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8 22:49:54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市企业诚信创建活动>>诚信创建企业展示
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同仁堂药店
 

融入老传统  传扬新精神

老北京有句俗话:西皮京韵二锅头,同仁堂外前门楼。从这句话中,充分体现出地处前门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在百姓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提起同仁堂药店的名号,就躲不开一个“老”字儿:属于老字号,地处老街区,秉承老传统,拥有众多老职工...... 但是,提起同仁堂药店的业绩,又总是离不开一个“新”字儿:销售业绩屡创新高、文化成果推陈出新、职工队伍人才辈出、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老”与“新”本是反义词,在我们同仁堂药店这一“老”一“新”却显得相得益彰,因为我们秉承并实践着同仁堂“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信条。通过“尊古”,我们传承、发扬同仁堂优秀的传统和文化,老字号稳固的品牌、稳健的形象、稳定的队伍是我们的先天优势,也是我们在商海竞争中得以稳固阵脚的基石;通过“创新”,我们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企业管理特色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进取,激发了老传统的生机与活力、扩大了新举措的特色与效果、带动了老药店的经营与发展,让我们得以乘着同仁堂整体事业大发展的东风,辟波斩浪,驭势前行。

    同仁堂药店通过对传承与创新的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经营之路,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2011年销售收入即突破3亿元,利润3000多万元,整整是2007年的两倍。今天的同仁堂药店已经成长为全国知名、业绩领先的大型旗舰店。同仁堂药店通过致力于企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两手抓、两手硬,尝到了甜头,收获了实惠,取得了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北京市、同仁堂集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同仁堂文化对药店形象的提升、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对产品品质的宣传,也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形势下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把老的传统和理念转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前进的新动力。

在同仁堂药店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紧扣同仁堂集团“品牌、人才、发展”的任务命题,围绕“老”与“新”的结合、转化做文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品牌文化传承上的新老结合

一是老话儿新说,传承质量文化。

同仁堂药店老话儿多,特别是“两个必不敢”的堂训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经常挂在员工嘴边,但是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随着维权意识、法律意识和专业水平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顾客听到我们的老话儿开始刨根问底儿,甚至怀有疑窦。难道是老话儿不灵了?我们试着摸清消费者的心理,也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变化,努力用新的方式向消费者诠释我们的古训。我们的体会是,“老话儿新说,要力求言之有据”。

前段时间有消费者反应,我们出售的乌梅用水泡完颜色和以前不一样,怀疑是假货,要求我们给予解释。由于现有检测手段和标准不尽完善,药店质量科的同志们便采取最原始的办法,对供货商提供的各类乌梅取样,用水浸泡,没有发现问题。难道就这么答复顾客吗?这时候有同志灵机一动,提出可能和水质有关。于是,药店发动职工,取来了北京南北不同地区的饮用水进行对比试验。同一种乌梅泡不同的水,同一种水泡不同的乌梅,一时间桌子上摆满了贴着标签的小杯子。质量科的同志不仅用肉眼看,还亲口品尝,通过味道进行比对、辨别。通过大量的对比观察,我们最终找到了答案,确实是水质的原因。我们马上联系了顾客,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顾客听了我们的解释,先是表示非常不可思议,进而给予了肯定和赞许。在品尝一杯杯乌梅的时候,曾有人开玩笑说:“当年神农尝遍百草,咱们今天也算尝遍乌梅吧”!众人哈哈大笑。其实,我们并不敢自比古人,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努力,把好质量关,让体现同仁堂质量文化的古训从我们新一代同仁堂人嘴里说出来时,更有依据,更有新意,更有底气。

二是老事儿新办,发扬仁德文化。

    同仁堂药店秉承“仁德”精神,历来有着关爱顾客、亲近街坊、造福一方的情怀,历史上留下了送“平安药”、“小白龙”水车救火等公益故事,拉近了同仁堂药店与百姓之间的距离。虽然献爱心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做了很久,但是世易时移,当下的环境也需要老事儿新办。我们的体会是,“老事儿新办,要因地制宜,力求行之有法”。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和大栅栏街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在炎炎的夏日,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顾客在同仁堂药店内可以免费饮用矿泉水,以解渴消暑;在人流如织的大栅栏步行街,同仁堂药店是唯一一家主动向公众开放店内卫生间的老字号。当地居民亲切地说“同仁堂药店不仅解病疾,也救内急”。结合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先进经验,我们分析自身特点,计划组织团员青年和党员干部组成药店志愿者服务队。我们制定了献爱心义务扫雪预案、义务送药方案、医馆爱心号实施方案,并与社区政府、顾客、患者等计划服务对象提前沟通交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年初八,一场中雪不期而至。雪情就是命令,药店团员青年按预定程序启动了《献爱心义务扫雪预案》,清晨七点便集合起来扫雪铲冰。经过一小时的奋战,不仅是药店门前的两百余平米街道,包括周边的400余米胡同的积雪也被我们清扫干净,极大方便了人们出行。这一行动树立了同仁堂药店的良好形象,受到了职工、顾客、社区居民的广泛赞扬,当地政府在居民的要求下特意登门致谢。

三是老理儿新讲,提升品牌文化。

在对年轻职工进行企业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企业文化内容虽好,但是老的教育形式对于80后、90后却效果不显著,如何让年轻人更好的接受和认同传统文化和传统理念呢?这个问题让我们十分“忐忑”。2011年初,我们很荣幸地承接了集团公司的任务,组织新老职工排练了伴舞歌曲《大栅栏同仁堂》,并在北京市中医局年会上进行了表演,获得广泛好评。演出结束后,参与排练年轻职工们经常哼唱起这首歌,他们说,没想到咱们这个老字号还有这样好听、耐听、特别有味道的新堂歌儿。受此启发,在刚刚结束的药店工作会上,我们把合唱《大栅栏同仁堂》歌曲作为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很多职工都表示,一曲唱罢,同仁堂人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用直接的文化、理论灌输不容易完成的任务,却可以经由一首歌曲实现,这件事深深启发了我们——看来讲老理儿不一定非用说教。

我们还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开展了净(敬)匾仪式,并结合社会热点,融入了“践行北京精神,继承文化传统”等主题,在“净匾祈福运,抚匾温堂训”的同时,展现了药店全体干部职工致力文化传承的决心和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更让社会通过药店这个窗口,看到了同仁堂人20年奋进发展所展现出的精气神,把同仁堂尊古、敬业的文化理念,从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与物,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识,提高职工对企业和事业的忠诚度。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摸索老理儿新讲的可行方法,力求做到思之有物”。

第二方面: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老结合

一是老形式融入新内容。

拜师会是传统文化中进行技艺传承的有效方式,2012年同仁堂药店举办了第四届拜师会。会上安排了徒弟向前辈行注目礼、向师傅敬茶等传统仪式。拜师、敬茶等等都是老形式,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习惯和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为了让拜师收到实效,我们为老形式融入了新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在师承教育中,我们设计加入了每年为期半年的师徒传承大课堂、阶段性考核标准、动态管理制度、师徒传承奖励标准等等新内容。过去的拜师学艺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新形势下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传统的拜师会增加了“传承文化、传承技艺、传承人品”的新内涵。通过寓新于老的方式,同仁堂药店的师承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师父真教,徒弟真学,企业真管。

二是老思路结合新制度

人才培养要“长抓不怠”,是药店人才培养工作一贯坚持的思路。为了药店事业更好地开展,我们在日常培训和职工教育工作中,一面坚持已有的人才培养思路,一面探索制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制度。比如:我们确立了“一年站稳柜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初成人才”的新员工培养计划;通过夯实管理基础,建立了“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考核,年年有评比”的培训管理机制;制订了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职工轮岗制度;开展了药味浓厚、深受职工欢迎的《药性赋》培训与比赛。

2013年,药店举办各类员工培训近百次,培训员工3000余人次;100多人参加了药店举办的传统《药性赋》歌诀背诵的初赛,40名职工能够全文默写出《药性赋》歌诀部分。“十二五”期间,在国家和北京市举办的中药调剂员技能竞赛中,同仁堂药店共有10余名职工取得好名次,药店调剂部的王雪阳同志还在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药调剂员工种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近些年来,同仁堂药店为系统其他单位输送了50余名技术、文化、思想过硬的人才;在奥运会、国庆、堂庆等集团公司参与或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每次都能看到同仁堂药店职工的身影。

第三方面:经济发展方式上的新老结合

一是新营销促进老产品。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单纯购买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更加关注产品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底蕴,我们抓住文化行销这个时下的热门概念,用现代的营销方式推广传统中医药文化,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传统产品的销售,充分发挥我们这个老字号店铺在文化上的特长。

我们专门开辟“图书文苑”销售中医药书籍,供顾客查阅中医药知识;建立了“文化展室”,精心布展,通过模型和图片资料等形式,宣传同仁堂文化;我们举办健康大讲堂,义务为社区居民和往来顾客普及健康生活及合理用药知识;在公司宣传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借助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力量宣传自己,2013年药店共接待30余家国内外新闻媒体采访拍摄,接待百姓、学生等集体参观4000余人次,在老字号云集的大栅栏地区,凸显出同仁堂特色鲜明的文化和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文化兴企的思想指引下,为使老药店的中医药文化味更浓,同仁堂药店结合东、西营业楼之间夹道有待装修的具体情况,对夹道进行整体改造,建成了“同仁堂文化长廊”,用老北京传统的砖雕艺术展现了中医药和同仁堂传统文化内容;利用西侧墙面的原有橱窗,塑造仿真背景、人物表演、音乐解说三位一体结合的三维立体影像,艺术再现了同仁堂一百年多年前的经营和制药场景,生动演绎了同仁堂老药店的京味儿、药味儿、人情味儿,使到同仁堂药店购药的顾客、游览大栅栏老商街的游客更多了解了同仁堂和中医药的历史文化。

这些举措不仅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了药店的人气,更运用文化经营的新举措,扩大了潜在的客户群,提高了同仁堂自身品种的销售,有利于长期市场的培养。

二是新战略引领老药店。

驭势前行,跨越源自创新。结合集团“十二五”期间“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这一战略定位,我们老药店认真分析自身发展要素,确立了同仁堂药店“十二五”期间“文化传承旗舰店”的发展目标,并于近两年加以逐步贯彻实施。文化建设上“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长廊”和“中药标本展示廊”相继落成并发挥很好的宣传同仁堂文化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各界参观造访人士的高度认可。传承上继续以师带徒和大课堂的形式,着力于“真教、真学、真管”的人才培养,这些都坚定且巩固了药店“文化传承旗舰店”的建设方向。同仁堂文化战略的制定,在国有企业中开创了风气之先河,也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开创了新篇章。我们相信,文化底蕴厚重的同仁堂老药店必将在这个全新文化战略的引领下,找到新的契合点,探索出新的增长点,激发出新活力。

    寓老于新更显稳健,寓新于老可收奇效。就如同《大栅栏同仁堂》歌曲中唱的,同仁堂药店曾是“低凹古朴的老门脸儿”,发展至今,它已经成为“耸起在百姓心中的同仁堂”新形象。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同仁堂药店虽是一家老店,但是时刻不忘“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精神,时刻不忘“做长、做强、做大同仁堂”的使命。我们相信在北京市和集团的领导关怀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药店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老药店,必将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再创新辉煌!

 

(2014/7/1      阅读8015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