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5/3 17:08:26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投资动向
靶向神经退行性疾病,阿斯利康达成近9亿美元多年合作
维智基因(Verge Genomics)9月9日宣布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旗下罕见病公司Alexion达成多靶点合作,以识别罕见神经退行性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新型药物靶点。根据为期4年的协议条款,维智基因将获得包括预付款在内高达4200万美元的资金,并潜在最高达8.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
维智基因专有的ConVERGE平台,将高度预测性的人体组织数据集与机器学习相结合,得以发现潜在具更高临床开发成功率的新兴靶点。维智基因的药物发现平台不是从细胞或动物模型开始,而是基于直接来源于人体组织的基因组数据集的专有文库,再加上先进、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学平台,将新的数据洞察快速推进到临床候选疗法中。ConVERGE平台旨在解决在生物学上难以突破的疾病,包含:
由于多种因素(遗传、环境和时间)以复杂方式相交,最终导致明显的疾病。
无法通过动物或细胞模型来预测人体疗效的疾病。
存在高度未满足的需求、目前不存有可改变疾病进程疗法,或现有治疗模式具显著缺陷的疾病。
该平台已通过维智基因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先导项目的成功推进获得验证。去年10月,该公司宣布其在研疗法VRG50635完成1期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给药。通过评估从ALS患者组织和遗传学数据库获得的超过1140万个数据点,ConVERGE平台发现内体/溶酶体功能的丢失是ALS的新致病机制,并且发现PIKfyve是具有潜力的新治疗靶点。VRG50635是一款靶向PIKfyve的强力抑制剂,能够恢复ALS患者神经元的内体/溶酶体功能。它在多个临床前研究中,在ALS相关运动神经元退化模型中显示出效力。
当时新闻稿指出,VRG50635是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PIKfyve抑制剂,它被特别优化用于治疗包括ALS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best-in-class”潜力。
在此次合作中该平台将被应用于识别罕见神经退行性和神经肌肉疾病创新治疗靶点。Alexion将为每种适应症选择高潜力靶点,并选择通过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来推进成功的靶点。
维智基因的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ice Zhang(张欣立)博士于2018年接受药明康德专访时提到,越为杂乱无章的领域,越可能是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大展拳脚的地方。机器学习在解决最为复杂的疾病问题上,能带来重要的不同。而维智基因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上所取得的进展,正是此洞见的最佳验证。
根据新闻稿,这是维智基因与第二家大型药企达成合作。维智基因在2021年7月与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达成为期3年、金额逾7亿美元的合作,研究和开发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新型疗法。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
 
Seagen“牵手”Nurix,开发抗体偶联降解剂
9月7日,Nurix宣布与Seagen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抗体偶联降解剂药物(DAC),以获得具有全新作用机制、高特异性和抗癌活性的药物。
Nurix负责使用其DELigase技术平台,开发一套适用于抗体偶联的、多个靶点的靶向蛋白质降解剂;Seagen负责将这些降解剂与抗体偶联,以合成DAC,并通过临床前、临床开发、商业化来推进这些DAC候选药物。
根据协议条款,Nurix将获得6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并有可能在多个项目中获得约34亿美元的里程款和特许权使用费,Nurix保留了合作的两款产品在美国利润分享和共同推广的选择权。
与ADC和蛋白降解剂相比,DAC的优势包括:1)用降解剂替代高毒性ADC的payload,能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2)抗体靶向性使DAC比传统的降解剂更具选择性。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大冢制药宣布与基因技术公司ShapeTX达成合作,为眼部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疗法
9月8日,大冢制药宣布与Shape Therapeutics达成多靶点合作,潜在交易金额高达15美元,具体财务细节未披露。
根据协议,大冢将应用Shape的AAVid蛋白衣壳发现平台和RNA编辑平台RNAfix,共同开发眼科的AAV基因疗法。
Shape的AAVid蛋白衣壳发现平台由AI驱动,通过大通量筛选和机器学习,筛选出的AVV衣壳具有高目标精度和最小脱靶生物分布特性,从而降低从而降低所需剂量和相关的临床安全性风险。
此外,Shape还将应用RNA编辑平台RNAfix来优化大冢提供的有效载荷,以达到目标细胞类型中基因表达的治疗水平。
Shape成立于2018年,一直致力于RNA编辑基因疗法的开发,虽然只是初创公司,但已获多轮融资。
2021年,Shape获得1.12亿美元的B轮融资并与罗氏达成30亿美元的研发合作,开发新一代mRNA疗法,预防和治疗多种复杂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
目前,大冢拥有两款已上市眼科药物,分别为干眼症用药Mucosta以及青光眼和高眼压用药Mikeluna。
虽然双方此次合作是基于眼科药物的开发,但双方的核心业务都聚焦于CNS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1个多月前(7月31日)大冢宣布,其抗精神分裂症候选药Ulotaront的两项的两项III期研究未能达到主要终点。
(信息来源:药时代)
 
药明巨诺拟与生物技术公司2SEVENTY BIO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
药明巨诺9月12日在港交所公告,公司拟扩展与2seventy bio,Inc的战略联盟。潜在合作以公司与2seventy bio于2022年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建立在公司与2seventy bio的转化及临床细胞疗法开发平台之上,该平台最初旨在更快地在大中华开发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产品。
具体而言,公司与2seventy bio拟从2seventy bio的产品组合中共同开发更多候选药物,利用基于T细胞受体的技术针对实体瘤适应症以及使用CAR-T细胞技术路径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
截至公告日期,潜在合作仍在谈判中,公司与2seventy bio尚未就潜在合作达成最终协议。因此,潜在合作未必能进行。
2 seventy bio是一家从事癌症革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的细胞及基因疗法公司,旨在真正颠覆癌症治疗领域。其方法结合其在T细胞工程技术及慢病毒载体基因传递方法的专业知识、细胞疗法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的经验以及能够选择性部署以开发用于癌症患者的高度创新的下一代靶向细胞疗法的一套技术。2 seventy bio的领先产品ABECMA为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首个CAR T细胞疗法。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资本竞合
放射性药物公司Mariana Oncology获得1.75亿美元超额认购B轮融资
9月7日,美国靶向放射性药物公司Mariana Oncology,宣布完成1.75亿美元的超额认购B轮融资。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推进其主要放射性候选药物MC-339及其精准放射性核素治疗。本轮融资由Deep Track Capital和Forbion领投,老股东Atlas Venture、Access Biotechnology和RA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新投资者礼来、Nextech Invest、Surveyor Capital跟投。
1、孵化自投资机构
Mariana Oncology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由三个著名生命科学风险投资公司Atlas Venture、RA Capital Management和AccessBiotechnology共同孵化的生物技术公司,这三家机构也参与了Mariana的7500万美元A轮融资。
Simon Read是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总裁兼董事会成员。在创立Mariana Oncology之前,他是Atlas Venture的驻场企业家。
Simon曾担任Ra Pharma的首席战略官,直至该公司被UCB Pharma收购。
Simon具备超25年的研发经验,包括在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和罗氏/基因泰克担任领导职务,致力于一些业内最广泛使用的药物的临床开发,包括Rituxan(利妥昔单抗)和Actemra(托珠单抗)。
他也是分子胶新锐公司Triana Biomedicines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会成员,Q32 Bio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和英国医学会会员。
获得了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博士学位,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生理学,撰写了50多篇同行评审文章和专利。
Alonso Ricardo担任Mariana的首席科学官。此前,他是RA Capital Management的驻场企业家。
同Simon一样,Alonso也曾在Ra Pharma工作,担任首席技术和创新官一职。
这期间,他领导了多种实验药物的发现和早期开发,包括Zilucoplan(一种目前正在多项2/3期试验中进行评估的免疫调节肽)和MK-0616(一种同类口服靶向PCSK9的肽)。
Alonso拥有十多年的药物发现和开发经验,领导了免疫学、代谢疾病和肿瘤学等多个治疗项目的科学项目。
此外,Alonso博士曾任哥伦比亚波哥大洛斯安第斯大学教授和哈佛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Bernard Lambert是Mariana Oncology的首席技术官。他曾担任Telix Pharmaceuticals美国业务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在这期间,他领导了肾癌、前列腺癌和脑癌临床阶段和上市产品的监管和商业运营,并牵头了美国团队获得FDA批准前列腺成像放射性药物Illuccix。
他曾担任Zevacor Pharma、Zevacor Molecular和IBA Molecular的CMC和放射性药物开发副总裁。
Bernard博士在小分子和基于抗体的放射性药物开发的各个阶段拥有20多年的经验。
Sandy Mong是公司的业务开发和运营的高级副总裁。在加入Mariana之前,她是Atlas Venture的驻场企业家。
Sandy此前曾担任BridgeBio Pharma业务开发和运营副总裁,专注于单一资产子公司的开发运营,并支持与模式无关的资产收购和平台合作。
据悉,Mariana Oncology目前拥有50名员工。
2、核心技术
Mariana Oncology是一家完全一体化的下一代放射性药物公司,专注于开发新型靶向肽放射性药物。
该公司的放射性药物由针对的生物靶标合理设计的缀合物组成,以提供发射α或β发射放射性核素的有效载荷。通过设计比抗体更好地穿透实体瘤的分子,并提供优化的高放射活性剂量,而不会产生与化疗和基于毒素的策略相关的副作用。
Mariana Oncology由肿瘤靶标生物学驱动,将配体模式与靶标特征配对。配体旨在实现更深、更均匀的肿瘤分布以及快速的全身清除,以实现现有方式尚未实现的药物特性。
基于大环肽的药物发现是Mariana Oncology针对具有明确细胞外结构域的靶点策略的关键。
在其他结构不太明确或脱落的高价值目标中,Mariana Oncology正在采用专有的肽和非肽方法。
除了配体发现之外,Mariana Oncology的内部放射化学和放射生物学团队还利用α和β放射性核素有效负载从头开始构建具有性能平衡的放射性药物。
Mariana Oncology的配体设计标准包括效力、选择性、稳定性、理化多参数优化、避免药物流出/摄取转运蛋白,以及为放射性有效负载添加连接体和螯合化学。
公司利用肽和非肽小分子药物发现方面的研发专业知识和灵活性来平衡这些因素。
在Mariana Oncology看来,没有一种配体发现平台适合所有高价值肿瘤靶点。
靶标生物学的关键方面定义了最合适方式的选择,例如,结构化细胞外结构域的存在或不存在、靶标是否内化以及以什么速率内化,以及这对于将治疗有效负载递送至细胞是否是必需的。
此外,其他靶标主动进入循环,留下近膜肽的短“短截线”,因此获得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的配体可能具有挑战性。
对此,Mariana Oncology研发团队将其专业知识应用于一系列配体平台,以选择最适合目标的方式。
目前,公司核心在研管线MC-339是一种肽类小分子,经过改造可携带“锕”有效负载,用于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放射性药物治疗,预计明年开始人体测试。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肺癌,其特点是肿瘤进展快、患者存活率低和治疗选择有限。2020年,全球约220万新发肺癌病例中,小细胞肺癌约占其中的10-15%。MC-339的靶点尚未披露。
3、说在最后
尽管MC-339还处于临床前阶段,但对于该药,公司股东颇为满意。
Forbion管理合伙人Geert-Jan Mulder医学博士说:“MC-339有潜力通过利用肽增强肿瘤分布的优势来靶向递送锕有效负载,从而改变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据悉,此次也是Forbion Ventures Fund VI的首次投资。
1.75亿美元的高融资额,加上强大的新老投资者财团的支持,足以证明Mariana Oncology的潜力。
“距离我们的A轮融资以来仅18个月,我们利用我们在肽发现和放射化学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来推进新型分子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创始人Simon Read博士表示。
Deep Track Capital的负责人Rebecca Luse说道:“Mariana Oncology 的产品线具有创新性,与大多数现有的放射性制药公司不同。我们对前列腺癌以外的放射性药物更广泛的机会很感兴趣。”
在此次融资的同时,来自Deep Track Capital的Rebecca Luse和来自Forbion的医学博士Geert-Jan Mulder将加入董事会。
(信息来源:投资界)
 
Apollo Therapeutics完成2.265亿美元C轮融资
9月6日,专注于通过中心辐射式方法将基础医学研究转化为药物的投资组合生物制药公司Apollo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265亿美元C轮融资,此轮融资由Patient Square Capital领投,M&G plc等新投资者以及现有投资者Rock Springs Capital参与其中。
该公司打算利用这些资金通过临床开发推进管道项目,并根据其合作机构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进一步资助其药物发现和开发活动,以及许可或获得额外的临床阶段符合严格选择标准的计划。
Apollo Therapeutics由首席执行官Richard Mason博士领导,是一家专注于将基础医学研究转化为药物的生物制药公司。该投资组合模型是围绕一个由资本分配者和职能领导者组成的集中管理团队建立的,这些领导者在药品研发、制造、商业战略、融资和业务发展方面拥有专业知识,并利用多样化的治疗项目组合,每个项目都由专门的领导者领导。资产领导者。资产存放在独立的全资子公司中。
目前的合作机构有:剑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癌症研究所。
Apollo在英国剑桥以及美国波士顿和芝加哥设有业务。
(信息来源:前途科技)
 
Nimbus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1亿美元私募融资
9月6日,通过强大的计算药物发现引擎设计和开发突破性药物的临床阶段的公司Nimbus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2.1亿美元的融资,以推进下一波基于其专有技术平台的小分子药物的研发。
本轮融资由新投资者GV(谷歌风投)、现有投资者SR One和Atlas Venture共同领投,Gates Frontier、Pfizer Ventures以及RA Capital Management等现有投资者及另一家新基金参投。
Nimbus将继续进行NDI-101150(一种用于实体瘤患者的HPK1抑制剂)的临床开发。此外,新资金将推动多个临床前项目进入并通过早期临床开发,包括靶向WRN(Werner syndrome helicase)和一种未公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靶点的项目。Nimbus还在与礼来公司合作开发新的靶向疗法,通过激活AMPK来治疗潜在的广泛的代谢紊乱。
Nimbus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致力于基于结构开发靶向难成药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公司先前的融资表现一直非常亮眼,目前已累计融资金近7亿美元,过去4年每年均有新的融资完成,丝毫未受资本寒冬影响。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ROME Therapeutics完成超额认购7200万美元B轮融资
9月12日,生物技术公司ROM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超额认购的B轮扩展融资,使B轮融资总额达到1.49亿美元。此次融资扩大了ROME的投资银团,新投资者包括Johnson & Johnson Innovation-JJDC、百时美施贵宝、Eurofarma Ventures、Luma Group、Mirae Asset Capital以及家族办公室Raycap和Sigmas Group。现有投资者ARCH Ventures、GV、Section 32、Sanofi Ventures、Andreessen Horowitz、Mass General Brigham Ventures、Casdin Capital和Alexandria Venture Investments也参与了本轮投资。ROME计划利用B轮扩展募集的资金用于推进其候选药物LINE-1逆转录酶(RT)抑制剂的早期临床试验,包括评估安全性和确定最佳剂量的1期研究,以及旨在证明其机制的其他研究。ROME计划开发用于一系列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候选药物,包括LINE-1异常表达的狼疮。ROME还计划继续推进其早期产品线及专有数据科学平台,该平台使公司能够识别功能活跃的重复元件并评估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信息来源:动脉网)
 
市场风云
我国零售药店连锁化率不断提高,药店巨头拓展加盟扩张规模
伴随经济发展和老龄化趋势,大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国海证券近期报告显示,中国药店数量正在稳健扩张,自2018年起以5%以上的增速持续增长,至2022年全国零售药店达到62.3万家。但与此同时,全国药店的连锁化率也在快速提升,在2022年全国药店连锁化率达到57.8%,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据将接近70%。在连锁化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对于很大一部分的单体药店而言,依然面临来自市场的结构性竞争压力。
单体药店经营相较于连锁型药店困难有三:从供应商角度,单体药店的采购规模有限,因此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从内部管理角度,单体药店的管理工具、模式难以产生边际效用,相对单位管理成本较高;从品牌建设角度,单体药店难以借助规模效应,对下游消费者持续产生品牌影响、广泛建立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品牌药企也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根据中康CMH数据,2015年-2022年全国零售药店总体销售规模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销售规模已达5421亿元,其中实体药店药品销售占比显著提升。因此,当前占比近半的单体药店,依然期待与品牌药企进行合作。在此趋势下,叮当快药、大参林、健之佳等零售药店巨头纷纷加快连锁化布局,吸引单体药店加盟。
药店连锁率逐年提升,单体药店流失加快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数据(2022年)》,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64.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万家,零售连锁总部0.67万家,零售连锁门店36.0万家,单体药店26.3万家。
关于零售药店行业的市场情况和竞争格局,叮当快药千城万店负责人冯钢介绍,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64万家终端药店,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药店数量增长了20多万家,由42万家增加到64万家,这种速度使得整个药店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市场总体规模增长1000多亿,但药店数量也增长三分之一。
东吴证券研报介绍,中国连锁药店的数量扩增,带动连锁率呈现提升趋势。连锁药店的数量从2017年的22.9万家提升至2022年的36.0万家,5年CAGR为9.47%。过去10年药店总数的发展主要由连锁药店的发展带动,在2017年实现了连锁药店数量对单体药店数量的反超,至今2022年连锁药店比单体药店数量高出9.7万家,连锁率达58%。
冯钢指出,其中头部连锁较为集中,前10强占市场份额的30.91%,受益于供应链、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等优势,在新模式、新技术推动下,销售增速高于行业水平,但扩张速度相比此前5年趋于平稳。与此同时,目前占比市场份额接近50%的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数量超过48万家,这些门店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在品牌效应、议价能力、商品调配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普遍对未来存在一定焦虑,发展前景较为迷茫。
同时,随着疫情的等因素影响,冯钢也指出,消费群体从2000年到2023年间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O2O运营模式,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发生根本性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完成咨询购药全流程。
“在线上药店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2%增长到2022年近30%。2023年上半年,零售药店的总销售额增长13%,2023年5月药店O2O市场同比增速高达46%。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变化以及线上销售额的增长令人震惊。这种趋势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重视线上运营,越来越多的药店也开始看重线上运营需求。”冯钢分析称。
在整体中国医药零售行业中,冯钢指出,其中存在着焦虑金字塔的结构,塔尖是前10强企业,其准入门槛通常在2000家门店以上,相对而言处境较为优越,由于拥有资金、技术和资源,前10强企业能够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前10强企业的市场占比已达30.9%,而2021年时为27.5%。
相比之下,失去市场份额的是25.7万家单体药店,冯钢介绍,单体药店占比从2021年的37.28%下降至2022年的33.32%,单体药店的流失速度非常快且数量庞大,为保住自身地位还在苦苦挣扎。
关于单体药店面临的焦虑,冯钢认为,焦虑首先来自供应链,传统的商品规划已无法满足现有消费者需求,缺乏专业的线上商品经验和数据,导致单体药店不知道如何采购合适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其次,药品采购价格过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头部连锁药店无法进行价格竞争,即使以相同价格销售,利润空间也远不及头部连锁药店,难以支撑线上线下运营成本。
“另一个焦虑是缺乏专业化运营能力,单体药店往往既没有合适的团队,也没有完整的管理系统,缺乏标准化的线下会员管理,同时想迎接线上发展却缺乏相关经验。我们的合作伙伴们主要有两个焦虑点,不会买、不会卖。”冯钢表示。
零售药店巨头布局连锁化
对于当前单体药店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焦虑,冯钢表示,叮当快药在推动千城万店联盟战略中,吸引单体药店加入叮当智慧药房联盟,以“一站式数字智慧化全渠道解决方案”解决单体药店的上述焦虑,包括药品供应链、数字基建、平台服务、运营赋能四个方向。
在药品供应层面,叮当快药可以帮助药店直接对接源头工厂供给,减少中间商环节,并通过开放共享叮当自营药品供应链平台“药交汇”,确保药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数字基建层面,叮当快药在商品管理和会员管理中采用POP系统和SaaS系统双系统,支持药店终端的经营。
在服务层面,业内药师、医师资源持续紧缺,为终端药店,尤其是单体终端药店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带来一定挑战。对此,叮当快药向联盟药店提供叮当快医问诊平台和互联网医院平台。最后,在运营赋能层面,叮当快药为联盟药房提供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运营支持。在线上渠道,叮当快药可以为联盟药房提供包括O2O模式、B2C模式等在内的线上运营提供支持;线下场景中,叮当快药可以运用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多种方式给联盟药房提供销售支持。
除叮当快药外,在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下,多个连锁药店巨头也持续进行连锁扩张。据东吴证券研报介绍,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各药店实施以自建+并购的自营为主,加盟为辅的连锁扩张模式。6大连锁药店均公布了2023年拓店计划,合计新开药店将超16200家,其中自建和并购约6500家。
其中,大参林通过“自建+并购+加盟”三轮驱动方式进行全国化扩张。据头豹研究院介绍,一方面大参林将通过持续新开门店、并购和新拓展加盟等方式,继续下沉已布局区域的二、三线市场,同步开拓重要区域的新市场,不断扩大零售渠道品牌规模以提升竞争力,以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大参林也一直深化在批发行业中的发展,开发药品行业各层级领域的客户,重点分销总代理与自有品牌品种,配合流通品种的业务满足客户经营需求,深入布局大健康产业为经营层面的主营战略。
而健之佳则注重经营差异化和业态多元化,助力其在零售连锁药店市场中可持续发展。头豹研究院介绍,首先,健之佳开立了便利店、中医诊所、社区诊所、体检中心等店型,逐步探索“药店+便利店”和“药店+诊所”的模式。
同时,健之佳坚持打造自有团队开展线上业务运营,线下线上相互学习借鉴、优势互补,线下实体门店的商品力、服务力、专业力优势成为线上业务的有力后盾,佳E购、O2O等线上渠道为门店服务赋能,全渠道服务快速发展。此外,健之佳也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人才结构化培训体系,旨在建立管理团队职责明确、管理经验丰富的团队。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市场分析
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物医药,如何应对行业周期调整?
受益于药政改革,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落地,也使得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快速升温。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2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指出,全年审评通过建议批准21个创新药,含3个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全年整体按审评时限审结率提升至99.80%,且多个类别的按时限审结率取得历史性突破;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和4个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获得上市批准,38件退热止咳类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药品注册申请获得应急审评批准;儿童用药批准数量为66个,创历史新高……
Cytiva中国总裁周敏涛近日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在中国同样也是。整个中国市场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六七年间是爆炸式增长,中国Biotech总市值从201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800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开始逐步回升的2023年,医药行业虽然有诸多发展亮点,但是仍整体上跑输大盘,处于艰难的行业下行周期。君实生物全球药物安全副总裁詹骁靖在第十二届Medidata NEXT中国年会上表示,中国医药创新虽进入收获期,真正走向全球仍道阻且长。
据Pharmaprojects®2023年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5402条药品管线,占全球管线数量的23.6%,比2022年的管线数量上涨23.22%,远超全球管线5.89%的增长。近年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增强,IND数量显著增加,新药出海数量也水涨船高。在新药核心临床申办数量上中美差距逐渐缩小,显示出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近年逐渐增强。
但与此同时,可以发现,中国新药研发方向仍聚焦于经充分验证的成熟靶点,对新兴靶点的探索亟待提高。同时,中国在研靶点中成熟靶点占比远高于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新兴靶点中,仍有70%靶点国内尚无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在研产品的靶点集中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意味着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正是在迫于价格与产品的‘双内卷’;中美双报’趋势下,日渐成熟的本土药企研发能力亟待提升;海外市场潜力待挖掘;人才、监管制度需要与国际接轨等多重因素推动之下,本土企业积极探索全球发展道路势在必行。”詹骁靖说。
同质化竞争严峻
致同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本土药企创新力尚显不足,需从“改良创新”迈向“原始创新”。一方面,中国创新药中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仍然不足。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开发的FIC新药尚未有被国内外其他企业fast follow的情况。中国FIC不成功,药物不被认可只是表象,本质原因在于药物背后的全新靶点或机制并没有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另一方面,我国药企最常用的仍是Fast-follow打法,新药研发多属于Me-too或者好一些的Me-Better。我国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做仿制药研究,离真正的创新型大药企的目标差距较大。在我国11,820家药企中,新药研发项目占比超过50%的企业仅有2851家,约24.1%;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99.6%。
在研发方向上,创新药研发靶点过于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据CDE数据,2021年登记临床试验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VEGFR、HER2等,品种数量分别多达71个、59个、46个、43个(以“受理号”字段不重复计数),其中5个靶点(PD-1、PD-L1、HER2、EGFR和CD3)的药物适应症超过90%集中在抗肿瘤领域,4个靶点(PD-1、PD-L1、HER2和EGFR)的药物适应症全部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在致同咨询看来,目前国内药企投入和追逐的热门靶点集中,造成对有限靶点过于集中的研发导致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甚至是患者招募都会出现困难,从而影响研发进度。与此同时,未来由于创新药企业管线的同质化程度过高,也会导致后期步入医保集采或国谈阶段就更容易陷入同行竞价的情况,如果研发进展不能占得先机,将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佳机会,在药品定价和销售等方面陷于被动。
此外,眼下境外审批政策变化改变原有新药获批方式,研发投入要求更高导致出海受挫。2022年在CDE上公示的3320个药物临床试验中,国际多中心试验有285个,占比8.6%。目前,中国药企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仍以I期为主。自2013年至今,中国制药企业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共659项,其中I期290项(约44%),I/II期118项(约18%),II期130项(约20%),II/III期共17项(3%),III期104项(约16%)。
FDA新药审评体系的收紧,也对本土药企临床试验开展提出更高要求。詹骁靖指出,近2年药物上市申请被拒的原因主要有4点:临床获益不明确,即有效性不足(46%);安全性数据存疑,即药物毒副作用不耐受(12%);缺乏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15%);药物生产记录及设施存在问题(27%)。
2022年中国多家头部创新药企业的肿瘤药物“出海”遇挫,也被认为与FDA在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计划(要求更多的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要求药企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地纳入更多人种)有很大关系,而这势必大幅度增加药企的临床研究成本。
而从去年以来,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黄医药等企业的创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时接连遇挫;今年2月份,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海外授权遭渤健退回,创新药“出海”再度被蒙上阴影。如何解决上述一系列的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议题。
如何多维度把控风险?
在业内看来,目前本土创新药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也在于,目前很多市场化资本更愿投入于靶点明确且能快速上市的产品,导致中国基础研究实力依旧薄弱。而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也需要倒逼创新药企避开同质化竞争,努力迈向“原始创新”的阶段,加强“First-in-class”创新药的研发,注重未满足重要品种研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上海阿特蒙医院院长、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理事长李进在上述论坛上提到,生物制药行业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与中国未来的发展休戚与共。2014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各方力量紧密合作,不断推动着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产学研医多方合作是重要趋势。周敏涛介绍,以最近新修订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2.0版为例,政策上主要针对进口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的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该方案的实施将为Cytiva加快技术应用开发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同时,方案还将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本土研发需求的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会方便进口,并且会帮助促进生物制药的研发和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中国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周敏涛说。
除多方合作之外,也需借力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是历史的必然,从eDISC(智能化临床研究协同系统)到EDC(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具有数据更安全、效率更高、准确性更高的特点,将给肿瘤早期临床研究水平带来多维度提升。Rave EDC具有全球行业领先的临床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截至目前,Rave EDC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超过30000个临床研究,入组患者逾900万。”李进说,Rave EDC作为临床试验的首选EDC解决方案,首先应用于抗肿瘤药物I期试验,优化数据管理,帮助全面改善试验数据采集效率,提升试验数据质量与完整性。
数据采集是数字化的第一步,也是坚实的地基。“万丈高楼从地起,现如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临床试验行业在创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敢于尝试、积极尝试。比如AI。五六年前到东方医院之后,我就意识到我们可能要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李进强调,一方面,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如今,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很多行业里已经是如火如荼地开展;另一方面,随着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迅猛发展,临床研究也比较多,医生从早上7点钟上班工作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如何能够在为医生减负的同时又把研究任务完成?就是要借助人工智能。
“我们也希望智能平台通过融合智能招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样本管理、数据中台等,可以依靠人工智能录入和分析数据,使医生和护士得以解放,特别是CRC(临床协调研究员)。”李进说。
Cytiva于2023年进行的《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调查也发现,受益于数字化基建与工业4.0,83%的中国受访生物制药高管认为,中国在使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方面相当或非常高效。
打通国际化路径需“三步走”
在临床试验、研发布局之外,商业化、国际化“出海”的问题始终是最受多方关注的重点话题。目前,不少Biotech企业布局者认为,“出海”国际化可以加强本土创新药企的造血功能。也有不同的观点指出,“出海”并不适合所有Biotech企业。
而和往年相比可以发现,近期国内创新药“出海”整体进展有所放缓。不少企业也愈发认识到,想要实现产品的顺利“出海”,一方面,需要去挖掘真正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开发出真正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避免被卷入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加快海外临床,靠科学数据说话,提高产品成功商业化的可能性。
究竟该如何实现?对此,达索系统生命科学事业部副总裁、Medidata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几年,我们也见证了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乘风破浪,支持了中国所有的23个大额license out的创新药品研发,其中大额指的是5亿美元以上的交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热门和创新的靶点。
“也是在此过程中注意到,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几代临床研究从业人员的梦想,中国的药研创新正在快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并希望在某些领域走到前端,但有关这块创新的全球排名,中国药企暂未进入前50的队列。”李威说,所谓“出海”,重要的一环是要遵循国际的通行法规,比如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但中国其实没有单独出台此类法规,不过,中国药品管理制度尤其注册管理制度正迅速地与国际接轨。
“前一段时间ICH新规发布,临床研究人员讨论的就是怎么在中国落地实施ICH新规。所以体系并没有割裂,本土药企需要更好地依托拥有全球合规经验,以及创新成熟的技术支撑的企业,帮助他们迅速走向国际。”李威说。
致同咨询方面也建议,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不能仅是因为在国内遇上了比任何人想象的行业寒冬就被迫出海,而是要在有足够的创新力和运营能力后再出海。虽然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才真正说明我们的实力,但中国市场仍是中国药企的立身之本。
尽管面临靶点扎堆、市场竞争白热化、“出海”瓶颈不断等挑战。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企业依旧值得关注。“我们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在加快、加强本土化的战略。科创中心的扩建其实也是本土化战略中一大重要举措,科创中心的功能也是为了推动整个生态系统,最大的作用是赋能产业界,针对性解决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新型疗法、智能制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创造营收。”周敏涛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以后,目前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对产业来说是有好处的。也正是在此阶段,要推动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市场变化促使很多不成熟的资本和低质量发展的企业离场,其实对于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我们相信在未来,这个产业会长期向好。”周敏涛强调。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运作管理
AI加持下,国内外药企正加速探索医药前沿领域
近年来,越来越多医药企业为了更加快速、高效、低耗的开发创新药物,正在积极的与AI制药公司及AI平台合作,共同推进药物靶标发现、合理药物设计、药物再利用等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
9月12日,生物技术公司Exelixis和英矽智能共同宣布,双方已签署一项独家许可协议,Exelixis将从英矽智能处获得ISM3091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ISM3091是一款潜在同类最佳(be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靶向BRCA突变肿瘤的合成致死靶点USP1。
根据协议条款,英矽智能将授予Exelixis开发和商业化ISM3091及其他靶向USP1化合物的全球独家许可,并在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8000万美元的预付款。此外,英矽智能还有资格获得基于后续开发、商业化和销售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产品净销售额的分级版税。
业内认为,这一合作的达成标志着在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合作,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前景。未来,也将有望为患有BRCA突变肿瘤的患者带来更加创新的治疗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英矽智能是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近年来,其已与不少药企达成新药开发合作。如今年8月,英矽智能就刚宣布与复星医药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候选药物ISM8207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于条件具备后于中国境内开展I期临床试验研究。据悉,这是英矽智能与复星医药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取得的头个临床里程碑。
其实目前,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正在塑造整个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除了英矽智能,晶泰科技在今年也一直在与国内外的大pharma、Biotech公司达成新药发现合作,以AI算法同时驱动多个抗癌药物研发项目和AI赋能工艺优化项目。
如9月4日,晶泰科技就宣布与聚焦肿瘤微环境重构的Parthenon Therapeutics公司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针对实体瘤的抗体药物。5月31日,晶泰科技宣布与礼来签署一项AI小分子新药发现合作协议,预付款及里程碑总收益可达2.5亿美元。
综合来看,在AI与制药产业不断融合的背景下,众多药企正加速开始探索在全球尚未有企业涉足的前沿领域,如小分子晶体结构预测、原发药物设计等。据悉,在国内,2022年AI药物研发就已取得不少突破进展。截至2022年,80家中国AI药企中,已有14家成功将管线推进至临床阶段,大部分都处于临床Ⅰ期阶段。其中,英矽智能头个完全基于AI的管线ISM001-005进入临床Ⅰ期,并完成了首批健康受试者给药。
未来,业内预计,在AI的加持下,国内药企还将更快速的处理和解析大量的生物化学信息,并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设计优化药物分子结构,在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的同时,国内医药企业的竞争力也将持续提升。
(信息来源:制药网)
 
 


科技研发
全球首创!华东医药GLP-1R/GCGR/FGF21R三重激动剂获批新临床
9月8日,CDE官网显示浙江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医药子公司)的注射用DR10624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据了解,DR10624为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的GLP-1R/GCGR/FGF21R长效三重激动剂,此前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的临床试验已获CDE批准,2型糖尿病是该药物在国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第二项适应症。
三重激动剂蓝海中
DR10624暗藏巨大潜力
自减重“神效”爆火,GLP-1成为药物研究领域最火热的靶点之一,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已从单靶点激动剂卷至多重激动剂,例如礼来的LY3437943、民为生物的MWN-101、以及联邦制药前不久获批临床的UBT251,三款药物均为GLP-1R/GIPR/GCGR三重激动剂。今年6月,礼来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3届年会科学会议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三靶点药物或能表现出更强劲的疗效,较双靶点药物更出色。
DR10624同样是一款GLP-1三重激动剂,与上述三款药物略有不同是其靶点为GLP-1R、GCGR和FGF21R。据华东医药此前公告显示,DR10624在结构上为对称二聚体,在具有GLP-1R、GCGR、FGF21R三重激动剂生物学活性的同时,还可融合有去糖基化改造的IgG1Fc以延长半衰期。
在国内,除肥胖、糖尿病外,华东医药还已于今年8月递交DR10624用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htg)的IND。此外,DR10624治疗肥胖症的I期多次递增剂量给药临床试验已于7月在新西兰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DR10624不仅有望满足肥胖、糖尿病、htg三项适应症的临床治疗需求,还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GLP-1管线丰富
华东医药抢占先机
华东医药已在国内GLP-1赛道占据了领先地位。
今年3月,华东医药的利鲁平®成为首款获NMPA批准上市的国产利拉鲁肽注射液。紧接着,肥胖或超重适应症在7月初也获得NMPA的上市许可,利鲁平®也国内首个获批此适应症的GLP-1药物。华东医药还率先挑战司美格鲁肽原研专利,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完成其I期临床并达到等效性研究终点,并启动Ⅲ期临床研究工作。
在GLP-1类创新药方面,华东医药管线上已有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DM1002,其糖尿病适应症已获中美双IND批准,GLP-1R/GIPR多肽类长效双重激动剂HDM1005已进入IND研究。此外,华东医药从日本SCOHIA引入的SCO-094及其衍生产品,与礼来的替尔泊肽同样为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已在英国开展I期临床。
摩根士丹利曾估算,2030年肥胖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540亿美元,有望超过PD-1/PD-L1成为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药品。利拉鲁肽注射液在手,司美格鲁肽进展飞速,多款创新药临床加快,华东医药将巩固在GLP-1领域的地位。
(信息来源:药智新闻)
 
阿斯利康两款C5补体抑制剂在中国启动3期临床
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公示:阿斯利康(AstraZeneca)已经在中国登记启动了两款新药的3期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这两款新药均是其2020年以约390亿美元收购Alexion公司所得,分别为:1)长效C5补体抑制剂ravulizumab注射液,针对适应症为:预防体外心肺循环时慢性肾病患者的严重肾脏不良事件;2)第三代C5补体抑制剂gefurulimab(ALXN1720)注射液,针对适应症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公开资料显示,补体蛋白C5处于补体级联反应的末端,因此靶向这一蛋白可以调控所有3种不同通路激活的补体信号。在多种补体介导的免疫疾病中,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攻击患者自身的健康组织和细胞,导致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抑制C5补体的活性可以抑制这种对自身的免疫攻击,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Ravulizumab:长效C5补体抑制剂
适应症:慢性肾病患者
慢性肾脏疾病(CKD)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并对健康造成影响的一类疾病。体外循环是一种生命支持技术,进行体外循环时,CKD患者有可能会经历低血压、肾血流减少、代谢性酸中毒和血管反应等,这些均可导致肾功能下降。
Ravulizumab是Alexion公司开发的一款长效C5单克隆抗体,独特的设计让它具有比第一代C5补体抑制剂更长的半衰期。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时,它只需每8周静脉给药一次就可以有效控制溶血的发生。
公开资料显示,ravulizumab已经获美国FDA批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商品名为:Ultomiris),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重症肌无力等。该药还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
本次阿斯利康在中国启动的是一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ARTEMIS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ravulizumab在预防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发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SA-AKI)和随后的严重肾脏不良事件(MAKE)方面的有效性。该研究中国主要研究者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主任医师。
ALXN1720注射液:第三代C5补体抑制剂
适应症: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会破坏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沟通,引起虚弱和可能危及生命的肌无力。超过85%的患者在发病后18个月内进展为全身性重症肌无力,进而导致极度疲劳和面部表情、言语、吞咽和活动困难。
ALXN1720注射液是一款第三代C5补体抑制剂,为一款双特异性迷你抗体,只包含了靶向C5的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与白蛋白(albumin)相结合的抗体片段。这种迷你抗体的分子量只有25kD(通常抗体分子量为~150kD),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而且与白蛋白的结合能够延长它的半衰期。它有望成为一款每周一次、由患者自我给药的皮下注射疗法,大幅度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便捷程度。
本次阿斯利康在中国启动的是一项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多中心研究,旨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成人患者中评价ALXN1720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中国主要研究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重波主任医师。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康华生物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在美国获批临床
9月7日,康华生物(Kangh)发布公告称,已收到美国FDA通知,同意该公司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在美国进入临床研究。据康华生物公告介绍,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适用于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及其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引起儿童、老人和成人急性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极易引起聚集性疫情。诺如病毒也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获批上市的对症治疗药物或预防疫苗产品。
根据康华生物公告,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基于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的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涵括六种诺如病毒主要流行基因型,理论上可以预防90%以上的诺如病毒感染及其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根据ClinicalTrials官网,目前该公司正在开展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1期临床研究,用于评估重组诺如病毒六价疫苗在18~59岁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康华生物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医药公司。该公司研发管线的布局以疫苗研发平台建设为核心,现有产品包括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另外还有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肺结核疫苗等多款产品正在研发中。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礼来启动小分子GLP-1R激动剂减肥适应症第2项中国III期临床
9月6日,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公示与登记平台官网显示,礼来登记了一项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Orforglipron(LY3502970)治疗合并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代号:ATTAIN-2)。
ATTAIN-2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性III期研究,旨在评估每日1次口服Orforglipron在合并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成人受试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目标入组1500例例体重指数(BMI)≥27kg/m2的2型糖尿病(HbA1c:7%~10%)成人受试者,这些患者有至少一次饮食减肥失败经历。据本次公示信息来看,该研究计划入组110例中国患者。
此前,8月11日,礼来在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公示与登记平台登记Orforglipron治疗肥胖或超重伴体重相关合并症患者的第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研究代号:ATTAIN-1)。
礼来目前正在全力推进Orforglipron的临床开发,已启动了多项Orforglipron的III期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研究对肥胖和超重(ATTAIN系列研究)以及2型糖尿病(ACHIEVE系列研究)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强生EGFR/c-MET双抗组合疗法二线治疗NSCLC III期研究成功
9月6日,强生宣布,EGFR/c-MET双抗Rybrevant(amivantamab,埃万妥单抗)联合第三代EGFR抑制剂lazertinib及化疗治疗奥希替尼耐药后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III期MARIPOSA-2研究获得积极顶线数据。
MARIPOSA-2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在奥希替尼耐药后,amivantamab+lazertinib+卡铂+培美曲塞(LACP,A组)vs.卡铂+培美曲塞(CP,B组)在EGFR常见突变(Exon19 del/Exon21 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另设amivantamab+卡铂+培美曲塞组(ACP,C组)以对比评估lazertinib在LACP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缓解持续时间(DoR)、颅内PFS等。
数据结果表明,MARIPOSA-2研究达到双重主要终点,即与单独化疗组(B组)相比,两个实验组(A组和C组)PFS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安全性方面,与以前研究的数据一致,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强生计划在即将召开的科学大会上公布这些结果,包括次要终点的细节,如OS、ORR、DoR等。
Amivantamab是强生研发的EGFR/c-MET双抗。2021年5月,amivantamab首次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铂类化疗进展后的携带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该药物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的EGFR/c-MET双抗。此前,7月17日,强生宣布amivantamab治疗新诊断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III期PAPILLON研究结果积极,达到PFS的主要终点(强生c-Met/EGFR双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研究达主要终点)。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新药上市
国内上市
“K药”帕博利珠单抗国内获批“泛瘤种”新适应症
9月8日,默沙东宣布,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俗称“K药”)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dMMR)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这是该药在中国境内获批的首个基于特定生物标志物状态而不基于肿瘤类型的适应症。
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MSI-H/dMMR已成为重要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之一。MSI-H/dMMR是与多种实体瘤发生发展、预后及疗效预测密切相关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且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它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在不同瘤种中发生率有所差异。以妇瘤为例,MSI-H/dMMR在三大妇瘤,即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中均有发生。其中,子宫内膜癌也是已知MSI-H/dMMR发生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占比为20%~30%。而在消化道肿瘤中,同样存在MSI-H/dMMR现象,如胃癌占比为15%~20%,结直肠癌占比为12%~15%。无论癌症种类,大部分中晚期患者都面临着治疗选择匮乏、生活质量差、生存预后差等难题,亟须找到更多的治疗手段。
帕博利珠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基于MSI-H/dMMR状态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免疫疗法。2021年,帕博利珠单抗已在中国境内获批用于MSI-H/dMMR型结直肠癌一线治疗。此次新增适应症包括既往接受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结直肠癌患者,及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实体瘤。
(信息来源:新京报)
 
首仿!齐鲁制药多替拉韦钠片获批
9月8日,药监局官网显示,齐鲁制药的多替拉韦钠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艾滋病(H IV感染),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多替拉韦钠片仿制药。
多替拉韦(dolutegravir,商品名:Tivicay)是葛兰素史克(GSK)旗下ViiV Healthcare研发的一款HIV整合酶抑制剂,可以通过阻止病毒DNA整合至人体免疫细胞的遗传物质来阻断HIV的复制。
多替拉韦钠片剂于2013年8月率先在美国上市,2014年1月在欧盟上市,2015年12月进入中国市场,用于治疗成人及12岁以上HIV患者。多替拉韦钠分散片于2020年11月在美国上市,2021年1月在欧盟上市,用于治疗儿科HIV患者。2023年6月,多替拉韦钠分散片也在华获批上市。这款分散片剂在水中能够迅速崩解均匀,可用于HIV儿科患者。相对于普通片剂,分散片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市场表现方面,2022年多替拉韦销售额为13.81亿英镑。多替拉韦的核心专利到期时间是2028年。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阿斯利康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新适应症在华申报上市
9月8日,CDE官网显示,阿斯利康度伐利尤单抗(Imfinzi)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这是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申报上市的第4项适应症。
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PD-L1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PD-L1与PD-1和CD80的结合,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并解除对免疫反应的抑制。
目前,度伐利尤单抗已在全球上市5项适应症,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肝细胞癌、尿路上皮癌和胆道癌。其中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两项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今年3月,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的上市申请已获CDE受理。
作为整体研发计划的一部分,度伐利尤单抗目前正以单药或者联合其它抗癌药物的形式,探索在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膀胱癌、多种消化道(GI)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其它实体肿瘤等方向的治疗前景。
根据阿斯利康财报,度伐利尤单抗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19.76亿美元,增长57%。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恒瑞医药引进创新药林普利塞新适应症申报上市
9月7日,林普利塞(因他瑞®)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用于治疗复发和/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患者。这是林普利塞第2项申报上市的适应症,同时林普利塞也是全球同靶点药物中第一个申报复发和/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R/RPTCL)适应症的产品。
林普利塞为恒瑞医药引进的1类新药,是由合作方璎黎药业自主研发的靶向PI3Kδ的高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此次申报新适应症上市,是基于一项单臂、多中心的II期注册性临床研究CTR20210333,旨在评估林普利塞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此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由独立数据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总缓解率(ORR)。其初步数据显示,林普利塞治疗R/RPTCL疗效良好,安全性整体可控,有望成为更多R/RPTCL患者的治疗新选择。该研究结果将于后续公布。
PTCL是一类来源于胸腺后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亚洲国家更多见,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1.4%,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10%)。PTCL患者治疗选择有限,现有治疗的疗效低,持续时间短,R/RPTCL患者治疗选择更为有限,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极差,3年总生存期(OS)<30%。因此,R/RPTCL治疗领域仍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亟需高效且安全的治疗药物为R/RPTCL患者的治疗打开新局面。
该研究牵头单位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表示:“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亚型多,整体预后差,复发难治患者尤为如此,R/RPTCL缺乏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作为主要研究者,很高兴看到林普利塞治疗R/RPTCL患者达到了预设的主要研究终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PI3Kδ抑制剂获批用于R/RPTCL患者,期待林普利塞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
此前,林普利塞用于43例R/RPTCL患者的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Ib期研究已在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中公布。该研究结果显示[4],中位随访17个月,ORR达60%,完全缓解(CR)率为35%,疾病控制率(DCR)为84%,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继Ib期研究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后,林普利塞治疗R/RPTCL的II期研究于2021年正式启动。
林普利塞(因他瑞®)已于2022年11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全身系统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R/R)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它也是恒瑞医药对外合作产品中第一个获批上市的创新药。2023年1月6日,由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开出了林普利塞首批处方,标志着因他瑞®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为我国R/RFL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在2023年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林普利塞获得积极推荐,用于R/RFL的二线、二线或后续治疗,以及R/RPTCL后线治疗。
此次林普利塞用于治疗R/RPTCL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是该药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期待林普利塞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去新希望。
(信息来源:药智新闻)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9月7日,荣昌生物注射用泰它西普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CDE受理,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泰它西普(RC18,商品名:泰爱®)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融合蛋白,由人跨膜激活剂及钙调节剂和亲环蛋白配体相互作用因子(TACI)受体的胞外域以及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可结晶片段(Fc)域构成。泰它西普靶向两类对B淋巴细胞发育至关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得以有效降低B细胞介导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今年8月,荣昌生物宣布已经完成了泰它西普在中国治疗RA患者的III期研究,获得了相关数据结果。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479例患者。全分析集(FAS)结果显示,第24周时,接受泰它西普(160mg)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患者的ACR20应答率显著高于接受甲氨蝶呤单药治疗的患者,达到试验主要疗效终点。
泰它西普已于2021年3月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在中国的附条件上市的批淮,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于当年被纳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目录(NRDL)。荣昌生物现正就泰它西普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其他多种适应症开展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试图解决该治疗领域大量未满足或未充分满足的医疗需求。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发病初期的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国RA的患病率在0.32%~0.36%之间,发病率较高。当前标准治疗以抗炎类、糖皮质激素、传统免疫抑制剂及TNF-α抑制剂等药物为主,对于上述疗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而言,存在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百拓维®(戈舍瑞林微球)在中国获批乳腺癌适应症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公司9月7日与绿叶制药集团(香港联交所代码:02186)宣布,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注射用戈舍瑞林微球(中文商标:百拓维®)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可用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期及围绝经期妇女的乳腺癌患者。
自今年6月30日百拓维®在中国获批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以来,百济神州便与绿叶制药携手,快速开启该产品惠及患者的整体进程,第一时间投入临床使用。此次新适应症的获批,意味着百拓维®覆盖的患者群体将进一步扩大。
乳腺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也是中国女性群体的高发癌症。2020年中国确诊乳腺癌病例已达42万例,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发病率均持续上升;同时,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欧美国家呈更年轻的趋势,绝经前癌症患者比例约占1/2;此外,与年长乳腺癌患者相比,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高,总体生存较差。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医师、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晓稼教授表示:“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对生育保护、乳房外形保留,以及治疗体验、生活质量、心理关爱、回归社会等方面有更高、更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要多维度考量并给予更多关怀。百拓维®升级的微球剂型和改良的注射方式,能兼顾疗效、安全和患者体验,为女性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降低治疗相关的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信心及依从性,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尽早克服心理障碍和回归正常生活。”
百拓维®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戈舍瑞林微球制剂,通过创新微球技术,在保障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同时大幅改善患者用药体验。该产品用于乳腺癌治疗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临床疗效与对照药相当,安全性方面与对照药特征相似,并可减少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其改良的注射针头直径仅0.8毫米,有效降低患者治疗相关心理负担,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百济神州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殷敏女士表示:“当代女性患者在社会、家庭、职场等各领域扮演着多元角色,她们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着特定诉求,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要求。我们很高兴看到百拓维®获批乳腺癌适应症,同时也看到了大量患者的未尽之需和明确的产品临床价值,期待它能够为中国乳腺癌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治疗,帮助她们减轻身心负担,支持她们更好地回归生活。百济神州也将继续与绿叶制药强强联手,让更多患者更快用上有效、安全且用药体验更佳的全球好药。”
绿叶制药集团总裁杨荣兵先生表示:“我们非常自豪地看到,百拓维®在商业化上市后的不久再添新适应症。这一里程碑的达成再次验证了公司通过持续高效地交付各项创新成果,服务于临床所需的承诺与决心。凭借该产品在前列腺癌、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临床优势,绿叶制药与百济神州将继续拓宽双方的商业化合作广度,助推该产品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加速转化,为提升广大患者的用药可及性持续努力。”
此前,百拓维®首个适应症于2023年6月30日获NMPA批准,用于需要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该产品在获批后19天内实现商业化供货,同步在全国多家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快速惠及中国前列腺癌患者。
IQVIA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产品的市场总值约为人民币95亿元,2018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7%。基于大量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预计百拓维®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信息来源:美通社)
 
全球上市
复星桂林南药首个口服制剂获美国FDA批准上市
近日,复星医药成员企业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生产的广谱抗菌药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片800mg/160mg规格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实现了口服制剂生产线品种获得FDA批准上市的零突破。对桂林南药扩展海外市场和国际化能力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片为磺胺类抗菌药,是磺胺甲恶唑(SMZ)与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该品作用机制为:SMZ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干扰合成叶酸的第一步,TMP作用于叶酸合成代谢的第二步,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使细菌的叶酸代谢受到双重阻断。该品的协同抗菌作用较单药增强,对其呈现耐药菌株减少。
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片对多种细菌和微生物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较磺胺甲唑单药明显增强。
主要适应症为敏感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01: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属敏感菌株所致的尿路感染。
02: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2岁以上小儿急性中耳炎。
03: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的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04:由福氏或宋氏志贺菌敏感菌株所致的肠道感染、志贺菌感染。
05:治疗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本品系首选。
06: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预防,可用已有卡氏肺孢子虫病至少一次发作史的患者,或HIV成人感染者,其CD4淋巴细胞计数≤200/mm3或少于总淋巴细胞数的20%。
07: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杆菌(ETEC)所致旅游者腹泻。
(信息来源:药智新闻)
 
罗氏PNH新药珂罗利单抗在美申报上市
9月6日,罗氏旗下基因泰克宣布,美国FDA已受理该公司新型补体C5单克隆抗体crovalimab(珂罗利单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用于治疗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如果获得批准,crovalimab将成为首款治疗PNH的每月仅需用药一次的皮下制剂,并且患者可自行给药。
PNH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血液病,由红细胞被补体系统破坏引发。如果不进行治疗,患者在5年内的死亡风险高达35%。目前,ravulizumab和依库珠单抗是唯二已获批用于治疗PNH的C5靶向药物。
珂罗利单抗是罗氏通过连续单克隆抗体回收技术(Smart-Ig)工程化改造得到的一种新型可循环、靶向补体C5的单克隆抗体,相比于传统的C5抗体,其中和C5的时间更长。此外,珂罗利单抗的结合位点与现有C5疗法不同,可为携带R885H突变的PNH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此次申报使基于两项III期研究(COMMODORE 1和COMMODORE 2)的积极结果。
COMMO DORE 1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珂罗利单抗替代依库珠单抗或ravulizumab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不良事件(AE)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注射部位反应、输液相关反应、超敏反应和感染(包括流行性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因AE停药的患者比例和从依库珠单抗治疗或ravulizumab治疗转为珂罗利单抗治疗后体内形成药物-靶点-药物复合物(DTDC)的患者比例。
COMMODORE 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珂罗利单抗(每4周1次,皮下注射)对比依库珠单抗(每2周1次,静脉注射)治疗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PN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需输血的患者比例和溶血得到控制(乳酸脱氢酶水平≤1.5 x ULN)的患者比例。
结果显示,在COMMODORE 1研究中,患者从接受依库珠单抗或ravulizumab治疗转为接受珂罗利单抗治疗后有所获益且风险较低;在COMMODORE 2研究中,珂罗利单抗非劣效于依库珠单抗。
此前,罗氏已完成了珂罗利单抗用于治疗中国PNH患者的一项III期研究(COMMODORE 3),且基于该研究结果已于2022年8月在中国提交该产品的上市申请并获优先审评。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智利、厄瓜多尔获批
9月5日,百济神州宣布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百悦泽)在拉丁美洲取得最新药政进展,该药在智利、厄瓜多尔获批,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成人患者。根据百济神州新闻稿,截至目前,泽布替尼已在全球65+国家或地区获批。
公开资料显示,CLL是成人常见的白血病之一,它会影响骨髓中的白细胞或淋巴细胞,骨髓中癌细胞的增殖会导致细胞抗感染和扩散至血液的能力降低,同时侵犯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淋巴结、肝脏和脾脏。BTK通路是恶性B细胞传导信号的重要介质,能够致使CLL的发生。SLL是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影响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SLL与CLL相似,但其肿瘤细胞主要积蓄于淋巴结中。
泽布替尼是一款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在全球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项目,作为单药和与其他疗法进行联合用药治疗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由于新的BTK会在人体内不断合成,泽布替尼的设计通过优化生物利用度、半衰期和选择性,实现对BTK蛋白完全、持续的抑制。
此前,泽布替尼已在两项针对CLL/SLL的全球3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分别为:对比泽布替尼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治疗方案)治疗初治CLL/SLL患者的SEQUOIA试验;对比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的ALPINE试验。这两项试验共入组了来自17个国家的患者,包括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多个欧洲国家。
根据今年6月百济神州在第17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上公布的SEQUOIA试验最新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3.7个月时,泽布替尼在无17p缺失的初治CLL/SLL患者和17p缺失的患者中保持有效,接受泽布替尼治疗的17p缺失的患者持续显示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与随机队列一致。试验中房颤发生率仍较低,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泽布替尼的耐受性继续保持良好,治疗终止率低。
ALPINE试验的终期分析结果已在2022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最新突破摘要环节上进行了口头报告,并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终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数据显示,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和研究者评估,泽布替尼对比对照药取得了优效性结果。在主要的预定义亚组中,包括在不同IGHV状态和携带del(17p)/TP53突变的患者亚组中,泽布替尼均显示出一致的PFS优效性。该试验中位随访29.6个月时的预设结果分析显示,泽布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9月13日快讯
茯苓:质量一般统丁价在28-29元/kg,稍好的选丁售价32-33元/kg。中心丁售价38-40元/kg,小米丁售价35-36元/kg,一般茯苓片价在33-35元/kg,茯苓块27-28元/kg。
香菜籽:统货售价在10-10.5元/kg。
香茅草:统货售价5-6元/kg。
香薷:统货价在14-15元/kg。
进口香叶:统货售价30元/kg左右,色青售价32-33元/kg。
小茴香:统货价在20-21元/kg,优质色青货货售价22-23元/kg。
小蓟:统货售价在4-5元/kg。
银杏叶青叶:售价9-10元/kg,黄统货价在6-7元/kg。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安国市场9月13日快讯
商陆:市场小品种,商家关注力度不高,近期货源正常购销,价与前期无变化,现市场商陆片冷背行零售价在7-8元之间。
十大功劳叶:市场销量有限,多为冷背行零星走动,近期商家关注力度不高,价一直保持平稳,现市场冷背行十大功劳叶报价在18元,大货价低。
细辛:目前产新继续,今年货源产出量不大,商家有一定关注力度,近期货源正常购销,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现市场细辛净根货价在260元上下。
水飞蓟:目前新货上市,货源正常购销,行情无大的变化,现市场统货价在15.5元上下,好一些的货价在17元,冷背行报价在20元。
郁金:近期货源正常购销,商家关注力度不及前期,行情没有大的调整,现市场广郁金厚片价格在24元上下,薄片价在26-27元之间。
白术:前期行情上涨明显,随后出现价回落,近期货源正常购销,价有所转稳,现市场地产白术一年生统个喊价在50元上下。
紫苏叶:今年货源产出量较大,可供货源处于充足状态,行情在低迷中运行,现市场紫苏叶统货价格在12-15元之间。
刺五加:前期行情下滑,近期价平稳,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现市场刺五加杆片价在12-14元之间。
白及:近期部分商家仍有关注力度,但货源均为正常购销,行情继续保持平稳,现市场统货价在180-190元之间不等。
党参:近期商家关注力度不及前期,货源多为实销,经营商也多采取随购随销方式,现市场党参小条货价在130元上下。
天竺黄:货源多为正常购销,行情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天竺黄药厂货价格在200元上下,饮片一般货价在280元上下,好一些的在350元上下,优质货价在400元上下。
山茱萸:近期商家关注力度较高,货源批量走销顺畅,行情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药厂货报价在65元上下,饮片货价75-80元之间。
(信息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3/9/15 9:40:29      阅读1337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