的仿制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不再是它们的资本追逐对象。
■医药江湖更替
在这些逐渐退出舞台中心的药企中,有些是把自己“作死”了,有些则是在仿制药向创新药转换的过程中,缺失竞争力而被残酷淘汰。其实在国际市场,生物药物早已经成为全球药品市场最重要一部分。
十年前,国内药企还是化学制药、仿制药的天下。哈药曾经是一个在中国医药界举足轻重的名字,它不仅是黑龙江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中国医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医药工业的各类榜单中,哈药也曾是前十乃至前三的常客。然而在这几年的环保高压之下,大量原料药厂家被关停并转,哈药股份不幸成为了“受伤”的那个人。原料药业务的急剧下滑,加之产品老化连续遭受政策重击,这位曾经手握众多昔日重磅品种的霸主,几乎无法避免的衰退。不过,在业内看来,这种衰退是必然,其在研发投入与其地位与体量并不相配。
十年前,哈药集团一年的营收就超过125亿元,而恒瑞医药只有37亿元,习惯躺赚的哈药,可能没想到多年后两人的江湖地位会倒过来。与哈药相似的还有东北制药,也遭受了原料药的竞争打击,为了改善业绩、加速转型,东北制药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试图用频繁的并购来做大转型,但业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反而带来了高负债。这些老牌工业药企,一度触及医药行业C位,但“一招鲜吃遍天下”已不管用了,竞争力缺失下衰退几乎是注定的。
与哈药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石药集团,初期石药也是生产原料药为主。但1999年,石药集团几乎拿出了上一年所有的利润进行恩必普的研发,这在当时看来是一件极为疯狂的事。当时原料药正处于行业的上升期,一年的利润极为丰厚。
显然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石药集团赌对了。10多年前公司的原料药与制剂药销售比重为7:3,而如今原料药的比重已经不足一成。创新药已经成为了石药集团但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如今的石药集团真正完成了从“原料药到创新药”的转型。哈药从财富榜单消失,而石药则取代进入。
再看康美药业、同仁堂,步长制药都曾是国内中药领域的佼佼者。2019年康美药业还以193亿元的营业收入、11亿元利润上榜中国财富500强名单,是国内中药饮片之光。当年康美药业市值位居行业老二,
但随着财务造假暴雷,这只曾拥有千亿市值的医药类白马股也在缓缓倒塌。作为中国最老牌的中药巨头之一,同仁堂是“两条腿走路”,左手制药、右手零售,如今两大业务都出了问题。步长制药则是因为核心产品力下滑,3家上市公司均陷入衰退危机。曾经,无论是哈药集团、还是同仁堂都凭借着疯狂的营销,占据一方市场。但如今公司的五大系列产品,均无专利、不是保护品种,在竞争日渐激烈的中国医药市场,备受冲击。另外,近几年老百姓、一心堂、益丰药房也对其发起冲击,这家老字号的竞争力在不断衰退。
海正药业、健康元、东北制药集团,曾经是十年前的500强企业,如今都不见了。一个明确的趋势是,未来国内的医药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核心技术、拳头产品的上,品牌、营销、渠道能够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生物药与创新药的崛起
1975年,英国科学家凯撤·米尔斯坦和乔治·克勒,把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瘤细胞能自体繁殖,且能产生抗体,其成为了目前大多数生物单抗药的理论前身。
如今,在国内的生物类似药研发热潮,则基于上述理论第一波药品专利过期之后的良机——在全球7大单抗药中,有3个在2019年到期,有1个在2018年到期,剩下的3个分别在2020年、2022年和2028年到期。在专利过期之后,研发“生物药版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变成了可能,生物药热潮便就此袭来。
生物类似药不同于仿制药——由于大分子药物在化学结构上无法与被仿制生物药完全相同,所以“生物药版仿制药”变成了生物类似药。而不同于还原粗糙的化学结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依然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本。这种趋势类似于二次“仿制药”大潮的到来,而二次大潮,势必诞生“二代新贵”。
时代赋予了那些有着初始累积,也有着卓越眼光的中国药企追赶甚至超车的机会,复星医药、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丽珠集团、石药集团、齐鲁制药、中国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企业布局新药开发很多年了,并慢慢开始有所收获。神州百济、信达生物、君实药业、药明生物、歌礼生物等也是一批新出现的创新药公司。
一直以来,中国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偏低,多数医药企业都是仿制化学药为主,但近几年无论是中国生物制药、还是恒瑞和石药,能够成为跻身500强,都与创新药领域布局有很大关系。
比如,恒瑞自2011年以来,每年的研发费用率都在10%以上。2019年恒瑞研发费用为38.96亿元,同比增长45.9%,占营业收入的16.73%。目前恒瑞医药拥有研发人员3400多人,在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有研发中心。2019年恒瑞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12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1个。如今恒瑞已成为医药霸主,而哈药已经在医药行业排不上位置。
数据显示,2019年石药集团上市公司部分营收2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其中,创新药产品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于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129.75亿元,增长48.4%,占上市部分整体营收的近六成。据了解,石药集团自90年代巨资引进恩必普开始,便决绝地走上了科研创新转型升级之路。
透过财富榜单和市值榜单可以看出,医药行业市场正在发生剧烈重构。如果说带量采购迫使药企由仿制药向向创新转型,那么新冠疫情则催化了疫苗的需求,并使多个疫研制疫苗的企业迅速站上市值高位。
目前全球十大疫苗品种全部来自GSK、赛诺菲、默沙东、辉瑞四大疫苗巨头,且除了9价HPV疫苗与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外,均为2010年以前的品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疫苗需求不言而喻,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233亿元增长至2018年3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58%,预计2030年达到1161亿元。
起疫苗这个行业,相信大家都知道2018年的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在假疫苗事件之后,各级机关对疫苗的管理和重视程度均得到大大加强。在今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我国疫苗行业无疑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二类疫苗厂商主要为康泰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生物、长春高新和康希诺生物,这里面大多是资本市场千亿市值的新面孔。
尤其是智飞生物,来自重庆的智飞生物,是2002年投入生物制品行业,于2010年9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并成为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疫苗企业,今年以来,其股价上涨超过250%。它的微卡疫苗是世界上唯一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针对潜伏期结核病疫苗,2018年6月,微卡疫苗正式纳入国家特殊审批程序和优先审评品种,有望在2020年年中获批。
医药江湖已变,原来的仿制药、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逐渐不再成为资本追逐对象,而是向原研药、生物制药、疫苗方向深刻转变。
(信息来源:环球老虎财经)Top
 
 
 
 
8月4日,贵州省公告资源交易中心官网发布《贵州省医疗保障局 重庆市医疗保障局 海南省医疗保障局 关于组织开展冠脉扩张球囊集中带量采购的公告》,明确贵州和重庆将与海南省组成新的采购联盟,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重点内容如下:
确定冠脉扩张球囊为联合带量采购品种
根据采购公告,本次采购品种为冠脉扩张球囊,仅限预扩球囊和后扩球囊。在省级带量采购中,仅有江苏省对冠状介入球囊类耗材开展过带量采购,湖北、浙江还在预备筹划中,江苏省第二轮血管介入球囊类带量采购结果平均降幅74.37%,最大降幅81.05%,对此次项目或有参考价值。
以联盟区公立医疗机构上报采购量70%作为约定采购量
本次活动实施范围为贵州省、重庆市和海南省具备开展相关临床治疗资质的公立医疗机构和部队医院,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与。
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以联合采购地区医疗机构上报采购需求量的70%累加得出。在完成中选耗材采购量的基础上,各公立医疗机构剩余用量应优先使用中选产品或省平台上其他价格适宜的品种,采购数量不得超过中选产品的采购量。对于未分配采购数量的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使用中选产品,并纳入重点监控。
采购规则暂未公布,大致方向是根据合格申报企业的数量采用竞价、议价方式。采购周期为一年。
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及医疗器械注册人均可参加
投标企业范围包括: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纳入采购品种范围内医用耗材的生产企业(国产产品的生产企业含同集团公司的经营企业,进口及港澳台产品的大陆地区唯一总代理企业,进口及港澳台产品的授权经销期限必须覆盖整个采购周期)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同一进口医用耗材只能由一家总代理申报,同一企业不同规格型号委托不同代理企业进行申报的,不予受理。
在四省(市)联盟带量采购中也将医疗器械注册人纳入了参加范围,申请并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企业、研发机构甚至是科研人员都有权参与本次采购活动。
医保基金预付30%
公告明确,医疗机构与企业结算货款,从医用耗材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时间不得超过30天。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具体预付货款方式由联盟采购各省(市)自行制定。条件成熟下,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其他政策措施
●关于配送。中选产品可由生产企业直接配送或委托具备资质的配送企业进行配送,医疗机构不得拒绝生产企业直接配送,不得指定配送企业进行配送。
●保证用量。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品种,对于带量采购确定的中选价格,不得组织二次议价,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若公立医疗机构在协议周期内提前完成约定合同量,超出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供应,直至采购周期满。
●保障供应。采购期内如出现非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断供等情况,将取消中选资格,两年内不能参与三省市医用耗材各类采购活动。
此次联盟成员均已经在近期多个交叉联盟中开展过不同类别医用耗材带量采购:
5月21日,贵州、重庆、云南、河南四省(市)新联盟成立,对吻合器类、补片类、胶片类开展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工作;7月17日,包含贵州、海南在内的10个省(区、兵团)省际联盟成员对人工晶体开展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
未来,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或将成为潮流,新的联盟将不断产生,采购范围不断扩大,带量采购机制也会越来越完善。
(信息来源:华招器械网)Top
 
 
 
截止7月31日,七月医药行业发生超20起融资案例。其中,百济神州凭借高达20.8亿美元的股权融资而备受瞩目,另外和铂医药、德琪医药均在本月完成1亿美元左右的C轮融资。七月,还有6家生物医药公司在科创板或港交所成功IPO,包括君实生物、永泰生物、三生国健、海普瑞、艾迪药业和欧康维视。总体而言,在新药研发领域,布局抗肿瘤疗法的公司持续受到资本关注。
■百济神州超20亿美元领跑,肿瘤领域持续受资本关注
在本次统计的数十起融资案例中(除去做医疗器械、基因测序、体外诊断等公司),12起为药物研发公司获得不同轮次和性质的融资。其中7起融资案例的被投资公司在肿瘤领域均有重点布局,这与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偏好一致,抗肿瘤领域的新药开发备受资本和新药研发公司青睐。
其中,百济神州完成2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45亿元)的股权融资,备受瞩目。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百济神州在中国的规模和影响力,加快推进在研产品管线,寻求更多的商业合作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同月百济神州以超5.4亿美元从Assembly Biosciences公司引进三款乙肝治疗在研药物。凭借这项与Assembly达成的合作协议,百济神州的研发管线也由癌症适应症拓展至肝脏疾病,一类在中国有极大治疗需求的高发疾病。
另外,在抗肿瘤创新疗法领域均有布局的和铂医药与德琪医药先后完成1.028亿美元的C轮融资和97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以推动各自在研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目前,和铂医药在研管线有CD73抗体、BCMAxCD3抗体以及CCR8抗体等一系列创新生物药。德琪医药在研管线有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第二代mTORC1/2抑制剂和选择性核输出蛋白XPO1抑制剂等。值得一提的是,致力于在血液肿瘤领域为中国患者提供先进疗法的凯信远达医药(CASI)也在七月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合约3800万美元。
除了抗肿瘤领域,聚焦吸入制剂细分领域的长风药业在本月完成了3.6亿元的F轮融资,专注突破性眼科新药的极目生物完成了3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从事新型铁蛋白纳米酶载药系统新药研发的纳么美公司完成了3000万的天使轮融资。
此外,本月还有一家AI驱动的药物研发公司星亢原生物完成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该公司的平台型计算技术已在新抗原-TCR筛选、抗体设计、PROTAC等多个领域展开探索。
■6家公司成功IPO,港交所、科创板各占一半
七月,还有6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成功IPO,科创板和港交所各有3家。具体有君实生物、永泰生物、三生国健、海普瑞、艾迪药业和欧康维视。另外,专注于创新医药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及商业化的云顶新耀,也在七月于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也正式迎来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市一周年。22家医药制造业类公司在科创板IPO注册生效,其中包括微芯生物、泽璟制药、百奥泰等18家已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
本月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交易的生物医药公司有3家。其中,致力于创新药物的发现和开发的君实生物于7月15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并开始买卖。在此之前,该公司于2018年先后完成新三板股票定向发行和H股发行上市,其首个重磅品种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也已在中国实现商业化。另外,还有专注自身免疫和肿瘤领域创新抗体药开发的三生国健,以及从事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研发的艾迪药业。其中,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正式在中国获批,艾迪药业近期也在中国递交的首个NDA。
在港交所,自2018年8月初首例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歌礼制药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以来,一批中国生物公司先后赴港IPO。目前,已有百济神州、亚盛医药、基石药业等近20家生物医药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中在今年7月上市的公司有海普瑞、永泰生物和欧康维视。
其中,在全球拥有医药领域、创新生物科技领域的业务的海普瑞于7月8日登陆港交所,目前该公司已获得5项针对肿瘤及非肿瘤适应症的候选药物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其中2款处于全球3期临床。7月10日,专注于T细胞免疫治疗的研发和商业化的永泰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0.241亿港元。目前,永泰生物已建立包括10个在研药物的肿瘤细胞免疫疗法产品管线。同日,专注于开发眼科产品的欧康维视也正式登陆港交所,募集资金约15.53亿港元。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当抗肿瘤药的“限制使用”要求进一步明确,未来或将有一大批药物被列入重点监管与限制使用的名单……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医疗机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潜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2020年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或达2200亿元。随着抗肿瘤药物的创新研发趋热与药物审评审批速度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的应用、加强指导临床规范、打击抗肿瘤药滥用、构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也是药品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01 严格分级管理,新上市、高价格、高风险是重点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是抗肿瘤药物管理的核心策略,有助于减少抗肿瘤药物过度使用或使用不足。根据《管理办法》,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将根据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等因素,将抗肿瘤药物分为限制使用级和普通使用级。
其中明确提出,具有下列特点之一的抗肿瘤药物将被列入限制使用级的抗肿瘤药物:
ü 药物毒副作用大,纳入毒性药品管理,适应证严格,禁忌证多,须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使用,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的抗肿瘤药物
ü 上市时间短、用药经验少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ü 价格昂贵、经济负担沉重的抗肿瘤药物
事实上,对抗肿瘤药物进行分级管理要追溯到2012年。2012年,原卫生部下发的《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提出,医院对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如分为特殊管理药物、一般管理药物和临床试验用药物三级。
近年来,以小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快速涌现。到了2018年,国家卫健委首次针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发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次年12月,国家卫健委再次印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9年版)》,对8个治疗领域,46个通用名药品进行了临床应用分级管理,明确了各级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征,落实各级医师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处方权限。
此次《管理办法》的发布,对于那些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都更强的药物来说,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而那些毒副作用大,纳入毒性药品管理,适应证严格,禁忌证多,价格昂贵、经济负担沉重的药物,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02 优胜劣汰,不合规将退出供应目录12个月
当然,除了抗肿瘤药被分级使用外,医保目录、重点监控目录、医院采购目录以及医院的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的相应变化都是药企重点关注的问题。
根据IQVIA2019年的样本医院调研,抗肿瘤药物和肿瘤相关治疗药物的MAT同比增长率超过了20%,位列各个用药领域第一。《管理办法》中也相应指出,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肿瘤药物遴选和评估制度,根据肿瘤疾病诊疗需求制订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并定期调整。
对于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高或临床急需、无可替代的创新药物,医疗机构应当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简化引进流程,及时纳入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
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成本-效果比差或者严重违规使用等情况的抗肿瘤药物,清退或者更换后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
在抗肿瘤药物庞大的市场空间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否进入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势必会对其市场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抗肿瘤领域专家普遍认为,当前抗肿瘤药物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医药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药监部门加速新药上市让患者“有药用”;通过医疗保障体系让患者“用得起”;通过规范管理,加强合理用药等措施,让患者“用得好”。《管理办法》就是在前两件事的基础上,做好第三件事,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实现抗肿瘤药物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与精细化治疗。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Top
 
 
 
默沙东(Merck & Co)与韩美药品(Hanmi Pharma)联合宣布,双方已经就efinopegdutide(前称:HM12525A)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该药是Hanmi在研的一款每周一次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GL)受体双重激动剂,开发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一种极端发展形式,定义为伴随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的脂肪变性现象的出现。NASH可导致晚期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肝脏肿瘤的产生。该病已成为继慢性丙型肝炎之后美国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目前,NASH市场规模已达到400亿美元,但尚未有任何药物获批治疗NASH。
efinopegdutide是一种GLP-1/胰高血糖素受体双重激动剂,能同时激活GLP-1受体和胰高血糖素受体。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多个1期和2期临床试验中进行过评估,包括对伴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严重肥胖症患者的治疗。
根据协议,默沙东将获得efinopegdutide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Hanmi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与efinopegdutide开发、监管审批及商业化有关的最高8.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销售额的两位数版税。Hanmi保留efinopegdutide在韩国商业化的选择权。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齐鲁制药与美国Sesen Bio公司近日达成一项独家授权协议,获得Sesen Bio在研新药Vicineum(oportuzumab monatox,VB4-845)在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Vicineum开发用于治疗对卡介苗(BCG)无应答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以及其他类型的癌症。此笔合作交易金额为3500万美元。(合作细节及Vicineum项目,详见:July 2020 Business Update Presentation)
根据协议条款,Sesen Bio授予齐鲁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和商业化Vicineum的独家许可。Sesen Bio将获得一笔12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23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和监管里程碑付款。Vicineum在大中华区商业化后,Sesen Bio也有权获得基于大中华区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Sesen Bio将保留Vicineum在美国以及除大中华区以外世界其他地区治疗NMIBC的全部开发和商业化权利。该协议条款还包括向齐鲁制药转让Vicineum的生产技术,齐鲁制药拥有的世界级的制造专业知识代表着未来扩大生产的一个机会,以满足预期的全球对Vicineum治疗NMIBC的大量需求。
Vicineum是下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这是一种局部给药的融合蛋白,是以肿瘤细胞表面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抗原为靶点的人源化scFv免疫毒素,由重组人源化抗EpCAM抗体scFv与假单胞菌外毒素A偶联而成,一旦结合癌细胞表达的EpCAM就会被内化至细胞质中,诱导细胞凋亡。
Vicineum由一个稳定的基因工程肽链构成,以确保外毒素A保持附着状态直至被癌细胞内化,从而降低对健康组织的毒性风险,提高安全性。临床前研究已证实,EpCAM在NMIBC细胞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膀胱细胞中几乎没有表达。在美国和欧盟,Vicineum均在2005年被授予孤儿药资格、在2018年8月被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对BCG免疫疗法无效的NMIBC。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8月3日,行业传来消息,基因疗法新锐Exegenesis Bio(下称Exegenesis)于近日完成逾2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泰福资本、凯泰资本、博远资本和险峰旗云等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据悉,本轮融资金额将用于推进该公司多款基因疗法管线的临床与研发。
成立于2019年7月的Exegenesis,是一家位于杭州的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公司,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为吴振华博士。2019年10月,该公司完成逾千万美元融资,由险峰旗云领投,凯泰资本和联想之星跟投。据了解,该公司的定位是面向不同市场开发“best-in-class”及“first-in-class”基因治疗药物,重点针对孤儿药和重大疾病——拥有独特的基因治疗平台适用于多种重大难治疾病。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Top
 
 
8月1日,恒瑞医药公布了2020年半年报,从总营收和净利润上来看恒瑞依旧保持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前茅位置,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增速,新冠疫情的影响十分突出。
2020年半年报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总营收113.09亿元人民币,相较于19年同期100.26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25.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4%。
即便半年就实现过百亿的营收,恒瑞依旧逃不开新冠疫情的影响。20年上半年恒瑞总营收同比增长12.79%,在回看近五年,2019年半年报中恒瑞医药总营收同比增长29.19%,2018年同比增长22.32%,2017年同比增长20.18%,2016年同比增长20.35%,2015年同比增长24.95%。可以看出五年来恒瑞医药在上半年一直保持每年超过20%的增长,2017年以后更是持续增长。可见,新冠疫情的影响对恒瑞的增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01 麻醉、造影剂需求减少导致业绩增速放缓
业界分析指出,新冠疫情对恒瑞的业绩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麻醉、造影剂等业务。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恒瑞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麻醉领域受到较大影响。从二级市场来看,受到疫情期间医院接诊减少、患者和手术台数大幅下降的影响,麻醉、造影剂等院内产品受到不小冲击。而2019年恒瑞年报中的数据显示,其主营产品涵盖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心血管药等众多领域,2019年总营收的23.7%来自麻醉,13.7%来自造影剂,二者分别创造了55亿元和32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尽管恒瑞在2020半年报中并未披露具体产品的销售数据,但从人福医药、司太立等以麻醉或造影剂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营收数据来看,新冠疫情对恒瑞的影响中,麻醉、造影剂的需求减少占比不小。据悉,人福医药第一季度总营收45.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3.08%,司太立一季度营收2.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0.95%。
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国内持续改革的医保、药品管理制度,恒瑞在年报中表示将围绕“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来推动公司发展。
02 研发费用逆向增长
即使疫情当下,增速放缓,恒瑞的研发费用仍十分亮眼,上半年累计投入18.6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14.8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5.56%,占总营收的16.47%。这一数值甚至超过了部分以创新研发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同行业公司的研发费用所占总营收比重的百分数多为个位数。
从具体数量来看,恒瑞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3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1个,创新药临床批件37个,一致性评价批件3个品种并完成了2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申报。
再从具体领域来看,恒瑞的研发主要集中在抗肿瘤领域,半年来恒瑞在该领域加速开疆拓土。
7月23日恒瑞医药发布药物临床试验获批的公告,公告称公司收到了国家药监局批准同意开展SHR-1806药物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试验。该靶点药物在全球尚未同类上市,罗氏、辉瑞等跨国药企也仍处于临床早期阶段,恒瑞在该药物的研发上已经累计投入1831万元人民币。
6月17日,恒瑞医药公布了其PD-1卡瑞利珠单抗获批两个新适应症的公告,分别为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以及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截止目前,卡瑞利珠单抗已经涵盖了肝癌、肺癌、食管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等4个适应症。
肿瘤领域还有吉非替尼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获批上市,除了肿瘤领域,恒瑞在上半年还有用于常规胃镜检查镇静的1类创新药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上市。
恒瑞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已经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而2018年年报中恒瑞曾表示,每2-3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发展态势。
半年报中还公布了恒瑞在国际化方面的动作,上半年主要致力于拓展海外市场。半年报显示,在仿制药上,恒瑞分别向FDA递交了3个原料药、1个中间体以及2个制剂的注册申请,并有盐酸右美托咪定氯化钠注射液在美国获批;在创新药上恒瑞主要在谋求国际合作,恒瑞有偿许可卡瑞利珠单抗项目给韩国CrystalGenomics Inc.公司。
截至8月3日下午收盘,恒瑞医药总市值4945.89亿元人民币,6月22日恒瑞市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位列A股十大市值公司。据E药经理人此前统计,恒瑞医药从上市到突破1000亿市值花了16年,从1000亿到2000亿花了1年,从4000亿到5000亿仅用不足8个月。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Top
 
默沙东近日发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全球销售额109亿美元,同比下降8%,在排除外汇影响的情况下,全球销售额下降5%。制药业务收入97亿美元,同比减少7%;排除外汇的不利影响,销售额下降6%。
制药业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对疫苗和医院急诊护理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产品丧失市场独占权的持续影响,这些影响部分被肿瘤业务的强劲增长所抵消。
肿瘤业务中,Keytruda的销售额为34亿美元,增长29%,这主要得益于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持续强劲势头,以及其他适应症的持续吸收,包括辅助治疗黑色素瘤、肾细胞癌、膀胱癌、头颈癌、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癌症。Lynparza和Lenvima相关的较高合作收入,也促进了肿瘤学业务的增长,反映出在美国、欧洲、中国市场已批准适应症的持续市场渗透。
默沙东已将2020年全年收入范围缩小并提高至472-487亿美元,其中外汇负面影响约为2%;将2020年全年GAAP EPS范围缩小并提高至4.58-4.73美元、将非GAAP EPS范围缩小并提高至5.63-5.78美元,其中外汇负面影响约为3%。
以下是默沙东在第二季度的管线亮点:
(1)COVID-19相关研究亮点:
——V590:与IAVI合作开发一种基于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rVSV)平台的COVID-19疫苗,该平台与默沙东已获批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使用的平台相同。目前,V590处于临床前开发,预计今年启动临床研究项目。
——V591:收购Themis,加速开发一种基于麻疹病毒载体平台的COVID-19疫苗,该载体最初由巴斯德研究所科学家开发,Themis获得独家许可。目前,V591处于临床前开发,预计第三季度启动临床研究项目。
——MK-4482:与Ridgeback Bio合作开发的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在临床前研究中,该药显示出针对多种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包括SARS-CoV-2,以及导致MERS和SARS的冠状病毒。目前,该药正处于II期临床。
——其他:默沙东正在与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合作,研究并确定SARS-CoV-2感染和COVID-19的分子机制、鉴别药物和疫苗靶标,同时加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领导的加速COVID-19治疗干预和疫苗联盟。
(2)肿瘤管线亮点:
——Keytruda:实现了多个监管里程碑,包括来自美国FDA的4项批准、中国NMPA的一项批准、3份sBLA获美国FDA受理(2份优先审查,1份标准审查)。
——Lynparza: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PARP抑制剂,也实现了多个监管里程碑,包括来自美国FDA的2项批准、欧盟EC的一项批准。
——Lenvima:与卫材合作开发的多激酶抑制剂,取得了多项临床进展:Keytruda+Lenvima方案一线治疗肝细胞癌(HCC)以及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难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均获得了强劲疗效数据。监管方面,该方案一线治疗HCC的sBLA收到了FDA的完整回应函,原因是罗氏Tecentriq+Avastin组合已被批准一线治疗HCC且具有总生存期益处,现有证据不支持Keytruda+Lenvima方案与罗氏组合相比具有有意义的优势。
——MK-6482: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首次公布I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药治疗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相关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表现出持久缓解,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27.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就在最近,该药获美国FDA突破性药物资格。
(3)疫苗管线亮点:
——V114:在研15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2项成人III期研究PNEU-WAY(V114-018)和PNEU-FLU(V114-021)获得成功,达到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标。
——GARDASIL 9:重组人乳头瘤病毒9价疫苗,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7种高危型HPV(16、18、31、33、45、52、58)引起的口咽癌和其他头颈癌症。
(4)其他管线亮点:
——vericiguat:与拜耳合作开发的首创口服sGC刺激剂,新药申请获美国FDA优先审查,联合其他心力衰竭药物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症状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降低恶化心力衰竭事件后的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风险。
——islatravir:在研口服核苷类逆转录酶易位抑制剂,联合doravirine一线治疗HIV-1成人感染者的IIb期研究公布了新的分析数据。48周数据加强了联合用药作为二药方案一线治疗HIV-1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Recarbrio:新型复方抗生素产品,获得美国FDA批准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治疗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肺炎和呼吸机相关细菌性肺炎。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复宏汉霖(Henlius)与合作伙伴Accord Healthcare近日联合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复宏汉霖自主开发和生产的曲妥珠单抗(HLX02,欧盟商品名:Zercepac®)在欧盟上市,用于原研药Herceptin®(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在欧盟批准的所有适应症,包括:1)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3)HER2阳性转移性胃癌。
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是首个登陆欧洲市场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MYR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于慢性乙型和丁型肝炎治疗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的德国生物技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其先导药物Hepcludex(Myrcludex B,INN名称:bulevirtide)在欧盟地区的有条件营销授权(CMA)。
Hepcludex是欧洲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成人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和代偿性肝病的治疗方案。该药是一款首创的(first-in-class)病毒进入抑制剂,开发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该药能抑制肝细胞表面的HBV/HDV受体NTCP,并防止再生细胞的感染和病毒在肝内的传播。
Hepcludex代表了临床上最先进的丁型肝炎(hepatitis D)新疗法。此次CMA批准,基于2个II期研究(MYR202和MYR203)的结果,数据显示:Hepcludex治疗期间显著降低了病毒血症并改善了肝功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目前,MYR制药公司正在开展一项评估Hepcludex长期治疗的III期HDV研究,以及一项评估Hepcludex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应用的II期HDV研究。目前,Hepcludex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也已进入II期临床。
此前,Hepcludex已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EMA)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颁发的治疗HDV感染的孤儿药资格(ODD)。此外,Hepcludex还获得EMA授予优先药物资格(PRIME)、获得FDA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BTD)。PRIME项目与BTD项目相似,旨在加速医药短缺领域重点药品的审评进程,尽早使患者受益。获得PRIME或BTD资格认定的药物,必须有初步临床证据表明该药与现有治疗药物相比在临床意义重大的终点方面有实质性的病情。
Hepcludex最初是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和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科学家们开发的。该药的开发得到了德国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支持,这是一个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BF)发起的基金会。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非盈利药物研发组织TB Alliance(结核病联盟)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有条件批准新型化合物Pretomanid,作为三药、六个月全口服方案BPaL(由贝达喹啉、Pretomanid、利奈唑胺组成)的一部分,用于药物不耐受或无应答的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或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统称为“高度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Pretomanid是过去40多年来批准的第三款抗结核新药,同时也是首个由非盈利组织开发的抗结核药物。此次批准,BPaL方案为欧盟高度耐药结核病感染患者群体提供一种新的、更短、更容易管理和高效的治疗方法。
在美国,Pretomanid于2019年8月获FDA批准上述相同适应症。高度耐药结核感染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都很差。来自关键III期Nix-TB试验的数据显示,90%的患者在接受这种短疗程全口服BPaL方案完成治疗后6个月达到痰培养阴性状态。
今年1月,TB Alliance授予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沈阳红旗制药在中国销售pretomanid的许可。此次合作,是作为三药“BPaL”方案组成部分的pretomanid全球商业化战略的一部分。这项许可协议的签署,完善了早前TB Alliance与Mylan及Maleods制药公司就BPaL方案在其他国家商业化合作。Pretomanid与贝达喹啉(bedaquilin)和利奈唑胺 (linezolid)组成的三药“BPaL”方案,针对XDR-TB或MRD-TB患者,统称为“高度耐药结核病”患者。
pretomanid是一种新化学实体,属于名为硝基咪唑嗪类化合物。该药已在20项临床试验中单独或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进行了研究。自从2002年TB Alliance开始开发pretomanid以来,该药已在14个国家对1000多人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pretomanid已被批准作为口服片剂,作为BPaL方案的一部分,用于药物不耐受或无应答的XDR-TB或MDR-TB(统称为“高度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8月3日,罗氏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授予Rozlytrek(entrectinib)有条件的上市许可,用于12岁及以上患有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成人和儿科患者,这些患者有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以及没有接受过NTRK抑制剂治疗、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选择。同时,EC还批准了Rozlytrek用于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患者以前没有接受过ROS1抑制剂治疗。
此前,Rozlytrek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授予治疗NTRK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成人和儿科患者的优先药物计划称号。
Rozlytrek是一种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旨在抑制TRKA/B/C和ROS1蛋白的激酶活性,其活化融合可促进某些类型癌症的增殖。该药物于2019年8月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成人和儿科实体瘤患者,以及ROS1阳性的成人转移性NSCLC。2019年6月,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了Rozlytrek治疗NTRK融合阳性、晚期复发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科患者,2020年2月又批准该药治疗ROS1阳性的NSCLC。截至目前,Rozlytrek还获得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新西兰、韩国等地区卫生监管部门的批准。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强生(JNJ)旗下杨森制药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Spravato(esketamine)CIII鼻喷雾剂的补充新药申请(sNDA),将该喷雾剂与口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有急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重度抑郁症(MDD)成人患者,快速减轻抑郁症状。在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治疗人群中,Spravato第一次给药就显示出改善抑郁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Spravato是获得监管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证明能在24小时内减轻抑郁症状的药物,将为显著缓解症状提供一种新的方案,直至一种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开始见效。
Spravato是30多年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物。在美国和欧盟,Spravato分别于2019年3月和12月获得批准,联合口服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成人患者。
Spravato的活性药物成分为esketamine,这是一种非竞争性和亚型非选择性活动依赖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一种全新的独特作用机制,其作用原理与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不同。NMDA受体是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一个亚型,在神经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抑郁症中,据认为阻断NMDA受体能改善大脑的可塑性、增强突触连接。
在美国,Spravato于2019年3月获得批准,该药适用于:联合口服抗抑郁药,用于难治性抑郁症(TRD)成人患者的治疗。之前,FDA已授予Spravato治疗TRD患者以及治疗伴有紧迫自杀风险的MDD患者的突破性药物资格。
在欧盟,Spravato于2019年12月获得批准,该药适用于:联合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用于TRD成人患者的治疗。根据批准,如果抑郁症患者在其当前的中度至重度抑郁发作中对至少两种不同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无应答,则被认为患有TRD。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歌礼制药(Ascletis)近日宣布,该公司开发的全口服丙肝治疗方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款全口服丙肝治疗方案(RDV/DNV治疗方案)是由拉维达韦(新力莱®)联合达诺瑞韦(戈诺卫®)组成。
在中国已经完成的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经过12周治疗,RDV/DNV治疗方案在基因1型非肝硬化患者中治愈率(SVR12)达99%,且针对基线发生NS5A耐药突变的患者,100%实现SVR12。
拉维达韦和达诺瑞韦均获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立项支持。2014年,歌礼从Presidio公司获得了拉维达韦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权益。Presidio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制药公司。
拉维达韦(新力莱®)是歌礼开发的针对HCV NS5A靶点的新一代泛基因型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达诺瑞韦(戈诺卫®)则是新一代HCV NS3/4A蛋白酶抑制剂,于2018年6月8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是歌礼首个抗丙肝1类创新药,也是由中国本土企业开发的首个突破性HCV药物。
目前,歌礼丙肝管线中还有2个在研产品(ASC18和ASC21)。其中,ASC21是一种核苷类NS5B聚合酶抑制剂,在体外研究中已被证明为有效并具备泛基因型抗病毒活性及较高的基因耐药性屏障。ASC21与拉维达韦结合形成一种治疗方案,具有潜在泛基因型活性,可用于有效治疗难治基因型、肝硬化及HCV/HIV共同感染患者。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国制药公司GW Pharma是大麻素处方药科学、开发、商业化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近日,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Greenwich Biosciences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大麻素药物Epidiolex(cannabidiol,大麻二醇,CBD)口服液体制剂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1岁患者治疗与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的癫痫发作。该适应症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在欧洲,该药(商品名:Epidyolex)用于上述相同适应症的申请正在接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审查。
Epidiolex是美国FDA批准的第2个治疗TSC相关癫痫发作的药物。诺华依维莫司(everolimus)是第一个被批准治疗TSC相关癫痫发作的药物,该药分别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获得欧盟批准(商品名:Votubia)和美国批准(商品名:Afinitor DISPERZ),用于≥2岁儿童和成人,辅助治疗与TSC相关的部分发作性癫痫。
Epidyolex/Epidiolex是美欧批准治疗癫痫的首个植物来源大麻素药物,也是首个新型抗癫痫药物(AED)。在美国和欧盟,该药分别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获批上市。业界对该药的商业前景十分看好。科睿唯安此前预测,该在2022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2亿美元。
此次批准,是Epidiolex在监管方面获得的第三个适应症。之前,该药在美国和欧盟已被批准,用于≥2岁儿童和成人患者,辅助治疗与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和Dravet综合征(DS)相关的癫痫。在美国和欧盟,Epidyolex/Epidiolex均被授予了治疗DS、LGS、TSC相关癫痫发作的孤儿药资格,每一种都是罕见的、严重的、儿童期发病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类型。
TSC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儿童期发生的遗传性疾病。癫痫是TSC最常见的神经学特征,多达三分之二的TSC患者会经历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在解决与TSC相关癫痫发作方面,对新的治疗方法存在着重大需求。来自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Epidiolex显著减少了TSC相关的难治性癫痫发作(包括局灶性和全身性),并改善了患者的整体状况。随着此次新适应症批准,Epidiolex将为TSC患者群体提供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Epidyolex/Epidiolex是一种口服的、高纯度CBD提取物液体制剂,CBD是一种来自大麻植物的非精神类成分,对于神经系统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CBD具有明显的抗癫痫和抗惊厥活性,相比现有抗癫痫药物副作用更少。
Epidyolex/Epidiolex是美欧批准治疗癫痫的首个植物来源大麻素药物,也是首个新型抗癫痫药物(AED)。在美国,Epidiolex于2018年6月获得批准。在欧盟,Epidyolex于2019年6月获得批准。业界对该药的商业前景十分看好。科睿唯安此前预测,该在2022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2亿美元。
目前,GW制药公司正在开发Epidiolex/Epidyolex用于治疗包括Rett综合征在内的其他罕见病。GW公司推出了全球首个植物来源的大麻素处方药Sativex(nabiximols),该药在美国以外的许多多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痉挛;该公司正在推进Sativex的一个后期项目,以寻求FDA批准。该公司管线中有一系列大麻素候选产品,包括治疗癫痫、自闭症、胶质母细胞瘤、精神分裂症的化合物。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8月3日,振东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山西振东先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8号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ZD03新药的IND(InvestigationalNew Drug)申请并获得受理;近日,振东先导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ZD03新药获得临床批准。
该新药为本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振东先导自主研发的、源于天然产物的全新化学结构类型的小分子药物,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 MS)的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欧美地区高加索人种具有高发特点。ZD03与MS的一线用药富马酸二甲酯具有相同的作用靶点,但ZD03的选择性更高,起效剂量更低,从而为MS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手段。经查询globaldata数据库,富马酸二甲酯2019年全球销售额为4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
截止本公告日,本公司现阶段针对ZD03新药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2094万元人民币(未经审计)。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8月5日,天士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JS1-1-01片《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JS1-1-01是一种全新结构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s),同时还可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临床前研究数据证实,JS1-1-01片在疗效和起效时间上优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且安全性好。公司已拥有涵盖JS1-1-01化合物、工艺、适应症及制剂的专利,其化合物专利已在中国、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目标市场取得。全球尚未有同机制药物获批上市,研发进展最快的同类药物处于临床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2II/III期阶段。产品研发成功上市后,能为中国乃至全球抑郁症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本品于2020年5月28日首次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日前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后续将按照通知书要求开展本品的临床试验研究相关工作。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对该项目的累计研发投入为人民币2241.35万元。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诺华(Novartis)近日公布了CD19 CAR-T细胞疗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II期ELARA试验的阳性结果。在中期分析时,这项全球性研究达到了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完全缓解率(CRR)主要终点。CRR是FL患者对治疗反应的标准评价措施,该研究中,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ELARA试验的结果将在即将召开的医学会议上公布,并将纳入计划在美国和欧盟提交的监管文件中。
在公布ELARA试验中期数据的同时,诺华宣布了为全球患者生产第3000批CAR-T细胞的里程碑,以及2家欧洲工厂被批准进行商业生产。目前,诺华的全球CAR-T细胞疗法的生产能力正在持续上升,足迹横跨四大洲,共7家工厂,这种全面、综合性的足迹,加强了CAR-T制造业和供应链的灵活性、弹性和可持续性。
Kymriah是FDA批准的第一个CAR-T细胞疗法,也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2种不同适应症的CAR-T细胞疗法。该药是一种一次性治疗方法,旨在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目前,Kymriah被批准的适应症包括:(1)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儿童和年轻成人患者(年龄至25岁);(2)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
诺华计划在2021年先在美国、之后在欧盟提交Kymriah治疗R/R FL的监管申请文件。如果获得批准,R/R FL将成为Kymriah的第三个B细胞恶性肿瘤适应症。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日前,强生旗下杨森制药与欧洲骨髓瘤网络(EMN)合作报告了3期临床研究APOLLO(MMY3013)的结果。该研究评估了daratumumab(达雷木单抗,Darzalex)皮下(SC)剂型联合pomalidomide(泊马度胺)和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简称Pd)对比单独使用Pd,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患者曾接受过lenalidomide(来那度胺)和蛋白酶体抑制剂(PI)治疗。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提高无进展生存率(PFS)的主要终点;且两种疗法的安全性相一致。
Daratumumab是一种人IgG1k单克隆抗体,与在MM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CD38分子具有高亲和力。该药物触发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通过多种免疫介导的作用机制和免疫调节作用起效,包括通过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直接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以多种免疫介导的作用机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快速死亡。杨森于2012年从Genmab公司获得了达雷木单抗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全球独家许可权,并使该药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单克隆抗体。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北京时间7月29日,《细胞》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许琛琦团队、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黄超兰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惠恩夫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从T细胞信号转导的基础研究出发,发展了CAR-T细胞治疗的新方法。
T细胞是人体内抗肿瘤的天然战士,依靠T细胞受体(TCR)识别肿瘤抗原。但不是所有的TCR都针对肿瘤抗原,因此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为T细胞装上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型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改造后的T细胞可以精准“击杀”体内肿瘤细胞。但CAR-T细胞治疗也有明显缺点。CAR-T细胞过度“活跃”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引发危险;CAR-T细胞在体内的持续性不高,不能对肿瘤细胞进行长期监控,会导致肿瘤复发。
许琛琦团队致力于T细胞的功能调控研究,前期发现TCR、PD-1等关键受体的信号调控机制并发展了基于胆固醇代谢调控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综合运用免疫学、质谱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技术手段研究TCR中关键信号分子CD3ε的信号转导机制,发现CD3ε可以通过其ITAM信号基序招募抑制性信号分子Csk,并通过其BRS信号基序招募活化性信号分子PI3K。在临床上目前使用的28Z CAR中整合入CD3ε,可以降低细胞因子分泌,并促进细胞生长和存活,整体提高其持续性。在小鼠模型中,相比于“原版”,“升级”后的E28Z CAR-T抗肿瘤活性明显提升。
目前,该研究处于小鼠实验阶段,鉴于其在血液瘤和实体瘤治疗中展现的良好应用前景,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争取早日将试验成果应用于临床。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总称。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慢性病治疗和保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获得感。
在近两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慢性病用药均作为优先考虑的调入范围。2019版目录中,就新调入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36个,占全部新增品种数量的24%,表明国家对慢性病治疗的高度重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去年10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专门对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大慢性病提出具体医疗保障措施。各地也随之出台了对应的省级“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指导意见,建立起慢性病门诊保障体系,以减轻患者门诊负担。相信后续会继续加强慢性病防治方式的规范和探索,出台相应的门诊医保用药目录。在此背景下,慢性病用药正成为国内制剂市场竞争中的一片新蓝海。医药企业应积极顺应国家在慢性病治疗上提高保障水平的大趋势,努力实现慢性病用药市场突破。
一是梳理和整合企业慢性病药品资源,形成集聚优势,提升市场渠道开发的系列化和精准化程度。如鲁抗医药整合了本部和子公司鲁抗赛特的十种慢性病常规治疗药物——辛伐他汀、塞曲司特、酒石酸罗格列酮、格列吡嗪、格列齐特、单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甲钴胺等,涉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心绞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多个慢性病病种,统筹策划,协同推进慢性病市场开发。
二是加大学术推广力度,深入开展慢性病用药专业培训,同有关学术机构合作,借船出海,参加国内慢性病诊疗专业展会,扩大社会受众面;加强国家和各地相关政策调研,对市场需求进行全要素分析,开展各地慢性病用药目录争取工作,积极参与慢性病防治公益活动,针对慢性病患者求医问诊特点,创新营销模式,加快发展网络电商平台,渠道下沉,紧盯终端,切实服务基层群众健康。
(信息来源:鲁抗医药)Top
 
 
国家带量采购,药企中选或不中,意味着什么?
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已进行两轮三次,第三批也只差“临门一脚”。正是有了这么多前期铺垫,我们可以适时提出“落标概率”的概念。
一方面,竞争场面更大了,拍胸脯说“志在必得”恐怕也未必如愿;另一方面,亲自下场或作壁上观一段时间以后,企业可能生出“二心”,思考中选与不中之间的奥妙。
本文,我们重点以两类企业为例,赏析一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算落标、那又怎样”的正能量心态。一类是在带量采购中降价严重、有得有失的仿制药行业代表企业,如齐鲁、正大天晴;一类是既抓住首仿、抢仿,又积极向医药创新转型的仿制药行业代表企业,如豪森、华海及前述两家企业。
一、患得患失终失去、今天做出今天意义
在首轮带量采购中,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仿制药市场价格为1600多元。业内传言“阿斯利康肯定会报价800元,然后齐鲁报了700多元”,却没料想到在现场,阿斯利康报出547元一盒的最低价。
2019年9月的第二次带量采购(扩围)现场,阿斯利康维持上一轮报价,齐鲁制药将吉非替尼彻底报到了“地板价”,257元。阿斯利康和正大天晴同时进入采购目录,齐鲁制药分到了最多的市场份额。
2018年底,恩替卡韦被纳入首轮带量采购,正大天晴以降价90%入选。2019年半年报,恩替卡韦分散片销售额16亿元,同比下降7.83%。2020年“4+7”正大天晴没有续约。首仿药的红利或许即将殆尽。
第一,关于集采范围是不是包括绝大多数药品的问题。基于国家明确组织三批药品带量采购,基于地方试点带量采购中成药和生物制品,最重要的一条,基于挂网采购、备案采购对“两家挂钩”原理的深刻领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正逐步明朗。华海药业在前两次药品带量采购中表现抢眼,股票市值没感受到什么上涨,最近莫名连着好,颇有”先入洛阳者为王”感觉。
第二,关于带量采购活动中的落标者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入围竞争过去激烈的品种上,落标者有如弱水三千。在上面吉非替尼的举例中,一两家落标者也觉得很意外。其实,企业落标与高考落榜不同,落标以后还是可以携手上网、进院、临床放量。带量采购活动虽然没能把“量”直接给到落标者,却直接把“市场竞争价格”透露,落标者选择跟随,机制才成功。
第三,关于落标者们要不要降价保护市场份额的问题。从齐鲁制药的亲身经验来说:就是观望的姿态只会失去的更多,最低价或者还能以微利获得更大市场量。但我们认为还要细分细看。对于老药:竞争者众,该降价竞争;推广成熟,不该降价竞争。对于新药:竞争者少,能价格垄断;推广不足,集采放量更快。无论老药新药,降价都有利弊,决策“临门一脚”。
第四,关于泛化的集采网络与逐利的企业行为的问题。我们上升到高一个层次鸟瞰集采成效,甚至可以把中选者和落标者放到一起比较。在部分品种上,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年度使用量上,落标者们总销量、使用量接近于中选团块的量;二是落标者们实际交易价格有比中选价格还低的情形。这意味着集采真正影响并改变了市场运行模式,挂网平台对此是一贯支持的。
第五,关于行业大哥大可能“吃掉”同行较小企业的问题。用吃掉来形容,颇不准确。以化学仿制药举例,行业大哥大们意在及时挖掘边际效益,薄利多销,在现行环境下,没有大热情兼并除原料药以外的同行较小企业。行业大哥大们只要没有低于成本恶意竞争,只会抢同行的市场份额。其实这种吃掉是对的,吃劲也不会太大,吃相也不难看。要快,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六,关于在中选者、落标者中鼓励社会责任的问题。社会责任在这里,不是捐钱捐药。只要企业们都逐步改变旧有的带金营销模式,都参与基于成本管控、经营战略的合理定价(价格不变、降价、涨价),就是体现社会责任。能力再大一点、思路通透一点的,比如齐鲁制药敢于在集采中选与落标之间“打脱牙和血吞”“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值得被舆论肯定。
二、创新并非是找死、不创新一定没明天
2018年2月和8月,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的仿制药艾克力和艾越分别获批上市。2019年11月,齐鲁制药的白蛋白紫杉醇拿到批文。2020年1月的谈判现场,齐鲁制药的白蛋白紫杉醇报价1800多元落标,其他三家(包括BSM)都中标。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与其中标获得最少市场份额,不如去争取院外市场以及剩下采购额的30%。中标品种的价格不能再降,但是未中标的品种还能再降”。落标之后,齐鲁制药立即把价格降到698元,比中标最低价(石药报价747元)低。
近日,华海药业发布2020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净利润预计增长65%以上。今年以来,华海药业有6个品种(13个品规)获批并视同过评,1类新药3个适应症获批临床。
今年,齐鲁制药已获批10个仿制药及几种新药。6月16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协议采购价,齐鲁制药醋酸阿比特龙片定价为1998元,比国家集采最低价低28.64%。
成立二十五年的豪森制药,已实现4个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30个仿制药以首仿、抢仿获批,临床在研创新药十余项。在打造国内创新药企的同时,兼顾海外制剂的拓展。
第一,关于企业们从仿制药转型创新药的心思逻辑。“今天在这安身,却无法立命,不知哪一天就又被褫夺身份”“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一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都在做,做研发确实越来越普遍”。企业们所谓的“市场量”不断被“价”切割。
但企业去做新药、老药创新就不一样了,较小规模企业哪怕是初创企业都有前瞻轨道。对于落标者来说,销售队伍也跟着瓦解了一些,闲着也是闲着,做多一些原产品周边或跨品不跨界的研发,做起来比单纯想象更容易。医药时代将从“量”的竞争,进击到“效用”竞争。
第二,关于巨头们转身对集采及模仿者的示范作用。集采能打出今天的费用成效,本底在于企业捧场。集采继续打出的可持续牌便是支持医药企业转型升级。以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企业报出“狠价”、又“塞翁失马”,我们看到企业通过自我调整将发展利益最大化。
首先,锁住包括带量招采、谈判在内的集中采购这一时代改革机制对药企的迫近支持,体现药企的迎战力;其次,接受可能或必然落标的概率、事实,选择在同场竞技中体现药企的化解力;再者,向更多适应症、功能性治愈进发,引领中国医药行业破壁、破釜沉舟。
(信息来源:赛柏蓝)Top
 
 
 
 
 
近日,业内相关咨询机构公布了2019年中美十大畅销抗肿瘤药物。
从药物类别看,中美差距较大。2019年,美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均为创新药,而中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中,有4个为传统化疗药物。但也可以侧面反映,中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升级换代空间巨大,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药取代传统化疗药而走进榜单。
从创新能力来看,海外医药巨头碾压本土药企。美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的研发药企均是默沙东、罗氏、BMS、艾伯维、辉瑞这些海外医药巨头,同样,中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大部分也被这些巨头瓜分占有,只有安罗替尼一枝独秀,成唯一上榜国产药物。
从上市时间来看,美国十大畅销药物平均推进5年时间进入中国市场,而2019年美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中,来那度胺、地舒单抗、贝伐珠单抗美国上市后,花费超过5年时间才进入中国,此外,作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重磅药物泊马度胺还未进入中国。
从癌种来看,中美十大畅销抗肿瘤药中,没有药物只获批一个适应症,均是获批多个适应症,比如最近五年火爆的PD-1单抗双煞,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均有十多个适应症,而唯一上榜的国产药物安罗替尼也不例外,除了已获批的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软组织肉瘤外,还在布局甲状腺癌等其他适应症。由此来看,一个抗肿瘤药要想卖得好,多适应症布局才是王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2023年全球药物市场CAGR预计约5%,2023年达约1.6万亿美元,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CAGR约为11%,2023年达250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市场的16%,增速明显高于全球药物市场。
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发展,中国市场增速更快。2019-2023年中国药物市场CAGR约7%,2023年达3220亿美元,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CAGR为14%,2023年达450亿美元,占中国药物市场的14%,明显高于全球肿瘤市场增速。
而未来中国抗肿瘤药市场增速可能进一步提高,主要有三个原因。
1、我国抗肿瘤药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肿瘤历年发病人数为235.23/10万人,2015年为285.83/10万人,五年间CAGR达3.97%,我国恶性肿瘤新发患者数CAGR增速较高。
此外,2015年,中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为37.20%,而美国为67%。中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空间大。预计未来我国需用药的肿瘤患者人数将维持增长。
2、我国对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化疗为主,因此疗效更好的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渗透率增加是必然。此外,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的普及料将普遍延长肿瘤患者生存率,存量用药需求可能扩大。
3、政策鼓励抗肿瘤创新药参加医保谈判,未来抗肿瘤创新药可及性预计会大大增强。
由此来看,长此以往,中国十大畅销抗肿瘤药物也会更新换代,相信上榜的创新药会越来越多,并且会越来越和美国榜单靠齐。
(信息来源:CPhI制药在线)Top
 
近期国内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领域轮番迎来好消息:上周五健康元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扬子江的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获批上市,7月30日北京福元医药(原北京万生药业)的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也获批了,三个新品均按新分类视同过评。至此,2020年以来共有16个阻塞性气管疾病新品获批,其中国产新品占15个。第三轮国家集采已进入企业申报阶段,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孟鲁司特钠颗粒入选,进口与国产品牌价格战即将展开。
■2020年16个新品已获批,吸入剂占6个
吸烟、二手烟、环境颗粒物、臭氧污染、固体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等风险因素不断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全球哮喘及慢阻肺等阻塞性气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6%。相关领域的药品市场规模逐年攀升,同时大批国内药企也紧盯着市场,积极参与新品研发。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共有21个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相关批文获批,其中包括了1个进口批文,20个国产批文涉及15个产品(按产品名+企业算),这16个新品中吸入剂占6个。
2020年5月14日,阿斯利康的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获批进口,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是第一个通过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给药的长效双组分支气管扩张剂,也是第一个采用阿斯利康Co-Suspension技术的产品,该技术支持通过气雾剂递送多组分药物。该产品的全球销售额正处于逐步上涨期,2019年为4200万美元。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也是阿斯利康的重磅产品,适应症为治疗支气管哮喘。2020年2月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4类仿制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成为该产品国内首仿,7月健康元子公司深圳太太药业的4类仿制也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成为国内第二家,阿斯利康独占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77亿市场的局面终于被打破。
阿斯利康的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自2003年进入中国后独占市场,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也是超10亿产品。2020年4月,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的6类仿制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仿,该产品临床上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其它伴有支气管痉挛的肺部疾病。
■270亿市场外用占比超过六成,进口品牌霸屏时代何时结束?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提升,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攀升,2017年突破200亿元,2019年增速虽然仅有6.66%,为最近四年最低值,但整体规模也涨至270亿元。
从用药途径来看,外用占比最大,从2015年的61.38%上涨至2019年的65.38%,2016-2018年增速均超过15%,2019年则仅有8.35%;注射的占比则从2015年的22.15%下滑至2019年的17.99%,2019年增速首次负增长;内服占比保持在16%左右,2016-2018年增速均超过10%,2019年则为8.19%。
 
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外用品牌TOP5均为超10亿的进口品牌,其中阿斯利康占了三个席位。国产品牌中领军的是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噻托溴铵粉雾剂,排在第六位,上海信谊金朱药业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深圳大佛药业的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浙江仙琚制药的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分别排在第九、第十一、第十七位,四个国产品牌增速均超过20%,显示出了国产品牌的超强实力。
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内服品牌中,默沙东的孟鲁司特系列占领了绝对的高地,三大产品合计接近19亿元。第一轮国家集采时,孟鲁司特钠片入选,4+7试点由杭州民生滨江制药中标(3.88元/片),随后联盟扩围阶段,默沙东同样降价至3.88元/片,与杭州民生滨江制药(3.79元/片)分享市场。受降价影响,默沙东的孟鲁司特钠片销售下滑14%,杭州民生滨江制药的孟鲁司特钠片则直接挤进内服品牌TOP7。第三轮国家集采如箭在弦,孟鲁司特钠咀嚼片(4mg、5mg)、孟鲁司特钠颗粒(0.5g:4mg)均已入选,默沙东要面对的强劲对手包括了石药欧意、齐鲁、扬子江等8家国内明星药企,此番价格战可见相当惨烈。
 
为了打破进口品牌霸屏的局面,国内药企“奋发图强”,2018年至今有36个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涉及42个受理号)的上市申请在审评审批中,其中1个新药、25个仿制药为吸入剂。
孟鲁司特是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内服TOP1品种,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接近30亿元。目前国家集采第一轮普通片剂入选,第三轮咀嚼片、颗粒剂已被圈中,国产品牌快速布局的机会已经来临。齐鲁制药申报的孟鲁司特钠口溶膜为2.2类新药,口溶膜是一种新的药物传递系统,将其置于舌上,无需喝水即可在唾液中能快速溶解、释放药物。对于局部作用的药物来说,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于全身作用的药物来说,活性物质可以经口腔黏膜直接吸收,避免首过效应;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患者服用。目前国内市场暂无口溶膜产品获批,齐鲁制药除了孟鲁司特钠口溶膜,还有他达拉非口溶膜、奥氮平口溶膜在审,此外,恒瑞的昂丹司琼口溶膜、豪森的奥氮平口腔速溶膜的上市申请也在审评审批中,国内首个口溶膜之争相当激烈。
默沙东的Dulera于2010年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12岁以上的哮喘患者,该产品是一种含有皮质类固醇(糠酸莫米松)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富马酸福莫特罗)的雾化吸入剂。米内网跨国上市公司销售数据库数据显示,该产品全球销售峰值在2015年,为5.36亿美元。目前国内市场暂无进口原研产品,仅有上海上药信谊药厂的糠酸莫米松富马酸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3类仿制上市申请在审评审批中。
诺华的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最早于2009年获得欧盟EMA批准上市,2011年分别获美国FDA和日本PMDA批准上市,适用于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维持治疗,该产品全球销售峰值出现在2014年,为2.2亿美元。2012年6月该产品获批进入国内市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300万元。目前仅有深圳市海滨制药/健康元药业集团申报的4类仿制上市在审评审批中。
GSK的沙美特罗替卡松是全球重磅产品,最早于1999年在英国上市,2000年获FDA批准上市,用于可逆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常规治疗,包括成人和小儿哮喘,其全球销售峰值出现在2013年,为53亿英镑。该产品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2019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16亿元。目前,江苏恒瑞医药与天津信诺制药的4类仿制上市申请均在审评审批中,从承办时间来看,恒瑞较有优势。
(信息来源:米内网)Top
 
贴膏剂是一种现代透皮给药制剂,主要应用于消炎镇痛领域。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贴膏剂市场稳步增长。TOP10产品销售额均超过亿元,骨科止痛用药占半壁江山,云南白药膏销售额突破10亿规模,而消痛贴膏紧跟其后;通络祛痛膏、麝香追风止痛膏和神农镇痛膏增速均超10%。值得一提的是,TOP10产品中有8个是独家,涉及云南白药、奇正藏药、羚锐制药、江苏康缘阳光药业等企业。
 
 
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贴膏剂市场稳步增长。从销售渠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呈下滑趋势,市场份额从超50%一路下滑,2019年跌至43.89%;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则快速增长。
 
从TOP10产品来看,销售额均超过亿元,市场集中度较高,合计占中成药贴膏剂市场比例超过70%,骨科止痛用药占半壁江山。其中,云南白药膏销售额突破10亿规模,而消痛贴膏紧跟其后;通络祛痛膏、麝香追风止痛膏和神农镇痛膏增速均超10%。值得一提的是,TOP10产品中有8个是独家,涉及云南白药、奇正藏药、羚锐制药、江苏康缘阳光药业等企业。
■首个10亿中成药贴膏剂诞生,消痛贴膏紧跟其后
云南白药膏是云南白药的独家产品,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云南白药膏销售额稳步增长,2019年突破10亿大关。资料显示,云南白药通过向白药控股的三家股东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发行股份的方式对白药控股实施吸收合并,2019年6月完成交割。公司持续深耕药品、健康品、中药资源和医药商业等四大业务板块,业绩稳步提升。
消痛贴膏是奇正藏药的独家产品,主要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等。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消痛贴膏销售额离10亿大关已近在咫尺。奇正藏药在年报中指出,公司持续推进“做大镇痛品类,构建疼痛一体化解决方案第一品牌”的品牌目标,聚焦骨骼肌肉疼痛领域,产品以消痛贴膏为主,组合青鹏软膏、白脉软膏等多款产品,对骨骼肌肉疼痛领域进行市场细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有临床价值和特色疗法的经典方剂。结合现代医学对骨骼肌肉疼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规范化管理三部曲理念,深度融合连锁客户经营需求和消费者健康管理需求,做实渠道下沉提高产品可及性,提高多产品的覆盖率,进一步从单一产品主导向丰富的疼痛品类管理过渡。
■超10%!3大产品增速亮眼
 
通络祛痛膏是羚锐制药的独家产品,可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用于腰部、膝部骨性关节炎瘀血停滞,寒湿阻络证。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通络祛痛膏销售额突破5亿规模,同比增长达15.60%。资料显示,羚锐制药主要产品管线聚焦于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目前主要生产、销售的药品有通络祛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等产品。研发方面选择心脑血管、骨科等具有临床疗效基础的独家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工作,其中,完成了通络祛痛膏经皮渗透研究,贴膏剂事业部完善消炎镇痛膏生产工艺研究和复产工作等。羚锐制药表示,中成药的二次开发对推动公司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中成药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现代科技支撑。
 
麝香追风止痛膏是重庆希尔安药业独家产品,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寒湿痹阻所致关节、肌肉疼痛,扭伤疼痛。米内网数据显示,近两年麝香追风止痛膏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增长均超过10%。
 
神农镇痛膏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腰背酸痛。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神农镇痛膏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快速增长,从2015年4000余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近1.5亿元,跻身到产品TOP10。目前,该产品生产厂家有湛江吉民药业、黄石燕舞药业和羚锐制药,其中,湛江吉民药业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近6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行业发展,医药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中成药贴膏剂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其药效持久、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患者青睐,市场已渐成气候。未来,行业集中度或会进一步提升。
(信息来源:米内网)Top
 
 
 
桂圆肉:近期市场来货量不多,货源以实际需求消化为主,整体购销平稳,行情暂稳,目前市场桂圆肉炕货价格在50-55元/千克,晒货62元上下。
桂枝:市场可供货源充足,近期咨询购货的商家不多,货源以小批量需求消化为主,行情平稳运行,目前市场桂枝小片售价5.8元/千克,大片4-5元。
海风藤:市场经营商家不多,近日有商家咨询购货,带动小批量货源成交好转,行情继续走稳,目前市场海风藤统货售价9元/千克。
海浮石:市场可供货源尚丰,小批量货源时有成交,行情以稳为主,目前市场海浮石统货价格在3.5-4元/千克。
海浮石花:近日市场寻货的商家不多,货源以小批量购销为主,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海浮石花统货价格在100元/千克。
海金沙:近期市场寻货商家不多,整体购销减缓,部分持货商家售货态度积极,行情暂稳,目前市场统货要价140元/千克。
海龙:近日市场有商咨询购货,零星货源需求尚可,行情暂稳,目前市场刁海龙价格在16000元/千克,尖海龙900元上下,拟海龙1000元上下。
海马:市场来货量不多,可供货源有限,小批量货源成交为主,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大海马价格在11000元/千克,小海马价格在6500元左右。
海螵蛸:近日市场来货量不多,货源整体购销好转,不断有商家批量购进货源,带动行情坚挺上涨,目前市场海螵蛸统货售价30元/千克,选货50元左右。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Top
 
黄芩:黄芩去年产地天旱造成减产,今年初又逢疫情,货源消化较多,时下虽值淡季,走销转缓,但行情保持平稳,现市场价格在26-27元。此品生产周期长,库存量又不大,产新行情仍需要关注。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近几年行情高位震荡,库存量不大,时下产新,有说产量不大,专营商多关注,现市场水烫果价格在55-60元。此品产地多,销量也大,专营性较强,当前价位,外围商家多观望,后市还要看产新情况明朗。
人参:人参近几年行情较为疲软,但因在地面积仍有量,加之今年需求不如往年,行情持续低迷,现无糖小抄货价格在150-170元,此品在地面积呈现缩减之势,时下离产新不远,短期内行情以稳为主。
西洋参:西洋参今年价位也不高,受需求不畅影响,行情持续低迷,现市场国产货价格在260-300元,片价格在300-500元。此品近年来终端需求增加,后市专营商仍需要多留意。
川牛膝:川牛膝去年产新,货源便显紧张,时下经过货源消化,行情稳步上升,现市场价格在45元左右。此品生产周期长,但用量不大,市场多专营,后市还要看产新情况。
地骨皮:地骨皮市场多为野生货,行情以稳为主,但因此品合格货较少,商家经营难度较大,今年因在家人员相对较多,采挖货量有所增加,行情平稳,现市场价格在48-60元,后市行情以稳为主。
木贼:木贼市场多为草药专营,以东北货为主,受运费、工值支撑,行情总体以稳为主,产新以来,行情平稳,现市场价格在7.5元左右,后市行情平稳运行。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Top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0/8/7 10:53:00      阅读3179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