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5/8 14:52:08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投资动向
药明巨诺拟与生物技术公司2SEVENTY BIO达成进一步战略合作
9月12日,药明巨诺-B发布公告,拟扩展与2seventy bio,Inc的战略联盟。
潜在合作以公司与2seventy bio于2022年建立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建立在公司与2seventy bio的转化及临床细胞疗法开发平台之上,该平台最初旨在更快地在大中华开发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产品。具体而言,公司与2seventy bio拟从2seventy bio的产品组合中共同开发更多候选药物,利用基于T细胞受体的技术针对实体瘤适应症以及使用CAR-T细胞技术路径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
截至本公告日期,潜在合作仍在谈判中,公司与2seventy bio尚未就潜在合作达成最终协议。因此,潜在合作未必能进行。
2seventy bio是一家从事癌症革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及商业化的细胞及基因疗法公司,旨在真正颠覆癌症治疗领域。其方法结合其在T细胞工程技术及慢病毒载体基因传递方法的专业知识、细胞疗法的研究、开发及生产的经验以及能够选择性部署以开发用于癌症患者的高度创新的下一代靶向细胞疗法的一套技术。2seventy bio的领先产品ABECMA为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首个CAR T细胞疗法。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苏州康宁杰瑞与远大生命科学集团就TFPI单克隆抗体KN057达成合作
9月20日,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远大生命科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在今日共同宣布,双方已就苏州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单克隆抗体KN057大中华区的权益许可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苏州康宁杰瑞将继续负责KN057针对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后续临床研究、上市注册申请及产品供应;远大蜀阳将独家负责KN057在大中华区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化销售,并向苏州康宁杰瑞支付累计最高人民币5亿元的权益付款(包括首付款和里程碑款)及分级销售提成。
KN057是苏州康宁杰瑞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单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靶向TFPI,中和TFPI对FXa以及TF/FVIIa复合物的抑制作用,维持凝血酶水平,达到预防出血的作用,有望对伴或不伴抑制物的A型和B型血友病患者均发挥疗效。KN057具有半衰期长、可皮下注射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血友病患者长期预防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目前,KN057针对血友病的II期临床研究已基本完成。
苏州康宁杰瑞创始人、董事长徐霆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远大生命科学就KN057达成合作。KN057具备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分子设计,目前全球还没有同靶点的药物上市。KN057有望克服传统血友病治疗药物的局限性,为患者带来有效且更加便利的预防治疗选择。此次商业化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KN057市场潜力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将加速推进KN057的注册临床研究,力争早日惠及广大患者。”
远大生命科学董事长冯增辉先生表示:“血液系统疾病是远大生命科学聚焦的治疗领域之一。远大生命科学本次与苏州康宁杰瑞的合作,将通过创新研发,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共同提高中国血友病的治疗水平,惠及广大患者。我们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期待着KN057早日获批。”
苏州康宁杰瑞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抗体及蛋白大分子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公司已拥有完整的大分子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建立了从大分子药物的早期筛选(抗体筛选平台和早期药效评价平台)、细胞工程化(抗体混合物平台和双特异抗体平台)、细胞株构建、小试研究、中试放大、质量研究(大分子工艺开发平台)、药物非临床及临床研究到申报注册的完整研发功能链。截止目前,公司共获得过8个1类生物制品、5个生物类似物的临床研究批件,其中3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公司还向众多国内药企转让生物技术及产品三十余项,极大的推动了生物医药在苏州、江苏乃至全国的产业化进程。
“诚实,创新,成长,荣誉,合作”是苏州康宁杰瑞的核心理念,公司希望通过持续创新,为患者提供更多高效、负担得起的生物药品。
远大生命科学是一家具有深厚工业布局和国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公司在北京、成都、杭州、沈阳、武汉、重庆、南京、郑州、烟台、鞍山等十余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其中:远大蜀阳立足高端血源制品并向重组、基因治疗血液病治疗领域快速拓展;杭州远大、重庆远大和青岛益昊共同构筑益生菌大健康产业链;远大(辽宁)深耕围术期药物多年,并拥有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胶原酶和国内独家品种胶原酶软膏;以远大赛威信为核心的创新研发平台,聚焦于治疗性疫苗、新型改良型疫苗和新佐剂的研发;远大医学营养公司战略布局医学营养广阔市场。远大生命科学依托丰富的产业经验和产品管线,开拓国际国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竭力为全球患者提供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到疾病治疗的专业服务。
远大蜀阳是远大生命科学旗下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首批定点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远大蜀阳以工业4.0框架为基础,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血液制品生产基地已投入使用,年投浆量居于国内血液制品单体生产企业第一梯队,产品遍布全国市场,同时也是中国领先的血液制品出口企业。公司坚持“品质高标准、产品全覆盖、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立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全品类血液制品,并向基因重组蛋白等产品领域拓展,全面布局蛋白分离纯化、无菌冻干制剂、质量标准研究、特免血浆筛选、病毒灭活工艺和基因重组蛋白六大技术平台,致力成为“血液制品全产品链国际化优质服务商”。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美纳里尼亚太与安斯泰来签订独家授权协议,在台湾和部分东南亚市场商业化施寻福®
9月13日,美纳里尼亚太公司与安斯泰来制药集团达成长期独家许可合作关系,在台湾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口服Janus激酶(JAK)抑制剂施寻福®50mg和100mg片剂(通用名:氢溴酸吡西替尼,peficitinib hydrobromide),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施寻福®已在台湾获得批准,其物质组成专利保护期至2032年。
根据协议条款,安斯泰来将获得总额高达550万欧元的付款,其中包括预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此外,美纳里尼还将向安斯泰来支付占施寻福®净销售额高个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美纳里尼还可以选择将权利扩大到部分东南亚市场。
施寻福®由安斯泰来开发,目前在日本销售,用于治疗对传统疗法反应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包括预防结构性关节损伤)。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可导致炎症、疼痛和潜在的关节损伤。在台湾,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估计为每10万人287.0例,是公认的重大健康问题。在台湾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该地区正在努力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美纳里尼亚太首席执行官Maurizio Luongo表示:“美纳里尼长期以来一直是亚太地区多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我们很高兴安斯泰来信任美纳里尼,来推广施寻福®并将其商业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果达不到治疗目标,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疗法。施寻福®有着疗效明确和剂量灵活的优势,因此将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美纳里尼亚太公司是美纳里尼集团的成员,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意大利生物制药公司,拥有130多年的历史,在140多个国家拥有17000多名员工。在亚太地区,美纳里尼的愿景是成为重要医疗品牌的领先供应商,改善该地区人们的生活。美纳里尼亚太公司的业务涵盖从临床开发、监管审批、产品上市到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个商业价值链,在消费者保健、皮肤科、过敏/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代谢科、抗感染科、肿瘤科/专科护理和男性保健等主要治疗领域拥有多样化的自主品牌和合作品牌组合。2022财年,美纳里尼集团的收入达到41.5亿欧元,其中亚太地区的收入贡献率超过10%,已成为集团增长的动力。
(信息来源:美通社)
 
复宏汉霖扩大斯鲁利单抗海外授权,新增中东和北非12个国家
9月12日,复宏汉霖扩大与印度尼西亚制药公司PT Kalbe Farma Tbk.旗下控股子公司PT Kalbe Genexine Biologics的独家许可与商业化合作,授予其在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的12个国家对复宏汉霖自主开发的PD-1单抗汉斯状(斯鲁利单抗,俗称H药)包括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在内的两项适应症进行独家开发和商业化的权益。
复宏汉霖已在2019年授予KGbio“H药”在东盟十国的部分适应症及疗法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根据协议,复宏汉霖将负责H药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卡塔尔、约旦、摩洛哥等12个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国家上市后的产品生产和供应,并将从此次交易中获得700万美元的首付款、至多800万美元的监管里程碑付款和H药在上述合作区域净销售额15%~20%的特许权使用费。此外,复宏汉霖还将基于斯鲁利单抗在东南亚、中东和北非合作区域内的累计净销售额获得至多6.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
汉斯状为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PD-1单抗注射液,2022年3月获批上市以来,已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复宏汉霖为推进H药与其他产品的协同以及与创新疗法的联合,在全球同步开展十余项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等适应症,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H药全球累计入组患者超3600人,2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入组白人的比例超过30%,充分的国际临床试验数据有望支持海外市场的申报,也为全球性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信息来源:新京报)
 
诺纳生物与百济神州深化抗体发现合作关系
9月14日,诺纳生物宣布进一步深化与百济神州在抗体发现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基于合作条款,百济神州将有权使用诺纳生物专有的全人源小鼠平台Harbour Mice®。自2018年起,百济神州便开启与Harbour Mice®H2L2平台的合作,而此次合作将适用平台进一步扩大至Harbour Mice®HCAb,以更完整的Harbour Mice®技术提高抗体疗法发现的效率和灵活性。
诺纳生物董事长王劲松博士表示:“很高兴在诺纳生物扬帆全球之际与百济神州深化合作。我们的抗体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赋能制药、生物技术公司及学术机构开展抗体新药的开发,而百济神州一直是我们平台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我们在药物发现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与专长将持续为双方的高效合作保驾护航。”
诺纳生物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作为和铂医药全资子公司,致力于前沿技术创新,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涵盖靶点验证和多元化形态药物分子从发现至临床前研发等I to I(Idea to IND)完整服务。运用整合创新的技术平台及全球领先的科学家团队,公司提供涵盖抗原制备、动物免疫、单B细胞筛选、抗体开发与工程、成药性评估和药理评估的完整抗体发现解决方案。
Harbour Mice®可生成经典抗体(H2L2)和仅重链(HCAb)形式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与单B细胞克隆筛选平台相互协作从而优化抗体发现效率。诺纳生物聚焦全球专利技术平台,赋能全球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助推全球新一代抗体药物开发。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癌症患者发现和开发创新抗肿瘤药物,提高药物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通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外部战略合作,我们不断加速开发多元、创新的药物管线。我们致力于为全球更多患者全面改善药物可及性。百济神州在全球五大洲打造了一支超过9,400人的团队,并在中国北京、美国麻省剑桥和瑞士巴塞尔设立了主要办事处。
(信息来源:美通社)
 
生物制药公司FFirst Wave宣布与赛诺菲达成Capeserod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9月14日,First Wave BioPharma(FWBI.US)宣布与法国医药巨头赛诺菲(SNY.US)达成Capeserod的全球独家许可协议,该药物有望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GI)。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First Wave BioPharma在美股盘前暴涨超95%,截至发稿盘前涨95.22%,至0.8494美元。
Capeserod是一种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First Wave将重新利用和开发用于胃肠道(GI)适应症。
根据协议条款,这家位于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的生物技术公司将从法国制药商赛诺菲获得Capeserod的全球独家许可,并接管其临床开发,以换取“适度”的预付款。
此外,还将有额外的里程碑付款和个位数级别的净销售额特许权使用费,赛诺菲将会拥有优先取舍权来回购Capeserod,以用于未来的商业化模式。
据了解,First Wave BioPharma打算重新利用该药物并将其开发用于胃肠道适应症。该公司表示,正在计划立即开始与FDA讨论,为Capeserod制定开发和监管路径,并于2024年开始其2期临床试验。
赛诺菲对Capeserod的研究以及随后的人工智能分析表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对几种胃肠道疾病有潜在的治疗应用。
First Wav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mes Sapirstein表示:“获得赛诺菲对Capeserod的全球独家许可对First Wave来说可能是一次变革性事件,它为我们以GI为重点的开发产品线增置了一种安全性有据可查的药物。”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三星生物与施贵宝合作生产癌症药物
9月18日,三星生物制品公司与施贵宝(BMY.US)达成了一项协议,大规模生产施贵宝的商业抗体癌症药物。
根据新协议的条款,三星生物将在其最大的生物制造工厂(位于韩国松岛的第四工厂)提供抗体癌症药物的原料药生产。
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合作生产一种商用抗体癌症药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仅在制造方面继续合作,还扩大了他们在战略层面的合作关系。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资本竞合
汉腾生物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国投创业领投
9月13日,广州汉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近期已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领投,粤科金融集团、太朴生命科学投资和乾银投资跟投。本轮融资所获资金将用于推动公司新技术研发、商业化产能建设、国际化经营战略布局等。
汉腾生物2016年成立于广州,专注于大分子生物药CDMSO领域,提供从生物药CMC开发到商业化生产和全球临床供应的一站式端到端服务。目前,汉腾生物发展规模已从大湾区的几个基地扩大至上海、德国等全球六大研发及生产基地,发展势头强劲。汉腾生物在高产细胞株构建、复杂蛋白高表达能力,以及国际化生产能力上屡创佳绩。尤其是在lgM分子表达平台、表达宿主细胞、高密度细胞培养、新型制剂以及分析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同时,汉腾生物在服务速度上创造了从DNA到CMC生产完成只用了7个月的新记录,对客户产品快速推进到临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腾生物创始人兼CEO沈潇博士表示:“非常感谢本轮投资人对汉腾生物技术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度肯定,汉腾生物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可靠、高效、创新’的价值观和‘生物技术赋能未来’的使命,加速新药高质量研发和上市。本轮融资也将加速推进公司新技术的研发以及国际化布局,持续赋能合作伙伴,造福更多患者。”
本轮领投方国投创业表示:“CDMO/CMO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药研发和药品上市后生产具有关键支撑作用。我们持续关注并布局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技术能力突出、运营管理能力出色的生物医药企业。汉腾生物作为标志性的大分子药物CDMO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广东、上海和德国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与生产设施。公司拥有出色的国际化团队,在授权细胞株种类、临床前药学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和临床供应链服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和强大的技术沉淀。我们看好汉腾生物接下来的发展和国际化布局,相信公司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持续赋能客户。”
跟投方粤科金融集团表示:“国内创新药行业短期内承压,但长期增长逻辑不变。汉腾生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领先的生物药大分子CDMSO公司,为区域内生物医药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关键支撑。团队行业经验深厚,拥有国际化视野且年轻朝气,干事创业拼劲足。汉腾生物的快速成长对于推动广东省研发外包服务补强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看好汉腾生物基于领先细胞株开发及技术平台,巩固在大湾区内的优势地位。”
跟投方太朴生命科学投资表示:“生物技术赋能未来。汉腾生物具备出色的国际化视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年富力强的经营管理班子、极具创新效率的技术工程团队、扎实有效的技术产业化能力,坚持奋斗者精神。作为持续支持汉腾生物的投资机构,我们相信公司将在生物技术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中贡献强大力量。”
(信息来源:美通社)
 
劲帆医药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打造一站式基因治疗药物CRO/CDMO服务平台
9月12日,劲帆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业和弘信资本共同完成。主要用于劲帆医药加速推进cGMP车间建设,完善研发、专利、人才、业务推广等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基因治疗CDMO/CRO平台,赋能合作伙伴。
据公开资料显示,劲帆医药致力于大规模病毒载体制备及递送技术开发,已建立涵盖腺相关病毒、慢病毒、腺病毒、溶瘤病毒等载体研发平台,专注打造一站式基因治疗药物CRO/CDMO服务平台。公司拥有昆虫杆状病毒One-Bac 4.0系统专利技术平台,在AAV病毒及蛋白药物规模化生产中,具有高活性、高产率、稳定性优势。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纽安津生物宣布融资进展,加速新生抗原肿瘤疫苗管线推进
9月15日,纽安津生物发布新闻稿称,该公司已与博爱新开源医疗签订了投资协议,率先完成了5000万的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交割到账。本轮融资将助力纽安津生物自主研发的个体化肿瘤治疗性多肽疫苗注射用P01的1期临床试验、个体化肿瘤治疗性mRNA疫苗iNeo-Vac-R01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以及其他管线的快速推进。
纽安津生物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开发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产品。自2017年起,纽安津生物已在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科研临床研究,建立起新生抗原临床研究随访数据库,并搭建了一系列的细胞及动物模型,能够快速完成各类新生抗原产品的非临床功能验证,加速管线研发进度。
其中,注射用P01是纽安津生物旗下进展最快的肿瘤新生抗原个体化疫苗产品,是针对每位患者个性化定制的、成分各不相同的多肽疫苗。该产品已先后于2023年4月和2023年8月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适应症是接受过根治性手术且具有高复发风险的实体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巩固治疗(包括7类癌种)。
2023年8月,纽安津生物研发的iNeo-Vac-R01已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合作,正式开启了IIT临床试验。本项临床研究适应症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截止目前已有多例患者入组。
此外,纽安津生物还有多肽自组装疫苗以及一系列通用型疫苗等管线储备,皆处于IND准备阶段,计划于2024年起陆续申请IND。
对于完成本轮融资,纽安津生物创始人/董事长陈枢青教授回应道,非常感谢新开源对纽安津生物的支持和认可。本轮融资将助力公司完成注射用P01(个性化肿瘤治疗性多肽疫苗)和mRNA肿瘤疫苗产品的临床试验,以及加快推进其他管线。他们相信,这些肿瘤新生抗原免疫治疗产品一定会在临床试验和商业化方面取得成功,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新开源董事长张军政表示:“我们从2019年就开始关注纽安津项目,尽调期间我们组织专家团队研究了纽安津的技术平台以及IIT数据,我们认为纽安津拥有原创性的肿瘤疫苗技术,尤其看好纽安津的肿瘤新抗原人工智能分析平台,因此我们愿意与纽安津强强联合,尽快把P01以及纽安津其他管线往前推。接下来我们还会创造交流机制和平台,让纽安津与新开源平台上的其他精准医疗项目产生最好的协同效应。”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制药公司Nephron Pharmaceuticals宣布完成3.5亿美元融资,制造无菌、无防腐剂呼吸道吸入药
Nephron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领先的制药企业,总部位于南卡罗来纳州西哥伦比亚市,专注于研发非专利呼吸系统药物、吹瓶-灌装-密封技术以及提高安全性的产品改进。
9月18日,该公司宣布筹集了3.5亿美元的融资资金。本轮融资由包括BlackRock Capital Investment Advisors、PNC Bank和National Association在内的几家投资者领投。Nephron Pharmaceuticals计划利用此次融资资金支持其制药产业未来的发展。
在首席执行官Lou Kennedy的领导下,Nephron Pharmaceuticals开发并生产安全、经济的非专利吸入溶液和混悬液产品,是业内领先的无菌、无防腐剂呼吸吸入药物制造商,并且是2.25%,0.5mL消旋肾上腺素的唯一生产商。该公司的客户包括医院、零售药店、家庭护理公司、长期护理机构和邮购药店,所有药品都有独立包装和条形码,便于床旁扫描使用。
此外,Nephron Pharmaceuticals还经营着一个Nephron 503B Outsourcing Facility,致力于通过生产0.5% Albuterol 5 mL、del Nido Cardioplegia、1% Lidocaine和琥珀酰胆碱产品来解决药品短缺的问题,为全美的医院提供预灌封无菌注射器、鲁尔锁小瓶、静脉注射瓶和静脉注射袋。
Nephron 503B Outsourcing Facility有能力在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条件下生产短缺产品。为缓解美国药品供应链中持续存在的药品短缺问题,Nephron已采取应对措施,全天候生产预灌封注射器和无菌小容量肠外溶液(SVP)包装的短缺产品。首席执行官Lou Kennedy表示:“我们将竭尽所能避免延误患者的必要治疗,并继续开发短缺清单上的产品,同时注重质量和无菌生产。”根据DQSA指导草案,Nephron 503B Outsourcing遵循cGMP、GDP和所有质量要求,最重要的是,只有在无菌、细菌内毒素、微粒物质、环境监测和所有其他放行测试数据可用且合格后,才会放行产品。
1997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该公司的首款呼吸系统仿制药,自此,Nephron Pharmaceuticals一直致力于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物,拥有20多年的无菌药品生产经验。此外,该公司还是一家经过认证的妇女拥有的企业,得到了全国女企业主协会(NWBOC)的认可,作为妇女企业的第一家认证机构,该认证为Nephron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新的竞争优势。首席执行官兼所有者Lou Kennedy表示:“该认证使我们能够与现有客户群开发新的业务机会,从而为有能力的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信息来源:36氪To B产业报道)
 
市场风云
主动让出“重磅炸弹”权益,一家百亿美金Biotech的抉择
在创新药企的发展过程中,何时该激进向前,何时又该保守发展,是一门学问。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对错之分,但若是在该保守的时候激进了,在该激进的时候保守了,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之中。
关于保守与激进之间的平衡之道,美国创新药企Alnylam的做法,对当下的国内创药企们颇具意义。
Alnylam拥有一款临床早期数据极为优秀的重磅炸弹药物,并且其囊中金额足够。不少投资者都希望Alnylam能够选择自行研发这款药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权衡利弊,Alnylam选择了最为稳妥的药物研发方式:和大药企共同研发,以分摊失败风险,也平摊利润。
对此,华尔街资金表示不解。合作达成后,Alnylam股价不涨反跌。
但从一家企业的经营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生物制药寒冬里,哪怕实力再强劲的Biotech,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也没有太多可以失败的机会。
也因此,Alnylam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这,也与过去几年大肆建厂的biotech,形成了鲜明对比。
或许,Alnylam的选择诠释了这样一个理念,在很多时候,激进的策略,未必能够成功;但稳健的俗手,大概率可以保命。
01、即将到来的降压药革命
在生物制药领域,一款重磅炸弹药物足以成就一家公司。比如说,阿柏西普之于再生元、度普利尤单抗之于赛诺菲。
对于Alnylam来说,RNAi降压药zilebesiran,就有极大的可能使其实现阶级跃迁。
在公布早期临床数据后,不少业内人士将zilebesiran视为会深刻影响未来高血压管理和治疗的里程碑式发现。
具体来说,在7月19日Zilebesiran在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在单剂≥200mg zilebesiran给药后,实现了24小时周期内持续持久的血压降低,且效果持续长达6个月;在800mg剂量下,zilebesiran治疗在第6个月使得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降低22.55.1 mmHg和10.82.7mmHg。
这一初步临床数据意味着,zilebesiran药效可以持续半年时间之久,一年两针控制高血压或许会成为现实。
要知道,近些年来高血压领域仍然以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老面孔为主。
而这些降压药大部分都需要日日服用,这也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一旦漏服,患者的血压可能控制也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所以,一年只需注射两次的zilebesiran足以改变高血压的治疗范式。
当然,这还只是一期临床试验,尚不能由此判断zilebesiran的成败走向。令人惊喜的是,不到两个月后zilebesiran公布的二期临床试验,再次取得到成功。
9月7日,在名为KARDIA-1的二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试验中使用300mg和600mg的Zilebesiran三个月后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降幅都超过了15mmHg,达到了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从目前公布的一、二期临床数据来看,Zilebesiran或许能够解决血压波动大、夜间血压缺乏监控、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选手。
02、主动让出重磅炸弹药物权益
随着临床数据的陆续出炉,人们对Zilebesiran未来的期待值不断提高
要知道,全球约有12亿高血压患者,且80%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需要长期用药。患者规模足够大、用药周期足够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Zilebesiran若是能够成功,无疑能够给Alnylam制药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药物,华尔街的投资人们自然是希望Alnylam将药物的权益全部攥在自己手里,搏上一搏晋升为一家Biophamra。
即便在国内,面对同样的情况,相信大多数国内Biotech也会选择冒险的做法。
但是Alnylam的管理层,却做出了与大多数人期待所不同的选择。
7月24日,Alnylam与罗氏公司达成战略协议,罗氏公司以3.1亿美元的预付款,拿下了Zilebesiran在美国以外的全部治疗权和在美国的共同治疗权。
在美国市场,Alnylam与罗氏共同商业化,利润平分;在美国之外,罗氏拥有独家商业化权益,Alnylam获得低两位数的销售分成。
在研发方面,Alnylam将领导zilebesiran首个适应症的开发计划,所有成本Alnylam承担40%、罗氏承担60%。
看上去Alnylam是找了一个大腿,共同分担药物失败的风险,但在投资者看来,这绝对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因为zilebesiran早期临床数据优秀,Alnylam资金也足够,倘若Alnylam选择支独立研发这款药物,便可独享这款药物未来所有的收入。
如今,虽然有罗氏共同分担研发费用,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这款“重磅炸弹”的收入也要平分给罗氏。而这部分被分走的销售额,本来能够加速Alnylam从Biotech迅速成长为Biophamra。
这一点,有再生元的经历在前。2007年,再生元与赛诺菲达成合作共同推度普利尤单抗,二者平分这款药物的美国权益。2022年,这款药物收入82.39亿欧元,而再生元仅从中获得了28.56亿美元的销售额分成。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再生元将这款产品的权益牢牢握在手中,如今再生元在全球药企的排名,或许还能往前提升几位。
也是出于这种担忧,在与罗氏合作的消息公布后,Alnylam的股价反而下跌了3.87%。
03、Alnylam的权衡利弊
不过,对于Alnylam来说,其选择和罗氏合作,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Alnylam首席执行官表示,“此次合作使Alnylam以更稳健的方式开发zilebesiran。”
这不难理解,虽然zilebesiran早期临床数据积极,但对于Alnylam来说,想要单独将zilebesiran推至上市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高血压患者规模庞大,所以zilebesiran想要获批上市,势必要进行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此前,Alnylam就提到zilebesiran会进CVOT(心血管结果试验),用于评估药物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临床试验比普通临床试验更费时费钱。
在时间上,分析师预测zilebesiran上市周期会被大幅拉长,很难期望zilebesiran在2033年之前上市。在金钱上,过往的历史数据显示,做一个3期CVOT试验大约需要花费2、3亿美元费用。再加上后续自建商业化渠道,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虽然,目前为止Alnylam已经有四款药物获批上市,账上现金及有价证券也有着20亿美元。但考虑到Alnylam还有着8亿美元的流动负债,同时公司还有多个产品需要研发,显然单独推进zilebesiran的研发,对Alnylam来说会有不小的压力。
但与罗氏合作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根据协议Alnylam只需要付出40%的研发费用,而后续商业化全由这样万一临床失败,也不至于伤到Alnylam的元气,公司还能够继续发展其他项目。
同时,在Alnylam制药看来,借助罗氏的销售网络,zilebesiran的销售额将会更高。
Alnylam此前预计zilebesiran在两个适应症中有着超40亿美元的机会。但在与罗氏合作后,Alnylam预计zilebesiran的峰值销售潜力可能远超过40亿美元。
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Alnylam的选择也就可以理解。
04、一场保守与激进的对抗
当然,对于Alnylam的选择,我们无法用对或者错来衡量。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企业做下的不同选择,最终也会决定企业的命运走向。
Alnylam选择保守前进的方针,确实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过去,Alnylam也正是依靠这种保守、稳健的发展策略,才得以在生物制药寒冬中也能活得游刃有余,不断向前发展。
但这个选择另一面是,Alnylam延缓了从Biotech发展为biophamra的时机。
在美国能够从Biotech成长为biophamra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Alnylam错过这样一次的机会,再等到下一个跃迁为biopharma的机会不知道要多久。
所以对于美股投资者而言,对于Alnylam的选择,多少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回到国内来说,在国内像Alnylam这样的保守派反而是少数。更多的国内药企都是激进派,都梦想成为phamra。
即便不少biotech的产品遥遥无期,成为pharma的准备工作早已经提前部署,不断融资以搭建商业化团队,扩建厂房…….
寒冬之下,过于激进的缺点暴露无遗,部分药企又陷入了卖厂房求生的窘境。能力不够却硬要去凑,最后的结果,只会让Biotech处于不上不下的困局中。
不是所有biotech都适合转向去做pharma,也并不是每个Biotech都必须成为Biopharma。与其将自己置于不上不下的困境中,不如适时学会取舍,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高速发展的中国生物医药,如何应对行业周期调整?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2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指出,全年审评通过建议批准21个创新药,含3个首创新药(First-in-Class);全年整体按审评时限审结率提升至99.80%,且多个类别的按时限审结率取得历史性突破;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细胞)和4个新冠病毒治疗药物获得上市批准,38件退热止咳类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药品注册申请获得应急审评批准;儿童用药批准数量为66个,创历史新高……
Cytiva中国总裁周敏涛近日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在中国同样也是。整个中国市场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六七年间是爆炸式增长,中国Biotech总市值从2016年的1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800亿美元。
然而,在经济开始逐步回升的2023年,医药行业虽然有诸多发展亮点,但是仍整体上跑输大盘,处于艰难的行业下行周期。君实生物全球药物安全副总裁詹骁靖在第十二届Medidata NEXT中国年会上表示,中国医药创新虽进入收获期,真正走向全球仍道阻且长。
据Pharmaprojects®2023年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5402条药品管线,占全球管线数量的23.6%,比2022年的管线数量上涨23.22%,远超全球管线5.89%的增长。近年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增强,IND数量显著增加,新药出海数量也水涨船高。在新药核心临床申办数量上中美差距逐渐缩小,显示出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近年逐渐增强。
但与此同时,可以发现,中国新药研发方向仍聚焦于经充分验证的成熟靶点,对新兴靶点的探索亟待提高。同时,中国在研靶点中成熟靶点占比远高于美国和全球平均水平,在全球新兴靶点中,仍有70%靶点国内尚无产品进入临床阶段。
“在研产品的靶点集中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意味着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正是在迫于价格与产品的‘双内卷’;中美双报趋势下,日渐成熟的本土药企研发能力亟待提升;海外市场潜力待挖掘;人才、监管制度需要与国际接轨等多重因素推动之下,本土企业积极探索全球发展道路势在必行。”詹骁靖说。
同质化竞争严峻
致同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本土药企创新力尚显不足,需从“改良创新”迈向“原始创新”。一方面,中国创新药中能够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创性药物(First-in-Class)仍然不足。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开发的FIC新药尚未有被国内外其他企业fast follow的情况。中国FIC不成功,药物不被认可只是表象,本质原因在于药物背后的全新靶点或机制并没有得到国内外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另一方面,我国药企最常用的仍是Fast-follow打法,新药研发多属于Me-too或者好一些的Me-Better。我国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都在做仿制药研究,离真正的创新型大药企的目标差距较大。在我国11,820家药企中,新药研发项目占比超过50%的企业仅有2851家,约24.1%;而美国这一比例高达99.6%。
在研发方向上,创新药研发靶点过于集中,同质化竞争严重。根据CDE数据,2021年登记临床试验的前10位靶点分别为PD-1、PD-L1、VEGFR、HER2等,品种数量分别多达71个、59个、46个、43个(以“受理号”字段不重复计数),其中5个靶点(PD-1、PD-L1、HER2、EGFR和CD3)的药物适应症超过90%集中在抗肿瘤领域,4个靶点(PD-1、PD-L1、HER2和EGFR)的药物适应症全部集中在抗肿瘤领域。
在致同咨询看来,目前国内药企投入和追逐的热门靶点集中,造成对有限靶点过于集中的研发导致的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甚至是患者招募都会出现困难,从而影响研发进度。与此同时,未来由于创新药企业管线的同质化程度过高,也会导致后期步入医保集采或国谈阶段就更容易陷入同行竞价的情况,如果研发进展不能占得先机,将失去抢占市场份额的最佳机会,在药品定价和销售等方面陷于被动。
此外,眼下境外审批政策变化改变原有新药获批方式,研发投入要求更高导致出海受挫。2022年在CDE上公示的3320个药物临床试验中,国际多中心试验有285个,占比8.6%。目前,中国药企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仍以I期为主。自2013年至今,中国制药企业在美国开展的临床试验共659项,其中I期290项(约44%),I/II期118项(约18%),II期130项(约20%),II/III期共17项(3%),III期104项(约16%)。
FDA新药审评体系的收紧,也对本土药企临床试验开展提出更高要求。詹骁靖指出,近2年药物上市申请被拒的原因主要有4点:临床获益不明确,即有效性不足(46%);安全性数据存疑,即药物毒副作用不耐受(12%);缺乏国际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15%);药物生产记录及设施存在问题(27%)。
2022年中国多家头部创新药企业的肿瘤药物“出海”遇挫,也被认为与FDA在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计划(要求更多的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要求药企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地纳入更多人种)有很大关系,而这势必大幅度增加药企的临床研究成本。
而从去年以来,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黄医药等企业的创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时接连遇挫;今年2月份,诺诚健华BTK抑制剂奥布替尼的海外授权遭渤健退回,创新药“出海”再度被蒙上阴影。如何解决上述一系列的问题也成为业内关注的重要议题。
如何多维度把控风险?
在业内看来,目前本土创新药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也在于,目前很多市场化资本更愿投入于靶点明确且能快速上市的产品,导致中国基础研究实力依旧薄弱。而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也需要倒逼创新药企避开同质化竞争,努力迈向“原始创新”的阶段,加强“First-in-class”创新药的研发,注重未满足重要品种研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上海阿特蒙医院院长、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理事长李进在上述论坛上提到,生物制药行业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与中国未来的发展休戚与共。2014年以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各方力量紧密合作,不断推动着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产学研医多方合作是重要趋势。周敏涛介绍,以最近新修订的《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2.0版为例,政策上主要针对进口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的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该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该方案的实施将为Cytiva加快技术应用开发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多的机会。同时,方案还将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推动本土研发需求的发展,政策很大程度上会方便进口,并且会帮助促进生物制药的研发和企业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中国企业开展更多的合作。”周敏涛说。
除多方合作之外,也需借力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是历史的必然,从eDISC(智能化临床研究协同系统)到EDC(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具有数据更安全、效率更高、准确性更高的特点,将给肿瘤早期临床研究水平带来多维度提升。Rave EDC具有全球行业领先的临床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截至目前,Rave EDC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超过30000个临床研究,入组患者逾900万。”李进说,Rave EDC作为临床试验的首选EDC解决方案,首先应用于抗肿瘤药物I期试验,优化数据管理,帮助全面改善试验数据采集效率,提升试验数据质量与完整性。
数据采集是数字化的第一步,也是坚实的地基。“万丈高楼从地起,现如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临床试验行业在创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敢于尝试、积极尝试。比如AI。五六年前到东方医院之后,我就意识到我们可能要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李进强调,一方面,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如今,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很多行业里已经是如火如荼地开展;另一方面,随着药物临床试验中心迅猛发展,临床研究也比较多,医生从早上7点钟上班工作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如何能够在为医生减负的同时又把研究任务完成?就是要借助人工智能。
“我们也希望智能平台通过融合智能招募、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样本管理、数据中台等,可以依靠人工智能录入和分析数据,使医生和护士得以解放,特别是CRC(临床协调研究员)。”李进说。
Cytiva于2023年进行的《全球生物制药弹性指数》调查也发现,受益于数字化基建与工业4.0,83%的中国受访生物制药高管认为,中国在使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方面相当或非常高效。
打通国际化路径需“三步走”
在临床试验、研发布局之外,商业化、国际化“出海”的问题始终是最受多方关注的重点话题。目前,不少Biotech企业布局者认为,“出海”国际化可以加强本土创新药企的造血功能。也有不同的观点指出,“出海”并不适合所有Biotech企业。
而和往年相比可以发现,近期国内创新药“出海”整体进展有所放缓。不少企业也愈发认识到,想要实现产品的顺利“出海”,一方面,需要去挖掘真正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开发出真正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避免被卷入同质化竞争;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加快海外临床,靠科学数据说话,提高产品成功商业化的可能性。
究竟该如何实现?对此,达索系统生命科学事业部副总裁、Medidata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威表示,近几年,我们也见证了国产创新药在海外市场的乘风破浪,支持了中国所有的23个大额license out的创新药品研发,其中大额指的是5亿美元以上的交易,几乎涵盖了所有热门和创新的靶点。
“也是在此过程中注意到,中国创新药出海是几代临床研究从业人员的梦想,中国的药研创新正在快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中,并希望在某些领域走到前端,但有关这块创新的全球排名,中国药企暂未进入前50的队列。”李威说,所谓“出海”,重要的一环是要遵循国际的通行法规,比如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但中国其实没有单独出台此类法规,不过,中国药品管理制度尤其注册管理制度正迅速地与国际接轨。
“前一段时间ICH新规发布,临床研究人员讨论的就是怎么在中国落地实施ICH新规。所以体系并没有割裂,本土药企需要更好地依托拥有全球合规经验,以及创新成熟的技术支撑的企业,帮助他们迅速走向国际。”李威说。
致同咨询方面也建议,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不能仅是因为在国内遇上了比任何人想象的行业寒冬就被迫出海,而是要在有足够的创新力和运营能力后再出海。虽然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才真正说明我们的实力,但中国市场仍是中国药企的立身之本。
尽管面临靶点扎堆、市场竞争白热化、“出海”瓶颈不断等挑战。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医药企业依旧值得关注。“我们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在加快、加强本土化的战略。科创中心的扩建其实也是本土化战略中一大重要举措,科创中心的功能也是为了推动整个生态系统,最大的作用是赋能产业界,针对性解决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新型疗法、智能制造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创造营收。”周敏涛指出,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几年经历了爆发式发展以后,目前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对产业来说是有好处的。也正是在此阶段,要推动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市场变化促使很多不成熟的资本和低质量发展的企业离场,其实对于产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长期的产业,我们相信在未来,这个产业会长期向好。”周敏涛强调。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市场分析
当大药企砍管线成日常,创新药竞争来到新高度
药物研发向来是一将功成万骨,在那些意气风发的新药身后,多的是管线因为各种原因被药企弃之不用。
2023过半,跨国大药企的斧头依然没有放下。
裁员、砍管线,向来是药企节流的两大法宝。如果说biotech是为了省钱,活下去,不差钱的大药企则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活得更好。
取舍背后,这些大药企正在用行动,向市场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
环境在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所有人都越来越关注创新效率是否足够,回报是否充足,药企也变得更聚焦、追求更高的效率。这也将创新药的竞争推到一个新高度。
01、“瘦身”继续
在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中,诺华、罗氏、百时美施贵宝、艾伯维、渤健等跨国大药企的主题依然是降本增效。
渤健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9.19亿美元,同比下滑4%,净利润9.81亿美元,同比下滑23.2%。
财报发布的同时,渤健宣布了一项“Fit for Growth”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前节省10亿美元运营费用,其中3亿美元将被重新投入产品开发和商业化,这项计划最受关注的是将裁员约1000人。
对此,渤健CEO表示,公司正在业务转型,虽然在新的管线和产品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但还需要减少在其他领域的投资,相信有了这些变化,渤健将能够更好地实现增长最大化。
在渤健之前,诺华已经开始了做“减法”,不断调整结构、退出资产,2022年裁员4000人,而这还只是开始,此前诺华曾宣布未来3年内裁员8000人。
除此之外,诺华还在大刀阔斧地砍管线,一季度宣布,在审查其战略契合度和销售潜力后,将停止10%的临床开发项目。
而在最新的半年报中,诺华终止了NASH疗法PLN-1474、镰状细胞病药物OTQ923/HIX763的开发合作项目;付出3亿美元首付款后选择放弃TIGIT单抗欧司珀利单抗的相关权利;减重药物MBL949也已经停止研发。
与此同时,诺华也在寻找外部优质资产,比如以最高35亿美元收购生物制药公司Chinook Therapeutics,押宝肾病领域。
艾伯维则在悄无声息中,在ADC领域又退了半步。
8月23日,艾伯维更新了管线,从其产品线中删除了2条ADC管线,包括ABBV-011和与辉瑞合作的ABBV-647。
尽管ADC当前热度非凡,但与许多公司选择不同,艾伯维一直在“撤退”。一季度因为临床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刚刚砍掉一款TNF ADC药物ABBV-154,如果再加上此前的ABBV-3373、ABBV-414、ABBV-221、ABBV-321,艾伯维抛弃的ADC已多达7款。
这对原本手握药王修美乐、一年营收500亿美元的艾伯维来说,不算什么,但眼下,其正处于修美乐专利悬崖的过渡期,一方面需要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则需要找到下一个增长引擎,其自研管线中尚未出现能扛起修美乐大旗的后来者。
继一季度砍掉6条管线后,罗氏在半年报中提到,将终止几款候选药物开发,包括处于III期阶段的替奈普酶治疗卒中适应症,II期阶段血友病A基因疗法RG6358,以及4款尚处于I期研究阶段的新分子实体药物。
9月14日,百时美施贵宝在其研发日公布削减研发管线,包括两个2期临床项目(HSP47和一个TIGIT实体瘤项目)和四个1期临床项目。
在研发日公布砍管线的还有靠新冠疫苗暴富的Moderna。根据公司介绍,其将“在需要时”进行管道优先排序而剔除。其中包括两个阿斯利康合作后放弃的管线AZD8601、MEDI1191以及mRNA-1653、mRNA-1703。
大药企的“瘦身”依旧在继续,未来还会有很多管线被弃用,无声无息地就好像从未存在过一般。
02、取舍之间
如果说biotech裁员、砍管线,主要是为了省钱,活下去;大药企则不同,它们削减管线、取舍之间,为的是保持竞争优势,活得更好。
实际上,手握庞大管线,优化管线对于大药企来说是常规操作,原因也不尽相同。
有的是因为安全性或疗效不佳被动放弃。比如,诺华因为疗效欠佳,放弃了减重药物MBL949的研发。
与大部分减肥药瞄准的都是GLP-1靶点不同,MBL949是一款GDF-15受体激动剂。此前,诺华对这款药物期待颇高,将其命名为高风险、高回报项目。
如果临床二期试验结果积极,诺华会针对这一药物开展更广泛布局,包括早期候选药物的进展、组合的开发等,以此入局减肥药竞赛。遗憾的是,这款新机制药物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减重效果,在二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平平。
诺华之前,阿斯利康、辉瑞也因疗效、安全性停止了各自减肥药产品的开发。
这不难理解。在减肥药赛道上,前有诺和诺德、礼来两大糖尿病巨头把守,后有安进等来势汹汹的后来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身的产品不具备疗效、安全性优势,很难在内卷的赛道中拼出一条生路。基于此,包括诺华在内的大药企选择了及时断腕止损。
再比如,百时美施贵宝出于安全原因终止了处于2期临床阶段的TIGIT管线。此前,其正在研究该管线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该临床试验在终止前只招募了一名患者,百时美施贵宝的终止理由是“安全原因、风险/效益发生不利变化”。
TIGIT靶点可谓命途多舛,一度被视为肿瘤免疫学的光明与希望的存在,然而如今其高风险已经成了业内共识。百时美施贵宝在潜在风险面前,选择撤退,某种程度上也是识时务之举。
与之相比,艾伯维在ADC领域的撤退显得有些令人费解。
被艾伯维删除的管线之一,ABBV-011在不久前的ASCO年会上,才刚刚露过面。这款ADC药物靶向的是SEZ6,后者通常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高表达。
艾伯维此前曾评估ABBV-011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PD-1抑制剂budigalimab联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根据其在ASCO年会上的报告,I期临床中,该药总缓解率为25%,中位持续时间为4.2个月。
虽然这些数据是初步的,但它们表明,ABBV-011在SCLC中表现出积极疗效。结果管线的调整来得猝不及防。
终止开发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或许是对项目前景评估后主动进行的调整,但只要靶点没有问题就还有希望,毕竟艾伯维还保留着另一个SEZ6 ADC ABBV-706。
打击接二连三,主动或被动取舍不断,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创新药行业向上的趋势。
药企追求创新的体系,不会因为一个又一个挫折停下。因为驱使它的,是一个永远追求增长与突破的世界。
03、效率第一
所有人都越来越关注创新回报是否充足。
德勤2019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尽管生物制药公司在过去10年中为创新进行了大量研发投资,但同期回报率大幅下降,从10.1%降至1.8%。
趋势如此,大药企也很难独善其身。
上天大概是公平的,它给了大药企某些方面的优势,就注定会存在另外一些方面的劣势。
因为占据资金、商业化各项优势,大药企往往采取买买买、广撒网式管线布局。核心在于,一个大爆款可抵所有。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大药企的效率在变低,研发回报率随着资产价格的升高而变低。
以罗氏为例,其在研发日上分析总结了研发投入、效率,策略以及接下来的改进方向。
罗氏关于研发效率的分析模型,包括管线成功率、数量、价值、投入、周期等角度。具体来看,临床成功率方面,从临床前到上市罗氏的成功率为9.9%,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三;III期临床成功率为58%,低于平均的76%。
产品研发费用方面,2018年-2022年期间,罗氏每个NME(新分子实体)研发费用平均为57亿美元,高于平均水平47亿美元。
研发周期方面,罗氏从临床前到上市大概需要9年时间。2013年-2017年从临床前到上市罗氏需要9.4年,而行业平均为8.7年;2017-2021年从临床前到上市罗氏需要9.2年,而行业平均为9.4年。
以上不难看出,尽管罗氏的研发周期在变短,但相比行业平均水平,其III期临床成功率以及研发效率还有待提高。
这或许正是其不断调整管线的核心原因。眼下,罗氏正在探索研发生产力的转型变革。在研发日上,其表示将从有效性、效率层面提高其研发生产力。
在有效性层面,罗氏计划基于对科学和商业风险的审查来提高成功率;利用RWD和人工智能加速开发更多管线,并引进更多的外部创新管线;专注于具有最佳一流潜力的管线;
而在效率层面,则将简化流程,部署行业领先的数据系统和运营管理,同时利用技术变革减少临床阶段之间的间隔,提高开发速度等。
与此同时,罗氏还将对不同资产进行分级管理,加速高潜力项目的开发。
本质上,这些动作都是在追求更高的效率,进一步聚焦确定性。
不止罗氏,诺华也在追求更高的成功率。其全球药品开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Shreeram Aradhye对外表示,公司缩减管线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确定核心治疗领域;另一方面,能将资源和人力最大程度地聚焦在最关注的治疗领域上,借此进一步加强研发成功率。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大药企们正在加速从不具优势的领域抽身,让自己更加聚焦。
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进一步聚焦,以及如何构建筛选市场切实需要的管线,也应该是各家需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运作管理
传统药企的2023,转身进行时
2023年上半年,创新药企的表现超出市场预期,越来越多药企证明了自己的盈利能力。那么,传统药企的表现又如何呢?
上半年,传统制药板块整体收入2349.4亿元,同比增长5.47%。在集采、创新药国谈降价的多重政策影响下,传统药企保持低增长姿态或许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但与此同时,这些药企也在积极拥抱创新,试图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上。未来,谁能率先突围呢?
01、增长引擎开始切换
整体来看,低增速还是传统药企的常态。
领头羊中,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及翰森制药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9.19%、3.01%及1.73%;
中小企业梯队中,信立泰、京新药业、恩华药业、海思科、贝达药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同比增长0.97%、3.41%、19.95%和9.81%、4.83%。
与此同时,相对积极的一个信号是,传统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在持续提升。
典型如恒瑞医药。上半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为49.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4.43%;而2022年全年,公司创新药比重为40.48%。
同样表现的还有翰森制药。上半年,翰森制药收入约为45.11亿元,创新药销售收入约27.96亿元,占比从去年的52.3%上升至61.8%。
经过几年转型后,传统药企的增长引擎,在逐步切换。
02、费用结构逐步优化
在收入结构变迁的同时,传统药企的费用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可以看到,上半年传统药企的销售费用率为20%,较去年同期的20.49%下降了0.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药企的研发费用率则从6.62%增长至7.07%,上升了0.45个百分点。
在仿制药集采的大背景下,传统药企正在不断加强拥抱创新的力度。这在头部药企中,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
例如,中国生物制药的销售费用率下降了接近2.6个百分点,而研发费用率增长了接近2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这些药企不仅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同时也在积极引进。今年以来。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等药企在BD领域均有所建树。
对于传统药企来说,低谷或许还没有过去,但积极转型的态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科技研发
挑战乌司奴单抗!艾伯维IL-23单抗III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9月12日,艾伯维宣布利生奇珠单抗(risankizumab)对比乌司奴单抗(ustekinumab)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的III期SEQUENCE研究达到了所有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SEQUENC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头对头III期临床试验,共纳入527例接受过一种或多种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治疗的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所有患者的基线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为220-450分。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第24周实现临床缓解(定义为CDAI低于150分)的患者比例和第48周实现内镜缓解(定义为克罗恩病简化内镜下评分(SES-CD)分数≤4分且相比基线至少降低2分,任何子评估项得分不能超过1分)的患者比例。
结果显示,利生奇珠单抗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非劣效于乌司奴单抗组(59%vs40%);内镜缓解率优效于乌司奴单抗组(32%vs16%,P<0.0001)。
此外,利生奇珠单抗的安全性与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情况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风险。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COVID-19和头痛。
利生奇珠单抗是艾伯维和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的一款IL-23单抗,可靶向结合IL-23的p19亚基,从而阻断IL-23与其受体结合。IL-23是一种参与炎症过程的细胞因子,被认为与许多慢性免疫介导疾病有关。
2019年3月,该产品首次在日本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斑块状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2022年6月,利生奇珠单抗的适应症扩大至克罗恩病。今年7月,利生奇珠单抗在中国申报上市。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远大医药创新产品Ryaltris®复方鼻喷剂已完成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研究并成功达到主要终点
9月13日,远大医药(00512)发布公告,该集团的全球创新药Ryaltris®复方鼻喷剂(GSP 301 NS)在中国开展的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患者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的III期临床研究(GSP 301-308)于近日完成并成功达到主要终点,这是集团在呼吸及重症抗感染板块的又一项重要研发进展。
GSP 301-308是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三臂、多中心、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了535名12岁及以上SAR患者,以1:1:1的比例被随机分配至GSP 301 NS治疗组及两个原研单方阳性对照药治疗组盐酸奥洛他定鼻喷剂(Patanase NS)和糠酸莫米松鼻喷剂(内舒拿®NS),均给药14天并收集患者对用药后症状改善的评分信息,以评估GSP 301 NS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
GSP 301-308疗效评价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反射性鼻部症状总评分(rTNSS)与瞬时鼻部症状总评分(iTNSS)评分表。评分表中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鼻部症状越严重,用药后评分下降表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评分值较基线值(用药前评分值)变化越大表明患者接受治疗后SAR症状改善越明显。此临床研究疗效性的主要观察终点为:GSP 301 NS(试验用药)治疗组14天期间受试者自评的上午和下午12小时rTNSS平均值较基线的变化值,与两种单方阳性对照药治疗组的变化值进行比较,若试验用药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说明试验用药疗效更明显。本研究的临床结果显示,GSP 301 NS组、Patanase NS组和内舒拿®NS组治疗14天期间受试者自评的上午和下午12小时rTNSS平均值较基线变化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3.84、-2.58和-3.35,由统计数据可见GSP 301 NS组rTNSS下降幅度大于Patanase NS组和内舒拿®NS组,且组间差异有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意义(GSP 301 NSvs.Patanase NS,P<0.0001;GSP 301 NSvs.内舒拿®NS,P=0.0018),证明GSP 301 NS的疗效评分均优于单方原研制剂Patanase NS和内舒拿®NS。同时,产品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特征也都达到了预设的临床终点。
GSP 301 NS是一种新型的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的复方鼻喷剂,用于治疗成人和青少年的SAR。作为复方制剂,GSP 301 NS能够给SAR患者带来更为便捷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为SAR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手段。该产品于2022年1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在此之前已在澳洲、韩国、俄罗斯、英国和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销售。GSP 301 NS于2021年10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4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于2023年5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GSP 301-308为GSP 301 NS在中国的注册性临床研究,研究的顺利完成是该项目在中国落地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是世界上过敏性鼻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国成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约17.6%,患病群体已近2.5亿人口,其中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约1.3亿,患者群体庞大。根据《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指南,鼻用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类固醇药是SAR的首选用药,对于中、重度SAR患者,建议联合使用鼻用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类固醇药,而目前中国国内的鼻用制剂主要以单方制剂为主,临床需求迫切,市场前景巨大。
呼吸及重症抗感染领域为集团核心战略领域之一,现有产品超过10款,覆盖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多个适应症,在呼吸疾病治疗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组合。其中,集团明星产品切诺和金嗓系列均为中国全国独家品种,并获得了多项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明确推荐。在研产品方面,集团针对未被满足的重大临床需求进行创新布局,已有多款在研产品覆盖过敏性鼻炎、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副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其中,用于脓毒症等重症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已在五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七个临床批件,完成了三项针对患者的临床研究,在中国开展的针对ARDS的Ib期临床研究、在欧洲开展的针对重症病毒感染的IIa期临床研究以及在澳洲和比利时开展的针对脓毒症的Ib期临床研究均已达到临床终点;在中国已获批开展用于治疗脓毒症的II期临床研究;另一款用于治疗脓毒症的全球创新产品APAD已获批开展I期临床研究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未来,集团将继续采用自主研发与全球拓展的研发理念,打造气道慢病全周期管理产品集群和重症抗感染产品管线,不断巩固集团在该领域的行业地位。
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针对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大对全球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丰富和完善产品管线及产业布局,采用“全球化运营布局,双循环经营发展”策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发展并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充分发挥集团的产业优势和研发实力,快速将科技创新产品落地上市,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先进更多样的治疗方案。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艾伯维口服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在华获批重度斑秃临床
近日,CDE官网显示,艾伯维旗下重磅JAK1抑制剂乌帕替尼片用于重度斑秃的临床试验申请获默示许可。
斑秃是一种以非瘢痕性脱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影响任何有毛发的部位。研究显示,斑秃可能起源于JAK-STAT途径的激活,继而引起毛囊免疫环境崩溃,对毛囊进行自身免疫攻击。
乌帕替尼是一种选择性JAK抑制剂,目前正在多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中对其进行研究。基于酶和细胞试验,乌帕替尼对JAK1显示出的抑制效力大于对JAK2、JAK3和TYK2的抑制效力。2019年8月,该产品首次获FDA批准上市,用于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JAK1抑制剂。
2022年2月,乌帕替尼片首次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同年3月,又获批了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两项新适应症。今年2月,乌帕替尼片第4项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7月,乌帕替尼片斩获第5项适应症,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
自上市以来,乌帕替尼销售额迅速增长,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销售额分别为0.47、7.31、16.51、25.22亿美元。艾伯维预计,2025年乌帕替尼的销售额将超过7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礼来旗下的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已在今年3月获得NMP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成为了国内首个用于系统性治疗重度斑秃的创新靶向药物。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用于减重!华东医药小分子GLP-1R激动剂新适应症获批临床
9月15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的1类新药HDM1002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拟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根据华东医药公开资料,HDM1002为该公司研发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与GLP-1受体相结合,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并且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同时它还能够能延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因此,GLP-1被认为是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有力靶点。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已上市的GLP-1R激动剂均为肽类注射剂,存在长期频繁注射或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
HDM1002片是中美华东自主研发的1类化药新药,是具有口服活性、强效、高选择性的GLP-1受体小分子完全激动剂。临床前研究显示,HDM1002可强效激活GLP-1受体,诱导环磷酸腺苷(cAMP)产生,具有强效的改善糖耐受、降糖和减重作用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2023年5月,HDM1002片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申请已经先后获得中国NMPA和美国FDA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GLP-1靶点,华东医药已经开发了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在内的长效和多靶点相结合的差异化产品管线。其中,利拉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该公司在研的GLP-1类产品还包括GLP-1R激动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双靶点激动剂HDM1005及GLP-1R/GIPR双重激动SCO-094、小分子口服GLP-1R激动剂TTP273以及靶向GLP-1R/GCGR/FGF21R的长效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等多款产品。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恒瑞启动HER2 ADC一线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III期临床
9月15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恒瑞医药子公司盛迪亚生物登记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III期研究(代号:SHR-A1811-307),旨在评估注射用SHR-A1811单药或联合帕妥珠单抗对比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注射用SHR-A1811是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以HER2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注射用SHR-A1811可通过与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在肿瘤细胞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释放毒素,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SHR-A1811目前已开展多项I~III期临床研究,涵盖HER2表达或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结直肠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等。
本次公示的SHR-A1811-307研究主要终点为SHR-A1811单药或SHR-A1811+帕妥珠单抗对比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盲态独立中心审查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评估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客观缓解持续时间等有效性;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估SHR-A1811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免疫原性。该研究计划入组8 6 4例患者。
今年4月,恒瑞医药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会上首次披露了SHR-A1811治疗晚期实体瘤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的积极数据。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多数患者经过SHR-A1811治疗后出现肿瘤缩小。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经确认的ORR达76.9%,6个月的PFS率为88.6%;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中,经确认的ORR为49.4%,6个月的PFS率为63.8%。其他HER2表达或突变实体瘤的经确认的ORR为53.6%,6个月的PFS率为73.4%。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GCGR/GLP-1R双重激动剂在中国递交3期临床申请
9月15日,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向CDE递交针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申请。该试验旨在进一步探索GCGR/GLP-1R双重激动剂survodutide在中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前公布的全球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在为期46周的survodutide治疗期后,患者体重减轻可高达19%。
超重和肥胖是复杂的慢性疾病,涉及脂肪的异常或过度蓄积,对个人整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已成为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基于中国患者的特点,建议设定BMI值24.0kg/m2为超重临界值,28.0kg/m2为肥胖临界值。《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成人(≥18岁)的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超重/肥胖成年人已过半。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中国目前已有6亿人超重和肥胖。
Survodutide是勃林格殷格翰在心肾代谢疾病领域重要的在研药物之一,由该公司和Zealand Pharma联合开发。该产品可同时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和胰高血糖素(GCG)受体,在抑制食欲的同时,还能提高能量消耗,从而治疗肥胖。
目前,勃林格殷格翰也在同期开展另一项2期研究,旨在评估survodutid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F1/F2/F3期)成人患者(无论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的疗效。该试验预计在2023年第4季度完成。该研究已获得美国FDA针对其成人NASH适应症的快速通道资格。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研发和医学高级副总裁张维博士表示:“代谢和心血管、肾病疾病是勃林格殷格翰深耕的疾病领域之一,我们深知该领域中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目前中国临床研发团队正积极准备参与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的前期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该中国临床试验申请能够早日获批,产生survodutide专门针对中国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循证医学证据。”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新药上市
国内上市
礼来两款糖尿病治疗产品在中国获批
9月15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两款糖尿病治疗产品在中国获批,分别为:长效GLP-1R激动剂度拉糖肽注射液和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度拉糖肽是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每周给药一次,可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适度减轻体重,此外它还具有低血糖风险低、免疫原性低的优势。度拉糖肽于2014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目前它已在全球多地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包括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2020年2月,该药再次获得FDA批准用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存在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
在中国,度拉糖肽于2019年获批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可以单药治疗,用于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联合治疗,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2022年7月,礼来宣布,度拉糖肽联合胰岛素治疗的中国3期AWARD-CHN3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该试验结果将用以支持在中国新适应症的申请,即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AWARD-CHN3是一项在中国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组、安慰剂对照3期临床试验,针对的是接受稳定剂量甘精胰岛素(伴二甲双胍治疗和/或阿卡波糖)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在滴定的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度拉糖肽1.5mg或安慰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共纳入291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中国27家研究中心完成。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为期28周的AWARD-CHN3研究中,度拉糖肽联合滴定的甘精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体重及空腹血清葡萄糖。
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生物类似药
根据礼来公开资料,该公司的甘精胰岛素(商品名为Basaglar)是赛诺菲(Sanofi)甘精胰岛素[rDNA来源]注射液(商品名:来得时)的生物类似药,为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礼来公开资料,Basaglar的一级氨基酸序列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的活性成分相同,且剂型相同。其与人胰岛素的不同之处在于,胰岛素A链的1处氨基酸被取代(A21位置天冬酰胺被甘氨酸取代)以及B链C-末端加入2个精氨酸。与传统胰岛素相比,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比中效胰岛素等既往药物治疗提供更多的获益,包括降低夜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更好的空腹血糖控制并改善生活质量。Basaglar 100units/mL于2014年09月首次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上市授权,此后陆续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瑞士等地获批。
2020年5月,礼来宣布一项在中国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为期24周的临床3期研究(14L-GH-ABES)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比较了Basaglar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分别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中国成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在中国成年T1DM患者中联合餐前赖脯胰岛素每日三次(TID),Basaglar非劣效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该研究共纳入272例T1DM患者,研究证实在0.4%非劣效性界值下达成Basaglar和甘精胰岛素原研药等效的终点。两治疗组之间总体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的总发生率和总比率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相似。
研究证实,Basaglar可为中国T1DM患者提供一种只需每日给药一次、耐受良好并且有效的基础胰岛素选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特点与甘精胰岛素原研产品相似。
2020年6月,礼来再次宣布一项在中国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为期24周的临床3期研究(14L-GH-ABET)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比较了Basaglar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分别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中国成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在中国成年T2DM患者中联合口服降糖药,Basaglar非劣效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本研究共纳入536例T2DM患者,研究达成Basaglar和甘精胰岛素原研药等效的终点。两治疗组之间总体低血糖、夜间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的总发生率和总比率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相似。
研究证实,Basaglar可为中国T2DM患者提供一种只需每日给药一次(QD)、耐受良好并且有效的基础胰岛素选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特点与甘精胰岛素原研药相似。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安斯泰来AR抑制剂恩扎卢胺新适应症在中国申报上市
9月19日,安斯泰来(Astellas)宣布,CDE已受理恩扎卢胺软胶囊(商品名为安可坦)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用于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公开资料显示,恩扎卢胺是一款特异性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此前已在中国获批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本次申请也是恩扎卢胺在中国晚期前列腺癌治疗领域获得受理的第三项申请。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癌症中常见的肿瘤疾病。一旦前列腺癌扩散到前列腺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如远处淋巴结、骨骼、肺部和肝脏,就被视为转移性癌症。如果男性患者对降低睾酮水平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仍有效果,则被认为对激素(或去势)敏感。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男性患者开始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4年。
恩扎卢胺(enzalutamide)是一种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它不但能够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还能够抑制受体向细胞核内转移,以及雄激素受体与DNA的结合。因此它不仅仅是雄激素受体的拮抗剂,对雄激素信号通路也有抑制作用。2009年10月,Medivation(现为辉瑞[Pfizer]旗下公司)和安斯泰来签订商业协议,在美国对恩扎卢胺进行联合开发和商业化,安斯泰来负责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所有附加监管审批文件的提交,以及产品在美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
在中国,恩扎卢胺此前已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和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2019年12月,美国FDA还批准恩扎卢胺扩展适应症,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安斯泰来和辉瑞曾在新闻稿指出,这一批准让恩扎卢胺成为一款可治疗三种不同形态晚期前列腺癌(非转移性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及转移性去势敏感性前列腺癌)的口服疗法。
根据安斯泰来新闻稿,此次恩扎卢胺在中国递交新适应症申请基于中国3期ARCHES研究结果。这是一项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男性患者中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大陆30个研究中心共入组180名中国mHSPC患者。试验的主要终点是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时间。PSA进展定义为PSA水平较PSA最低值(即基线后或基线时观察到的最低PSA水平)升高≥25%且绝对值≥2µg/L(2ng/mL),并在至少3周后的第二次连续检测时被证实。
试验数据显示,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证实了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展时间(TTPP)具有显著统计学改善。在主要分析中,恩扎卢胺联合ADT治疗的安全性与该药物的已知安全性基本一致。此外,该研究还达到了关键次要终点,表明恩扎卢胺联合ADT疗法明显降低了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的风险,并且与安慰剂联合ADT相比,至PSA不可测水平患者比率增加。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礼来度拉糖肽新适应症在华获批上市
9月15日,药监局官网显示,礼来度拉糖肽注射液(商品名:度易达)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根据礼来此前公布的中国III期临床完成情况,推测本次获批上市的新适应症为度拉糖肽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
度拉糖肽是一种长效人GLP-1受体激动剂。度拉糖肽表现出GLP-1介导的作用,包括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迟胃排空,以及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这些作用机制均可表现出降血糖作用。度拉糖肽每周给药一次,具有有效降低HbA1c、适度减轻体重、低血糖风险低和免疫原性低等优势。
2022年8月,礼来宣布度拉糖肽在为期28周的AWARD-CHN3临床试验(度拉糖肽联合滴定的甘精胰岛素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中,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及空腹血清葡萄糖。该研究达到主要和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
今日,礼来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也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石药集团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药品注册批件
9月15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集团附属公司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10ml:43mg)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
该产品获批与5-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LV)联合用于接受吉西他滨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该疗法在亚洲人群生存获益明显,于2020年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调整为I级推荐,1A类证据,是目前胰腺癌二线治疗中推荐级别和证据等级最高的疗法。
该产品采用新型载药技术,优于传统的硫酸铵梯度法,载药量更高。集团自主开发了新型载药技术所需的关键辅料,解决了辅料来源问题,同时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优势。
此外,该产品的获批为集团在抗肿瘤领域再添重磅产品,进一步丰富了集团高端制剂产品线;并为晚期胰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康泰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获批上市
9月15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康泰生物全资子公司民海生物递交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公开资料显示,这款疫苗适用于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核糖核苷酸型弹状病毒,在犬、猫等哺乳动物中传播的毒力很强。感染该病毒可引起狂犬病,这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旦有症状出现,病死率接近100%。目前临床缺乏治疗狂犬病的有效方法,因此暴露后预防至关重要,主要通过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根据康泰生物早前发布的新闻稿,民海生物研发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采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株(PM1503-3M)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无外源病毒和潜在致瘤风险。该产品经培养、收获、浓缩、灭活病毒、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用于预防狂犬病。临床结果表明,这款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此前民海生物已完成一项随机、盲态与平行对照3期试验,目的是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在10~60岁(满10周岁至不满61周岁,下同)健康人群中,按照传统Essen方法(1-1-1-1-1)和简化Zagreb方法(2-1-1)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该试验在中国入组了1840例受试者,主要研究者是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胡月梅主任医师。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全球上市
第一三共两款新药同时获欧盟委员会推荐
9月15日,第一三共两款新药同时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推荐,CHMP支持Quizartinib在欧盟(EU)获批,用于治疗初诊FLT3-ITD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该药物可联合标准的阿糖胞苷+蒽环类药物的诱导缓解治疗和阿糖胞苷巩固治疗,以及单药用于巩固后的持续治疗。CHMP同时也支持Enhertu(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新适应症在欧盟获批,用于之前接受过至少一种系统性治疗的无法切除或转移性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Quizartinib是一款口服的、选择性第二代FLT3抑制剂,CHMP对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代号为QuANTUM-First的III期试验结果持积极态度。QuANTUM-First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旨在评估Quizartinib在初诊FLT3-ITD阳性AML成人患者中的OS获益。这些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Quizartinib或安慰剂联合标准的阿糖胞苷+蒽环类药物的诱导缓解治疗和阿糖胞苷巩固治疗,以及巩固后的单药治疗。研究的主要终点是OS,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EFS)、诱导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合完全缓解率等。
在新诊断的FLT3-ITD阳性AML患者中,与标准化疗相比,Quizartinib组可将死亡风险降低22%(HR=0.78,95% CI:0.62-0.98;p=0.032)。中位随访39.2个月,接受Quizartinib治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1.9个月(n=268;95% CI:21.0-NE),对照组为15.1个月(n=271;95% CI:13.2-26.2)。
Enhertu是一款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CHMP对代号为DESTINY-Lung02的II期试验的主要结果持积极态度。2023 WCLC上公布的结果显示,经盲法独立中心审查(BICR)评估,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5.4mg/kg治疗组和6.4mg/kg治疗组的确认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9.0%(95% CI:39.0-59.1)和56.0%(95% CI:41.3-70.0)。
5.4mg/kg治疗组中观察到1例(1.0%)完全缓解(CR)和49例(48.0%)部分缓解(PR),6.4mg/kg治疗组中观察到2例(4.0%)全部缓解和26例患者(52.0%)部分缓解。5.4mg/kg剂量组疾病控制率(DCR)达93.1%(86.4-97.2),6.4mg/kg剂量组为92.0%(80.8-97.8)。5.4mg/kg治疗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6.8个月(95%CI:6.4-不可估计[NE]),6.4mg/kg治疗组未达到中位缓解持续时间(95%CI:8.3-NE)。
第一三共研发部全球主管Ken Takeshita医学博士表示:“Enhertu是首个在先前治疗过的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的肿瘤反应的疗法,验证了HER2是肺癌治疗的可行靶点,并支持为这些患者提供急需的治疗选择。CHMP的意见是推进HER2 ADC药物治疗这些患者的积极一步,我们期待欧盟委员会的决定。”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首款!GSK骨髓纤维化合并贫血新药获FDA批准上市
9月15日,GSK宣布FDA已批准Ojjaara(momelotinib)上市,用于治疗中度或高风险骨髓纤维化,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或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成人贫血患者。Ojjaara是首个也是唯一适用于骨髓纤维化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方法。
Momelotinib是一种具有差异化作用机制的靶向JAK1、JAK2与ALK2的新药,通过抑制JAK1和JAK2可改善全身症状和脾肿大。与其他JAK抑制剂不同的是,momelotinib还可以抑制ALK2,铁调素在骨髓纤维化中过度表达会导致贫血,momelotinib能够改善炎症性贫血,就是因为该药能抑制肝脏ALK2介导的铁调素表达,动员细胞内的铁进入血液,从而刺激红细胞生成,进而改善骨髓纤维化相关的贫血。
Momelotinib最先由Sierra Oncology开发,2022年7月GSK以约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并获得这款产品。
此次获批上市是基于关键III期MOMENTUM研究的积极结果以及来自III期SIMPLIFY-1试验的成年贫血患者亚群。
MOMENTUM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momelotinib治疗和减少疾病关键特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症状、输血(由于贫血)和脾肿大。该试验纳入195例有症状和贫血以及既往接受过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按2:1随机分为莫莫替尼组(n=130)或达那唑组(n=65)。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根据骨髓纤维化症状评估表,在第24周结束前的28天内,TSS较基线降低≥50%。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第24周结束前≥12周的TI率,血红蛋白水平≥8g/dL,以及第24周时脾容量较基线减少≥35%的SRR。
结果显示,该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和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总症状评分(TSS)、输血独立性(TI)率和脾脏反应率(SRR)。具体来看,莫莫替尼vs对照组达到TSS≥50%患者比例为25%vs9%(p=0.0095),不依赖输血:31%vs20%(p=0.0064,非劣效性),SRR≥35%:23%vs3%(p=0.0006)。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罕见的血癌,由失调的JAK信号转导途径和转录蛋白信号激活剂引起,症状表现为全身症状、脾明显肿大和进行性贫血。在美国,骨髓纤维化影响着约2万例患者,其中约40%患者在诊断时已经贫血,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贫血。目前批准的JAK抑制剂只能解决全身症状和脾肿大,并且具有骨髓抑制作用,易导致贫血恶化,若为此减少剂量,那么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百济神州百泽安®获欧洲、美国积极注册进展
9月19日,百济神州的百泽安®(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获欧洲、美国积极注册进展引发市场震动。
根据公告,欧盟委员会已批准百泽安®作为单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成人患者。美国FDA则已受理百泽安®的一项上市许可申请,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的ESCC患者。
如若最终获批上市,百泽安®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出海的PD-1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日,百济神州也宣布终止与诺华达成的合作,收回了百泽安®的全球权益。
根据协议,百济神州瑞士重新获得了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替雷利珠单抗的全部全球权利,且无需支付特许使用费。诺华可以继续开展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并且未来在获得公司同意后可以开展其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用药试验。公司同意继续为诺华提供替雷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用药,以支持其临床试验的开展。
对于这两项重磅消息,在百济神州看来,从合作授权出海到自主出海,意味着其全球商业化能力即将迈上全新台阶。
打响海外PD-1市场新战事
2021年1月,百济神州曾与诺华就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达成22亿美元的合作,百济神州瑞士授予诺华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成员国、英国、挪威、瑞士、冰岛、列支敦士登、俄罗斯和日本开发、生产和商业化tislelizumab(替雷利珠单抗)的权利。根据授权协议,诺华负责在授权国家的注册申请,并有权在获批后开展商业化活动。
不过,随着百泽安®在欧美市场上的突破,以及诺华近期出现的全球架构调整,百济神州也向媒体表示,此次与诺华终止合作属于战略性调整,拿回全球权益后,百济神州不仅将对百泽安®的开发更有自主权,也能够快依托原有在海外市场布局的销售团队,继续推进后续的商业化。
目前,全球的PD-1市场已经诞生了200亿的玩家。2022年,默沙东的K药实现销售额209亿元,22%的增长依旧强劲,即将问鼎药王。此番百泽安®打破国产创新药PD-1出海零记录后,要角逐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就表示,全球的PD-1市场空间高达500亿美金,仅是占据1%到2%的市场份额,便是一款重磅炸弹产品。
作为百济神州的核心产品,百泽安®今年上半年已经在国内市场实现18.36亿元的销售额。百济神州方面表示,尽管百泽安®是中国第七款上市的PD-1/L1产品,但两年之内,已经取得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名,据第三方测算,百泽安®的销售份额占比约为25%,按照病人市场份额则接近35%。换句话说,国内每10个用免疫治疗的肿瘤病人,可能就有一位是接受了百泽安®的治疗。
眼下,针对百泽安®的全球开发,该产品正在与超过20个免疫疗法和靶向分子联用,包括TIGIT、LAG3、TIM3、OX40等,形成新一轮免疫疗法产品。百济神州方面也表示,在实体瘤领域,百济神州推进的临床试验基本是与百泽安®联合用药,终止与诺华的合作后,这些临床试验同样会坚定不移往前推进。
截至目前,百济神州已经开展了超过20项替雷利珠单抗的潜在注册性临床试验,其中10项3期随机试验和4项2期试验已取得积极进展。
“退货”不会成为常态
事实上,这并非百济神州与诺华第一次终止合作。前不久的7月份,百济神州与诺华终止了就欧司珀利单抗的合作。不过,此番终止合作与上次有所不同,收回全球权益的百泽安®并没有出海受阻,反而跨越了历史性的一步。
实际上,早在两三年前,国产创新药就已纷纷开启出海之路。只是今年上半年,这一BD出海潮更为汹涌。
由于地缘政治局势紧张、资本寒冬,产业部分估值尚未回调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医药魔方数据库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生物医药license-out交易TOP5事件的交易总额达74.88亿美元。从首付款金额来看,2023年上半年逼近过去三年任一年的数值。而从总交易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的133.3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118.4亿美元。
然而,交易数量疯狂上升,“退货”、“诉讼”等也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创新药的“退货”不会成为常态。“大家耳熟能详的泽布替尼,传奇生物的CAR-T都在全球市场实现了不错的业绩,国产创新药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绩是非常亮眼的。”
而过去几年,百济神州也在国际化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目前,百济神州是业内极少数能够自主开展全球3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企,临床试验已覆盖全球48个市场。
以百悦泽®(泽布替尼)为例,作为百济神州首款在国际市场获批的创新药,百悦泽®上市以来屡获突破。2022年,百济神州公布了一项全球3期“头对头”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泽布替尼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优于全球一代同类产品伊布替尼,完胜跨国药企巨头的重磅产品。
而凭借一支立足于科学的全球商业化团队,百悦泽®已在全球超过65个市场获批。今年上半年,百悦泽®全球销售额达36.12亿元,美国市场的销售额更是翻倍。
如今,百济神州已经实现“双百”出海。吴晓滨坦言,“凭借百济神州过往在全球市场的商业化能力,我们有信心在没有诺华的帮助下,做好百泽安®的商业化。而‘双百’也仅仅只是百济神州国际化的序曲。”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9月21日快讯
绵茵陈:甘肃统货售价16-17元/kg,其它产区统货售价14-15元/kg。
燕窝疏盏:售价11000-12000元/kg,蜜盏质量不一售价在13500-15000元/kg。
东北威灵仙:统货要价64-65元/kg,进口货要价58-60元/kg。
蒲黄:由于产地不一粗粉售价40-45元/kg,细粉60-65元/kg,天然粉产地不一售价100-150元/kg不等。
蕲蛇:统货价在1800-1900元/kg。
陈皮:统个货价格在11-12元/kg,陈皮切丝统货价格在13-15元/kg
猪苓:陕西统货售价125-130元/kg。
金蝉花陈:统货价格在450-500元/kg,优质货要价550-600元/kg不等。
江西蔓荆子:150-170元/kg,进口蔓荆子100元/kg。
冬瓜子:受新货上市影响,市场价格小幅回落,现亳州市场双边统货28-32元/kg;单边货供应量仍少,市价38-40元/kg。
贡菊花:近日走动一般,货源多为小批量交易,行情疲软,目前亳州市场黄山贡菊一般统货在100-110元/kg。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安国市场9月21日快讯
兔儿伞:市场小品种,年销量不大,多为冷背行零星走销,近期商家关注力度一般,持货者喊价与前期保持平稳,现市场兔儿伞冷背行饮片货价格在22元。
榕树叶:多为冷背行零星销售,主要是本品年销量不大,近期持货者喊价与前期持平,现市场榕树叶冷背行零售价在8元。
铜绿:市场销量不大,商家关注力度一般,近期货源正常购销,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现市场铜绿零售价在68-70元之间。
地产菊花:距离产新还有一段时间,近期货源正常购销,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现市场地产菊花含硫货喊价在33-35元之间。
黄芪:市场大宗品种,近期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商家关注力度一般,现市场黄芪毛芪统货价在25元,毛二条价格在20元上下。
凤仙透骨草:近期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商家喊价与前期持平,现市场凤仙透骨草好一些的个子多喊价在16元上下。
虎杖:市场小品种,商家关注力度一般,货源处于正常购销状态,近期行情与前期保持平稳,现市场虎杖药厂货价在9元,饮片货价在12-13元之间。
冬虫夏草:今年货源产出量不大,近期价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青海产冬虫夏草2000条货价在22.5万,4000条货价在15万;西藏货价高,2000条货价在24万。
黄连:近期商家关注力度不减,受新货产出量少影响,近期价依然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鸡爪黄连售价在320-330元之间,单支连价格在350元上下。
枸杞子:今年产新后行情上涨,近期价依然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正品宁夏头茬280粒货价在72元,380粒货价在65元;防宁夏280粒货价在47元,380粒货价在37元。
黄芩:目前进入产新期,今年鲜货价格在11-12元之间,商家有关注力度,干个价格在35-37元之间,统片售价在40-42元之间。
北龙胆:临近产新,商家有关注力度,近期货源正常购销,价在坚挺中运行,现市场北龙胆统货价在105元上下。
(信息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3/9/22 9:53:04      阅读1550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